分享

知识太多学不完,这些跨领域迁移的能力却可以受益终身

 灵姗 2021-09-15

走心的干货,开始于这里

如今工作方向越来越多,工作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十几年前,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的专业挤破了头,到现在,人人都想学计算机、新媒体。

更让我们焦虑的是,我们看到了自己可能失业的机会,高速公路逐渐不需要人工收费,机械类的装配工作越来越多的由机器人来做。

就连我们以为难以被取代的工作,也出现危机。

德勤研发的会计机器人给基础会计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AI写文章的能力,让很多文字工作者相形见绌。

但是,同样,留给我们的选择和机会也越来越多。 行业和知识变化的太快,拥有多行业发展,随时转行的能力很有必要。

我们不仅要在一个领域有深度,也要学会跨领域迁移的能力。

也因此,总会有人在问,你有什么技能或知识是可以跨领域迁移的?

其实,跨领域迁移的技能不应该是具体的技能,而更应该是底层能力。

因为,具体的技能可能会过时,会消失,可能会有跨领域的限制。

而底层的思维能力却是我们一直可以运用的,拥有这样的能力也等于行驶在不断学习新技能的快车道上。

目前总结的几点跨领域相通的核心能力:

01 发现事物元规律的能力

是剖开事物的表象,发现深层逻辑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在知乎上看到的大神,总是能逻辑清晰的将一个问题分析的清楚又深入,那是因为他们的底层逻辑思考能力比我们强。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决定采取的行动。

举个例子:

辛辛苦苦做了一个PPT,自己感觉特别好,打算上课展示。

结果到了当天,老师却不满意,说这个想法跟咱们作业的主题不符,看看别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这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感觉很难过,很烦,憋了一口气。

这是我们外在的直观感受。生气过了,恼怒过了,下次这样的情况,我们还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而去分析这件事情的底层规律是这样的:

我们产生不舒服的情绪源于我们对外界事件的解读,而不是外界事件本身。

从心理原因上讲,我们将别人对自己所做事情的不认可当做是对自己的不认可,觉得受到了冒犯,这才是根源。

其实这件事,老师只是说你做的作业不符合,而不是你这个人没有能力。但是我们内心,其实往往觉得老师这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产生了很大的情绪。

而解决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如果这件事是我做错了,那你说得对我错了呀我改。如果我没有做错,那就更没问题了,我没错我为什么要生气呢?

这就是拥有发现元规律能力的价值。

遇到事情,不要上来就想我要怎么做,先多想一想怎么样,才能“用脑子多赚钱,靠逻辑少受气”。

02 复盘反思的能力

反思可以帮助你发现误区与盲区,将已有认知联系起来产生新认知,检验自己学习的新知识是否在实践中用了起来。

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找出一定的时间回忆分析过去的事情,这个过程并不是流水账式的,而是你对现象进行的分析与思考。

基本反思顺序是这样的:

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自己当时的想法与做法)——→反思校正假设 (如果当时我没有那么做,会不会更好)。

具体来说,在反思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个反思的思路:

1.今天遇到的什么问题?

1)表面问题

2)实际问题

3)我的错误假设

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3.在这样一个矛盾出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的心里表现是怎样的?

4.怎么解决?对我来说有什么启示?

之前自己在记每日日记的时候,专门有一个模块用于反思当天的事情。

可以根据工作或近期安排制定属于自己的反思日记模板。

最方便的是在word里面,每天写一个文档。也可以用现在非常丰富的日记软件,在线笔记软件。 

03 自我管理的习惯

懂了再多方法论与技巧,没有去运用,还是等于0。而自我管理的习惯为你加了个1,这之后的学习与进步,是在后面累积无数个0

自我管理的方法,目前有很多种。复杂的太多太多了,过去也提到过不少,未来会再一点点完善。

就说一点,就是设定计划与目标的重要性。有计划的约束,目标的动力,这是自我管理的核心。

没有了约束的基本,也就失去了自我管理的动力。

一些计划管理技巧,在之前这篇文章中详细说过,没有看过的童鞋可以戳这里:

 这些简单唯美的计划管理技巧,帮我搞定大小考试

最后的最后,最重要的能力,是行动力。

不行动呀,只能做个白日梦想家,每天憧憬自己的变化。


-精彩好文-

在不懂这四点之前,我一直在盲目读书

作者介绍:灵姗,管理硕士在读,微博:@姗姗来迟的灵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