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长春:​寂寞霸王山

 乡土大河南 2021-09-16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寂寞霸王山



作者 | 郑长春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古今中外历史上,以一个悲剧人物绰号命名的地方实不多见。然,霸王山是个例外。

霸王山又称楚国王山、楚霸王山,位于河南南阳盆地东沿的社旗县下洼乡马蹄村境内,属桐柏山余脉,为兵家要地。世传项羽曾驻军于此而得名。
据司马迁《史记》载:公元前205年9月,项羽缺粮及后方不稳,被迫与刘邦订立和约,双方以鸿沟(今河南荥阳东南)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属汉,以东属楚。霸王山处于鸿沟以东,当时作项羽之大后方。这不仅有史料根据,而且也是有物证的。
早在2010年3月8日,笔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经过考古专家的调查,中国最早的长城——河南境内的楚长城分布路线已基本显现。目前确定的楚长城墙体30.51公里,被历代破坏而消失的楚长城墙体约25.37公里、山险81.34公里,共计137.22公里。
此外,调查和发掘确定了方城县大关口和泌阳县象河关等楚长城关堡2个,叶县保安镇前古城、泌阳沙河店古城、付庄古城等位于楚长城线上的城址3个。
通过此次调查,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平顶山市叶县、舞钢市、南阳市方城县和驻马店市泌阳县境内的楚长城分布线路。另外,不同地段的楚长城特点是不一样的。
叶县夏李乡高楼山以东及方城县杨楼乡的楚长城特点一致,即以绵延几十公里的人工修筑的墙体为主;
舞钢境内的楚长城则是山险和扼守山谷的人工修筑的墙体相结合,共同组成防御线;
泌阳境内的楚长城则是以山险为主,以关堡或城址扼守古道、关口为主的防御形式。
霸王山位于方城、泌阳之间的楚长城分布线路上,北通汴(开封)洛(洛阳),南抵江淮,东达皖苏,西进秦关,进可逐鹿中原,退可固守江河,地形特别,如一卧虎,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军事要塞,作为战争年代的楚军关堡实如小菜一碟。
因此,我们今天看到山上有将台、霸王寨、霸王井、撅刀石、圈马场、饮马泉等遗迹,也不足为奇了。
关于霸王山跟项羽的关系,还可以从《河南省大事记》(中州古迹出版社)中找到一些足迹:公元前206年,汉元年二月,项羽凭其在军事上的压倒优势,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四月,汉王刘邦忍忿前往汉中就国。途中烧毁所过栈道,防止诸侯军追击偷袭,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项羽亦于同时班师彭城。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趁齐、楚两军胶着之际,以项羽杀害义帝为口实,为义帝报仇讨逆为政治号召,联络各地诸侯王,率五路联军56万、号称百万,东出攻楚。刘邦分兵三路,中路军由刘邦亲自统帅,部将为张良、陈平、吕泽、张耳、卢绾、夏侯婴以及五诸侯军,是从洛阳直接向东,直取彭城。北路军由曹参、灌婴率领汇合陈余军从粱鲁,与中路军会攻彭城。南路军由薛欧、王吸自关中出武关走南阳,攻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向东进攻彭城。
公元前204年6月,刘邦自陕西武关进入河南南阳,在南阳、叶县间与楚军相持。时汉将彭越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击败楚军,项羽急忙回师击越。
按照当时的战争需要,项羽若想快速杀回下邳,只有走社旗、上蔡、淮阳、商丘路线,才能争取时间。
所以,当经霸王山。这次战事的最后结局是:经过一个月的奋战,项羽大破彭越军队,遂引兵西进,打向荥阳。烹汉将周苛,又西向围攻成皋,刘邦独与夏侯婴出北门而逃。
此后,霸王山就成了楚汉战争史上一个小小的插曲。其实,稍有历史兴趣的人,都希望通过一个插曲去了解一个与插曲有关的历史连续剧。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与其花更多的时间去看霸王山的荒草野岭,倒不如翻过那如山的历史,去全部身心地看看当年的战争风云。这样,你才能看到“山”外更加精彩夺目的风景,以及风景之外的“山”。
先看项羽的“霸王绰号”。其实,这个绰号很有意思。一般来说,平常人的绰号都是别人送的,而项羽的绰号却是自己封的。
《史记》就说,西楚霸王是鸿门宴之后,一代枭雄项羽自封的名号,后世简称其为霸王。提起这个霸王,就不能不提到他原来的合作伙伴、后来的竞争对手刘邦。
我认为,刘邦之所以后来能做皇帝,项羽功不可没。说得更露骨点,是项羽用失败的教训成就了刘邦的事业。要说这两个人都有野心,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一个是狼,一个是虎。但不同的是,一个后来从狼变成了威震八方的虎,一个从虎变成了落魄荒野的狼。
想当年,项羽前线杀敌,与秦军主力钜鹿一战,基本上使强大的秦朝气数已尽。项羽是“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

刘邦乘机攻南阳,过武关,于公元前206年10月进抵关中灞上。按照公元前208年楚怀王“先入关中王之”约定,刘邦已捷足先登。表面上看,残酷的现实似乎有意在给项羽开玩笑。然而,这个玩笑的背后,实在埋藏着太多太多的意味……
当时,项羽刚刚打败秦将章邯,便领兵西进,把刘邦分封为汉王。作为暂为弱者而胸怀大志的刘邦肯定心里不服,只是嘴里没说出来罢了。他后来之所以发动一系列的战争,直到逼迫项羽乌江自刎,实际上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和报复。
从鸿门宴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刘邦实力远逊于项羽,且自身“文不能提笔、武不能上阵”,而项羽勇冠三军,力拔泰山兮气盖世;兵力上,楚汉战争初期刘邦仅有十万人马,而项羽拥兵四十万;从所处地理位置说,刘邦被项羽有意识地封到地势偏僻、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汉中,周围又有秦朝三员降将章邯、董欣、司马翳重兵包围,而项羽雄居关中地区,坐拥中原广袤的土地。在综合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可以说刘邦的获胜几率极小。然而,刘邦却能够于短短的四年之内破灭楚军,围杀项羽,他究竟靠的是什么?

