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从不管孩子,我活得神清气爽:好的教育,从“甩手掌柜”开始

 西九金 2021-09-15

作者 | 李本琴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四川德阳

自从不管孩子,我活得神清气爽:好的教育,从“甩手掌柜”开始

尝试放手,平衡情绪

临近开学,我尝试着让女儿自己进行时间管理,可是第一天的效果让我很不满意。

原本我们约定好,按照计划的时间睡觉、早读,以及完成其他任务,她都没做到。

见她这么散漫,我心里也渐渐地烦躁起来。

我没有去找女儿诉说我的不满,而是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越是压着,情绪波动就越大。

但我转念一想,既然决定放手让她自己去做,那我就应该接纳她最真实的样子。

为了不把自己的负面能量传递给女儿,于是我决定出去晨跑来缓和一下。

呼吸着早晨的清新空气,感受着毛孔的收缩,我感觉自己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回家时,我已经完全放松了下来,心情也非常愉悦。

自从不管孩子,我活得神清气爽:好的教育,从“甩手掌柜”开始

一开门,女儿突然冲到我面前,做了个有些滑稽的可怕表情。

我微微一笑,心想:她这是想化解起床晚的尴尬呢!

我配合着她装出吓一跳的样子,女儿笑着说:“你也没被我吓到啊!”

我摸了摸她的头:“这都是老套路啦,妈妈习惯了。”

说完,我若无其事地回到房间试新买回来的衣服,还把女儿叫过来,一脸期待地说:“妈妈的新衣服好看吗?”

她有些呆呆地点点头说:“真好看!”

我放缓了语气,有些撒娇地对女儿说:“你都还没给妈妈买过衣服呢。”

她挠了挠头,笑嘻嘻地说:“那下次我给你买呀。”

说完,她转头就往浴室的方向走去,等她洗漱完后,我发现浴室的灯还亮着,我笑着问她:“你有没有发现屋里很亮堂?”

女儿看了一眼浴室,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知道了!”

我蹲下身子,拉着她的手说:“宝贝,主动与被动,你喜欢哪一种?”

她想也没想就说:“肯定是主动呀!”

说着她就跑过去,踮着脚把灯关掉了。我看着她,笑而不语。

自从不管孩子,我活得神清气爽:好的教育,从“甩手掌柜”开始

当我用平和的语气去引导她时,她完全接纳了自己的错误,还没有产生负面情绪。

回客厅后,我见茶几上一片狼藉,她昨天写的作业没有放回原位,吃剩一半的糕点也没有倒掉。

我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却没有像以往一样去指责与说教,而是换了一个方式。

我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妈妈觉得这个东西摆在这儿不好看,要不咱们把它换到别的地方去?”

孩子不好意思地扯了下手指,连忙跑过去把茶几收拾了一番,没有像以前一样磨磨叽叽地不肯行动。

我拉着她,面对面坐着,问道:“妈妈和你现在的相处方式,你喜欢吗?”

她开心地说:“喜欢!以前你动不动就发火,现在平易近人,说话温柔,让我觉得很舒适,我喜欢现在这样的妈妈!”

我有些好笑地问:“以前的妈妈有那么不好吗?”

孩子摇摇头说:“也不是,就是妈妈爱发脾气,总是不开心,有时候我害怕。”

从她的反馈中,我能感觉到,我的改变她都看在眼里,这意味着成功,接下来我只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好!

虽然第一天自我管理效果不理想,可我却从中觉察到,我在用我的要求和标准去看待孩子,而忽略自己这次的践行是以接纳真实的孩子为目的。

看来我还需要不停总结和练习,找到更适合的方法去引导孩子!

当我用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孩子接收到的就是温和的气氛,我们大人都喜欢用和颜悦色的方式去交流,何况是孩子呢?

孩子其实知道自己的行为习惯有不妥的地方,这时候,我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她,而不是开口就指责,因为这样只会让她产生抵触心理。

真正接纳,及时暂停

昨天,又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上午的时候,孩子不想学习,对我撒了谎。我发现后,没有生气,而是认真地对她说:“妈妈接纳你不想学习的情绪,但是不能接纳你对妈妈说谎的行为!”

她听到我的回答,笑出了声:“哎呀,这学习了家庭教育的妈妈,就是不一样。”

换作以前,我绝对是让她把要写的全部补上,甚至还会凶她,我估计那会儿,她心中有气不敢发,学习也很被动。

我笑着引导她说:“让你每天学一点,其实只是为了增加你的记忆,练练字,如果你不愿意,那就不要勉强自己,等你想写的时候再去吧。”

女儿开心地答应下来,就蹦蹦跳跳地跑回房间了。吃过午饭后,我们一起出门去逛超市。

自从不管孩子,我活得神清气爽:好的教育,从“甩手掌柜”开始

女儿很喜欢买贴纸,用看到喜欢的贴纸就走不动道儿来形容她也不为过。

当她拿着一卷,兴冲冲地跑过来想让我帮她买时,我就想到家里还有堆积闲置的那些贴纸。

我有些不高兴地说:“家里不是还有很多?这个就先别买了。”

她一脸失落地把那卷贴纸放回去后,有些不太高兴地跟我一起回了家。

冷静下来后,我觉察到自己把关注点放在了孩子买东西的事件上,而忽略了孩子对贴纸的热爱程度,所以才给自己带来了不开心的情绪。

尽管我及时调整好了不开心的情绪,但事后也没有及时做好引导。

总结反思,聚焦自我

之前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亲人、朋友做不到接纳?

刚开始学习和践行时,我没有做到完全接纳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只是做到尽量地忍耐着去接纳孩子。其实那种感觉很不自然,自己过得也难受。

在不断地反思过程中,我发现:最应该接纳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孩子!

如果不能做到真正接纳自己,就更无法接纳孩子,就算理论学习了上百遍,也做不到落地生根。

我开始尝试着去认识自己,发掘自身的问题所在。为了和孩子更好地相处,我首先从自己的语言方式进行践行,不断地与孩子沟通交流。

我会问她:“妈妈这样说话,你能接受吗?如果我说的话,或者做的事让你不开心,希望你可以及时反馈给我,妈妈也需要宝贝的鼓励和认可,更需要你的信任。”

我还会对着同事、朋友去练习,只要有交流的场合,哪怕是对着陌生人,我都会去练习接纳。

慢慢地,我做到了!对孩子的行为,我不会再只看表面,而是选择相信孩子,去觉察他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当我刻意去聚焦自我,聚焦事件的时候,我变得越来越轻松,心情也保持得很愉悦。

当我发现自己有进步,我就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开启新的旅程。

我不断地反复尝试和练习,与孩子相处时,我努力去做到尊重孩子,看见孩子的情绪,多给孩子肯定,让孩子从低落中,走向阳光。

她现在,每次都能比上一次有进步,这些都值得我欣喜。

现在,我还能提前觉察到孩子下一步的动作,但是我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

我要让我自己变得更好,做到有界线,让孩子做自己的主宰者,我作为旁观者,给孩子配合和支持、协助、引导就好。

我要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不让孩子背负着几个人的使命前行;我要让孩子做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自由快乐,幸福开心的孩子!

自从不管孩子,我活得神清气爽:好的教育,从“甩手掌柜”开始

你愿意做“甩手掌柜”吗?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编辑 / 胡丹蕾,斗斗

排版 / 胡丹蕾

图片 / Pixabay


自从不管孩子,我活得神清气爽:好的教育,从“甩手掌柜”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