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心瑶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夏雨6368 2021-09-15
图片

周心瑶,中共党员,山东淄博人。201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书法篆刻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崔树强、张索、顾琴,并得程明震、陈忠康、俞丰、王客、曹锦炎、钱伟强等老师的指导。现为南京印社社员、上海市杨浦区书法协会会员。

硕士研究生阶段,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阮荣春”奖学金。在社会实践方面,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选修课助教。2019年,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第七届三笔字培训教师;2020年,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书法协会社团活动的主讲教师;2020年9月参与由中央文明办三局主办的 “圆满工程”-名师美育课堂,讲授《九成宫醴泉铭及临习指要》。参与校文化建设项目《钵水斋书翰选粹》的释读和上海重点文化工程《上海千年文化图史》的编撰整理工作。

<作品获奖入展>

2020年“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入展;

2020年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大学组一等奖;

2020年第八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获优秀奖;

2020年首届“神农杯”全球华人诗词书法篆刻大赛入展;

2020年“劝学杯”全国大中小学教师篆隶书法作品展入选;

2020年第三十六届兰亭书法节“兰亭杯”全国农民书法大赛入展;

2020年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赛区)“笔墨中国”汉字书法大赛一等奖;

2020年上海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篆刻作品展入展;

2020年篆刻作品参与上海市大学生“红色主题印章”创作活动,《群众路线》一印被收藏;

2019年山东省女书法家作品展入展;

2019年全国大学生篆刻展入展;

2019年上海市第二届青年篆刻展入展;

2019年“彤管风雅”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女生作品入展;

2019年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 “兰亭序临作晋砖拓片题记展”入展;

2019年“师古鉴今”华东师范大学晋砖拓题记与篆刻作品展入展;

2019年全国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入选;

2018年“砥砺前行:华东师范大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展”入选,并被主办方收藏;

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迎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比赛入展;

2016年江苏省篆刻大展入展;

2016年江苏省第二届篆刻展入展;

2014年8月获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三等奖

图片
图片
毕业感言
图片

毕业在即,回想在华师短短的三载,有百思不得其解的烦恼,有“眼高手低”的酸苦,有茅塞顿开的快乐。当然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有图书馆闭馆时的《花间梦事》,樱桃河上轻摇的吊桥以及不甘终日的梅雨……

三年里,崔树强老师、张索老师、顾琴老师、俞丰老师、王客老师等都对我的学习及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的点滴进步倾注了老师们的心血。同时,老师们的治学作风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态度使我受用不尽。渐渐地,我学会了在更高层面和更广阔的视域看待研究所得,懂得了知识的探索需要恒心、毅力和勇气,明确了认知的空白和局限。这些思维的冲击,是一种新奇的人生体验,于我而言,更是一个好的开始。

感谢十四位同窗学友。三年里,谢谢你们的照顾与陪伴。细想共赴的日月,埋头于图书馆,畅想在天台,点点滴滴,都充满了青春的甘美,我想我们早已如大树的盘根一样交错,愿未来我们能汲取真善美,茁壮成长,创造属于我们的森林。

六月浅浅淡淡的百子莲又开了,让我们带着师大的潺潺温情,放心地告别吧,路正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论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求学日记
庚子八月廿三日 访焦山《瘗鹤铭》

到焦山脚下已下午四时,离闭园只有一个小时。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径直来到了存放《瘗鹤铭》的小榭。“天下尤异之物若触手便得,亦大不韵。”眼前这块石刻的魅力,不仅是有着六朝文字的余韵,气魄非凡,更是因为它的种种遭遇、谜团,让它无法“触手便得”。从宋代石刻的坠水、打捞、佚失,再到清人打捞上岸,这样神奇机缘,总让我在观看时有穿越之感。五点钟我们走到鹤铭坠水的焦山西麓,一江霞色,宛若仙境。虽还没进入水退之际,但仍能在湖边看到几块突出于水面的礁石,能遥想到清人张弨仰卧拓石之状。看到如此美景,崔师打趣说:“为什么会选在这里埋鹤,是有原因的。”

《瘗鹤铭》,或云王羲之书,或云陶弘景,抑或云顾况、皮日休、王瓒者,古今争论不休。正如香树居士钱陈群言:“几番宝墨亭前望,真隐何曾著姓名?”真正的隐者又何曾会让人知道他是谁呢。

