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钩沉】从老城隍庙台子到工农兵礼堂再到新城区“八里碑”

 爱旅游的寒江 2021-09-15
从老城隍庙台子到工农兵礼堂再到新城区“八里碑”
这个标题有点儿长,时间跨度近600年。
涉县旧城原在今清凉村一带,唐贞观年间(627—649)迁今址。今址老城或为晋王李克用筑,因“独眼龙”李为沙陀种,城遂号曰“沙陀城”。元末城中主庙城隍庙被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县令吴得诚依原址重建。城隍庙与附近察院(兼考院)、衙门、石牌坊等人神共治,这一带(今牌坊路东段)遂为一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心,还是本县最大的劳务市场。在山雨父辈记忆中,涉县城 地标性建筑就是“老城隍庙(戏)台子”。
工农兵礼堂即今人民剧院,地处老交通岗也就是过去平涉、涉左等公路起点处,筹建于1974年,1976年建成投入使用,始称就是“工农兵礼堂”,1999年才更名为现在的涉县“人民剧院”。建成至今,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维修改造,改造后成为当时邯郸地区最高标准的县级剧院。适应历史和文化发展需要,作为几代人的城市记忆和文化记忆,2020年9月起“工农兵礼堂”再次被改造,曾经的大型集会、会议和演出场所,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它是最忠实的见证者和地标性记录员。
当然,历史的脚步每时每刻都在前行着。而今,涉县城大体可以分为老城和新城。新城(区)又老百姓图方便称为“八里碑”。“八里碑”,也就可似代指涉县新城区。毕竟,涉县开发区、县委县政府及其它重要机关均己迁到曾经的“八里碑”及其周边地域,新城区因而成为涉县城新的政治和文化高地。
山雨想特别兜售的是,“八里碑”,作为曾经的地名,并非如某些人所说,缘于平涉线老309,从老交通岗起始,那里有标有“4”字或“8”字的里程碑。“八里碑”的地名,其实是源于路边有北岗村江鹏举家坟地暮碑,从老城城里到这里,恰好8里,恰好有这么一座碑,人们便约定俗成,此地便叫作“八里碑”。
近日,有幸听江家举人江鹏举六世孙江先生讲此典故:那碑并不十分高大,有碑楼的墓碑而已,在今二中与县政府之间,北岗、台村、西岗交界地带,当时这里有一渡槽跨路。这里离台村大约也是8里地,大家都很熟悉的。后来建县政府,江鹏举的墓,细雕石砌,就在一座楼前,五棺堂,左右各两个老婆。江鵬举,约道光年间(1821—1850)中式,门额挂“经魁”(明科举有以五经取士之法,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名为经魁。乡试中每科必于五经中各中一名,列为前五名。清亦沿称前五名为五经魁,或五魁。乡试第三、第四、第五名被称为“经魁”)匾,宅第“楼院”毁于日寇侵华,故址在北岗村古道街券阁之右前,山雨见过。
山雨 辛丑兰月之末 于古沙安乐窝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