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和牛人之间是如何一步一步拉开差距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读书笔记)

 帅汤007 2017-01-25

本书和作者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通过打造知识管理体系实现个人成长的书,作者通过对个人多年的创业打拼和知识体系的摸索、梳理集结成册,行文间透着以教促学的谦卑态度分享出来。

作者成甲,“得到”App的音频节目《成甲说书》说书人、 北京京都风景生态旅游规划设计院联合创始人,多次受邀在清华MBA、第九学院、多角度沙龙、中国惠普、埃森哲、中国人寿集团等机构团队进行演讲,做关于个人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分享。

下面切入正题

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前段时间传出,李叫兽的公司被百度高价收购,李叫兽也一举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本名李靖,2010年才参加高考,考入武汉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14年大学毕业。
我们不如马云、王健林就算了,人家资历深厚。不如小马宋也认了,人家70后啊。可李叫兽,91年的.........我们也是好青年啊,朝九晚五干工作,额外时间还要充电,这么大的差距,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用作者的话讲,我们掉进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问题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的努力一直在一个坑儿里——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什么是认知效率?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现的背后,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好了,到这里可以引入本书的关键概念: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同样重要,比如“回”字的四种写法、石笋和石钟乳的区别,这类知识适用领域很窄,积累再多也只能够让我们有量的提升,并不能有质的飞越。还有一类知识如牛顿的第二定律F=ma,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不仅仅能够解释为什么下落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快,你甚至能够想办法造出火箭。像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作者定义为“临界知识”。

既然提到了知识并不都是同样重要的,就牵涉到了知识的划分。作者把知识分为三个维度:

知识的分类

一、数据管理维度。在这个维度上,的知识更多是具体的数据层面技巧。比如,下载的文件怎么保存?如何快速搜索文件?如何给文件贴标签等等。

二、信息管理维度。在这个维度上,强调的是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如何用康奈尔笔记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用思维导图增强理解?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提升自我等等。

三、底层规律的维度(也就是临界知识)。在这个维度上,我们必须在大量体系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在这个层面上掌握普遍规律,从而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在具体的知识之外找到新的答案。

既然临界知识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习得呢?
这里,作者给出了学习的路径,包括2个底层心态和3个底层方法。

两个底层心态

一、绿灯思维

绿灯思维可以归纳为两点:
1、承认我们的不足,并且相信我们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学习不断提高的。有些人遇到挫折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是这块料、我不适合干这个,有了这种思维基本就不会再有所提升了。思维上的否定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你的行为,最终验证你的想法(自证预言)。

2、分清“你”和“你的观点”。
这个很常见,我刚刚上班的时候,如果有人对我的方案评头论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心里很不输入,然后想办法回击。后来分清了“我”和“我的观点”后,就没那么痛苦了。当你开始接纳别人意见并不断改进的时候,你已经获得了成长。

二、以慢为快

这两年开始,网上流行拼学习量了,什么1年读300本书、如何实现快速阅读,还有人拿来开微课做分享。这真的有效么?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了。

作者按:真正的高效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罗辑思维]有一期讲曾国藩的,提到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理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1、反思

反思在学习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发现知识的误区、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检验你学习的新知是否被用到。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3、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2、以教促学

很多人以为“教”仅仅是输出,但除了输出之外,这也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一个方法。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知的过程,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关键就是不断重复。在教别人的过程中,通过解答别人的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知。

我看完这本书用了3个小时(因为从16年8月份开始关注知识管理,很多点都有涉及),但我写这篇笔记试图梳理的时候,已经用了3个多小时。

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大家应该不陌生,如果不明白的自己去补课(见《学习之道》[美]乔希·维茨金)。作者给出了通过刻意练习提升临界知识掌握能力的三个指导方法:
1、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清晰明确地掌握基本知识,是成为高手的根基。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考形式是以逻辑推理的能力,将大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组织,进而得出解决方案。由此,如果不能对基本的核心概念进行清晰、深刻的理解掌握,又怎么用于解决复杂问题?不是读书无用,是你读书的方式无用而已。

2、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对基本核心知识掌握以后,可以通过创建组块的形式,将基本的核心知识进行“打包”形成综合能力。
例:
游泳这件事,刚开始练习漂浮、呼吸、打水等等,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基本的技能,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在水中穿行的新技能——游泳。一旦学会游泳,就能和其他技能组合了,比如跳水、水下救援这样更大的能力。

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对核心概念吃透并组合成单元能力之后,接下来就是用认知框架将他们联系整合起来。比如在商业分析中,可将复利、边际下一、规模效应和品牌组合成一个认知框架,来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查理·芒格在普世智慧的演讲中提到一个关键原则: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他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应用

既然临界知识是理解事物的底层规律,那么确实有一些临界知识是相对通用的,这里列出7个: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圈法则、进化论、系统思维、二八法则和安全空间。

之后,作者以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为例,阐述临界知识是如何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