图片

庚子八月廿四日 游栖霞寺
早午游走了南京三个博物馆,体力耗尽,上车就迷迷糊糊睡去了,进寺时已下午五点,游客尽散。过了明镜湖,往深处走,就到了唐高宗李治御制《明征君碑》。天色渐暗,隐隐能看到碑石上梅花蕊状的海百合茎化石,用力眨眨眼才能看高正臣的书法,其取二王、褚之意,风骨凝重,实为千古佳作也。
路遇一位居士,索夫子向他寻起绕山的路,他慷慨地说:“你们随我走吧”。顺着大路我们观看了南唐舍利塔、千佛岩石窟等,夕辉薄起,给这些文物增添了几分肃穆与庄严。我们一行在石窟处停留了许久,颇觉寒凉,准备下山时,一同学跑来讲道,上面一处小景极美。果不其然,山石上有四个金色字“栖霞秋色”,底下有一汪深绿色的水塘,清莹静谧,再抬头看天上隐约着几颗初星,远处也只有黛绿色的山形,分不出高树、低枝,一切都隐于丛林。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

图片

辛丑正月廿九日
今读赵执信因园联。秋谷赵执信,吾乡贤先辈也。少承家学,工吟咏,官至翰林院编修,有《谈龙录》。才华迥绝,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只得傍漆园居,放情诗酒,尽得天趣。“因园”此联为秋谷归居自题。与“因缘”音谐。坐观”语出自孟山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秋谷视己为坐视垂钓之人,怡然自得,淡然忘机,犹如佛家言“随所住处恒安乐。"忆及少时,常与祖父游因园,密林掩楼,犹江南一隅,少不知事,浑然若梦寐,蹉跎二十年,始知因园意。

图片

辛丑二月二十六 画眉
避疫宅居,不觉已二月之久,对镜眉下如杂草丛生,欲修之而后快,蓦然思及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看者寻之,觉之如有神明,虽论画如此,真人岂可缺失神明?况美丑难辨,非可言宣,遂专贵眉之筋骨,不尚工细,去其杂乱逆锋者,留数毛于眉下,再取青黛扫尾,故不求螓首蛾眉,但求“宁作我”,思之不觉失笑。书此。
辛丑五月初八
研一入学索夫子讲,他有一句诗自己比较得意:“半生未识自家山”,我也极爱,还刻了图章一枚。昨日毕业谢师宴,众师友去了卡拉ok,夫子说何不来一曲迪斯扣,于是我则献丑唱了一曲《眉飞色舞》,今日偶遇夫子,他见我轻摇了一下头,说道“心瑶,半生未识自家山……”当日笑不可支,此句还有此妙用,高也。
图片
图片
毕业创作

书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篆刻

图片

世界莲花里

图片

落花人独立

图片

清酒犹温否

图片

四天无遮

图片

梧桐叶上三更雨

图片

图片

图片

”九蛋“为我庆生

图片

与崔树强老师合影

图片

归寝途中

图片

上海市民展留影

图片

索夫子摄影

图片

新年

图片

约球

图片

展馆一隅

图片

考察途中

图片

中秋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介绍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书法系简介 华东师大书法篆刻研究生专业在上海文联和上海书协的支持下于2014年在艺术研究所创设,同时组建了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上海市文联斥资两百万专用于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建设。2017年艺术研究所与美术学系合并组建美术学院,2019年下半年成立美术学院书法系,现有校内导师张索、崔树强、顾琴和外聘专业课程导师韩天衡、曹锦炎、陈忠康、仲威、俞丰、钱伟强、王客等,张索任系主任。专业采用“导师组制”,至今已招生7届,共112人。美术学院书法系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开设特色课程,倡导良好教风与学风,树立“持敬养正、师古鉴今”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并举、日常书写与创作并重,以毛笔日记为抓手,努力践行传统文化在书法教育中的有效落地。以展促教,创办众多书法篆刻展览和实践活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普及。2020年下半年,华东师大成功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并成立了书法篆刻专业学生社团“大夏印社”。


本届回顾-链接
跬步·千里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毕业生作品展(回顾篇)
王竞雪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林麟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郑祥军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杜浩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柏小菡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张亚琦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宋思思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刘洋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王雪纯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21届硕士毕业生作品选展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1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毕业生作品展(萤窗阁篇)

更多2021届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毕业生个人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