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聊对仗(之一) 一 啥叫对仗? 有人说对仗也叫对偶、对联(很多教材也这么说),童子却不这么认为。 首先谈谈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和排比、夸张、拟人、设问一样只是一种修辞格而已。 而对仗是律诗的一种硬性要求,它要求出句和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近或相对的一种格式。 对联比对仗更严格,虽然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要求对仗,但远远不需要达到对联的要求,对联不但要达到对仗的要求,而且对隔景、突兀、声律、合掌的要求更高!(当然有因果关系的除外,如“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等!) 律诗中的对仗可以宽,但对联不行,那如何做到律诗的对仗呢? 所谓一联“对仗”的意思就是律诗中需要对仗的一联,出句和对句必须:①字数相同②平仄相对③结构相同 ④词性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对仗, 如: 窗 含 西岭 千秋雪 平 平 平仄 平平仄 名 动 地理名词 名词 门 泊 东吴 万里船 平仄 平平 仄仄平 名 动 地理名词 名词 1 有这里的结构都是:1123. 2 字数都是7. 3 平仄也相对 4 词性名对名 动对动 所以说是很工整的了,那么它就是工对了吗? 错!严格的讲它也不是工对,所谓工对就是天文门对天文门,地理门对地理门,人物门对人物门……………, 这里的“门”和“窗”都是宫室门,“东吴”“西岭”都是地理门,它们属于工对,那“千秋雪”和“万里船”呢?一个是天文门、一个是器用门 它们只属于邻对。 如果有好事者将千秋、万里分开: 千—秋 数字 —时间名词 万—里 数字—量词 这里不是不对了吗?真是笑掉大牙,他连结构还没懂,这里的结构就是1123,也就是说“千秋雪”和“万里船”分别是一个整体,它们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而不是将这三个字都拆开了,一个字一个字地对,也就是说绝对的工对是没有的,或者说非常的少! 如果将“窗含西岭千秋雪”对成“门泊东吴远去船” 对仗不对仗呢?对!因为它满足了对仗四要素: 字数相同(都是七)、结构相同(1123)、平仄相对(平平平仄平平仄对平仄平平仄仄平)、词性相同(“千秋雪”、“远去船”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所以说它也是对仗的,诚然“远去船”比“万里船”要逊色很多,但它也是对仗了。 所以说看一联的出句和对句是不是对仗,首先要把它的结构分出来,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对,那样可能会闹出笑话。 说古时有个迂腐的私塾先生姓石,他要求学生必须工对,就是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而且字字工对,不看结构。直到有一天上课时,一个大公鸡偷吃了他的点心,这位石先生恼羞成怒,一砖头将公鸡打死,并出了个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让学生对,学生们摇头晃脑地对出来“粗毛野兽石先生”,这个石先生被骂了还哭笑不得! 大家拆开来看看: 细羽对粗毛 、家禽对野兽 、砖对石 、后死对先生, 完全工对呀!哪里错了呢?这就是不看词义、不看句义、不看诗义的无情对呀! 二 对仗的分类 工对:又称严对,要求出句和对句的句式相同,相应的词必须词类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同。是一种工整的对句,而且必须是同一类事物,如天文门对天文门、地理门对地理门,我们平常“地和天”都不是工对,它们是天文门对地理门,属于邻对了。 而“高山—流水”就属于工对,地理门对地理门了, 如果有好事者将高山分开来读,那么又不严丝合缝了,因为高和流不对了,必须是“高山—低水”,“低水”合适吗?有什么意义?典型的无情对! 邻对:就是天文门对地理门或地理门对人物门等。 如: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这里“福—寿”、“东海—南山”都是工对,而“长流水”和“不老松”是地理门对植物门,就属于邻对了。 所以说绝对的工对是没有的。 借对:又称“假对”。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 如: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这里的“寻常”是指的欠酒债是寻常小事,平凡到不值一提,“七十”是数目词表示诗人年龄,看其义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呀!怎么会对仗呢?告诉你!就是对仗了! “寻”和“常”在古代都是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一常等于两寻,所以这里虽然“寻常”是指很平凡的意思,但杜圣借了它的本义(也可以说是他义)来对仗,长度对长度,这就叫做借对! 相同的事例还有:比如“金”,有人一定要对“银”或“白”,但是就可以对“白”或“黑”,为什么呢?“金”物质而“白”是颜色,怎么对呢? 大家不要忘了!金的颜色是黄的呀?这里就是借对! 以上是从宽和严分的,如果从内容上来分,又是一种分法, 一、从内容上分 有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三种。 正对是指上下句意思相类或相关,相互补充、相互映发。像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反对则是指上下句意思相反,有强烈的对比、映衬作用。如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流水对要求上下句的意思有递接顺承的关系,次序不可颠倒。如杜甫“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从方式上来分 有当句对、隔句对、鼎足对、交股对、续句对和联珠对。 这里提一下交股对,所谓交股对也叫犄角对、错综对,指词语不拘位置,颠倒交错,以为对仗,别有情趣。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除了“裙—鬓”(当然这也是邻对)以外,“六幅”和“一段”应该对仗,“湘江”和“巫山”应该对仗,这里为了声律,诗人把他们错综开来,换了位置,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墨守成规地看待问题,而是要把握全局! 看整句的意思,毫无疑问它们是对仗的! 有时为了诗意连贯,服务声律,往往把词语倒装,或将名词和量词作动词用等等! 如: “习谙六义如吹雪,参透心灯似水流” 有人把“吹雪”“水流”拆开,认为“吹”是动词、“水”是名词,这里名对动了,真是无语,诗人这样处理是为了声律和韵脚,还有诗义 呀!你可以看做“如吹雪”是“如雪吹”的倒装!因为“如雪吹”虽然词性结构是对仗了,但声律不对了。 如雪吹(平仄平) 似水流(仄平平) 也可以把“似水流”看成“似流水”的倒装,词性对了,声律和诗义都不对了。 如吹雪(平平仄) 似流水(仄平平) 我这里应该把“如吹雪”和“似水流”看成一个整体,它的意思就是“风中之滚动雪”与“河中长流之水”,这样看词性完全对呀! 综上所述,童子给出的结论是: 1 绝对的工对是没有的 2 词性可宽 但结构必须一致 为了满足声律、韵脚以及诗义,合理的倒装和错综是允许的、必要的。 3就律诗的对仗要求,无论是正格,还是偷春、蜂腰等变格,都是满足和服从于诗词本身的,为了诗义连贯、流畅、幽美,为了诗人能顺畅的抒发和表达情感,阐述事情!都是可以的,但不要片面追求变格,也不要厚此薄彼! 4 对于某些诗词爱好者,执着是好事,但把无知当个性就不对了,盲目地夜郎自大只会平添笑柄! (未完待续) 格律诗是个大厦,但他有个院子,院子外面站满了人,入门后一大堆人坐在院子里,楼梯上没几个,真的! 格律诗的理论一直在路上!
邮箱/dzy13921947097@163.com 地址/扬州市江都区丁伙大陆桥社区三楼 |
|
来自: 昵称4966080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