我认为,成败原因主要在用人的差别上。
这一点,刘邦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得好,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正是因为刘邦能“不拘一格”重用他们,才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然而,项羽却与他的决战对手——刘邦恰恰相反。正是用人之际,他连身边仅有的一个高参——范增都不能重用,他还能相信何人?所以他最终身败名。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他们的用人谋略,确实令人深思和感叹。
实际上,项羽起兵之初优势很多,尤其在其发展壮大强大的过程中,不是没有人才看好他、辅佐他。相反,在一段时期内有相当数量的精英都来投奔他。遗憾的是,这个大傻瓜却不能“慧眼识真金”真正地重用人才、善待人才。老先生范增他倒是使用了,也很尊重范增,称他为“亚父”,可是在关键的时候,就是听不进去他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留下了后患,并且,项羽轻易地中了刘邦的反间计,将他老人家气走,成了孤家寡人。还有韩信,刚开始也是在项羽帐下供职,他只是让人家做执戟郎充当卫士,明显地不识人才,结果送给了刘邦一个大将军。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其实,刘邦也很霸气。虽然他身上还有一股子痞子气,但他比项羽觉悟高,很懂得用人。当初,骊食其来给他建言,当时正由两个女仆为他洗脚,见了骊食其,他不以为然,仍在洗脚。当时,骊食其很生气,说道:“大王想取得天下的话,就这样对待长者吗?”没想到,这家伙立马醒悟,忙起身礼待骊食其,结果骊食其为他出谋划策,做出巨大贡献。
在管理高级人才韩信同志方面,他的用人艺术更加娴熟了。当初韩信投奔刘邦之后,开始也没有重用人家,韩信很失望,就又跑了,结果还是被萧何追了回来,然后劝说刘邦重用他。结果,刘邦直接就拜韩信为大将。后来到楚汉相争处于关键阶段时,韩信派人来请封为假齐王时,他刚想破口大骂,但一想当时的局势,立马封韩信为齐王,取得韩信的支持,韩信为刘邦取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残酷博弈的战场上,如何提升一个团队的竞争力、向心力和凝聚力,那是决定这个团对的最终成败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战略掌控中,刘邦想得长远、干得漂亮,玩得潇洒,他不但足智多谋、重视人才,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屈能伸、善于听取建议。
史载,刘邦刚攻克咸阳的时候,看见那么多美女珍宝,馋得口水直流,痞子本色暴露无疑,就想着在那儿享清福。樊哙来劝他不听,后来还是张良出马,说若不是秦朝在这里享乐挥霍,你来得了这里吗?现在,咱们以拯救老百姓的名义,打下了咸阳,你却要做和秦王一样的事,这和秦始皇又有什么区别呢?赶快清醒清醒吧。刘邦听完,立即接受。
相比之下,项羽就逊色多了。有一次,项羽把刘邦的父亲(在彭城之战时抓来的)置于高俎上,令人对刘邦说:“如果不立即投降,我便把太公烹了。”刘邦却沉得住气,回答说:“我和项羽当年都是楚怀王的臣子,相约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他的父亲,如果他一定要烹太公,就请他分我一杯羹吧!”项羽虽恼怒成羞,但经项伯一劝,觉得杀太公也无济于事,只得作罢。 
还有一次,项羽和刘邦阵上相见,项羽对刘邦说:“天下汹汹已经好几年了,都是因为我们俩的缘故,愿与您一决雌雄,何必老使百姓受苦!”刘邦笑着拒绝,说:“我宁斗智,不与您对力”,并历数项羽十大罪状。项羽大怒,伏弩射中刘邦胸部,刘邦却说射中脚趾。刘邦受伤后,听从张良建议,强起劳军,以安军心,劳军后,再回成皋。
广武相持数月,楚军粮草不济,韩信又从齐攻击后方,项羽惧怕,遂与刘邦议和订约,并归还刘邦的父母妻子。
此后,刘邦还听取了张良、陈平等人的建议,千方百计离间项羽的手下,分化瓦解他的有生力量,使得谋略不足的项羽把仅有的忠心耿耿的谋士范增赶走,使其他人望而却步。有投到刘邦门下者立即重用,高官厚禄,使项羽手下将士逐渐离心,纷纷转投到刘邦手下,就连项羽的叔父项伯都吃里扒外,在鸿门宴上先是给项羽通风报信,继而于席间拔剑保护刘邦,项羽的至亲都不维护他,安得不败!
刘邦是一面镜子,从他的身上,折射出项羽的许多缺点和不足。有人说,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乃人心解体,痛失天下。我觉得此说法有些偏颇,缺乏充分的依据。大量史实证明,项羽之所以最后身败名裂,除不会用人外,还存在其他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感情用事: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霸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同时响起,原来此为张良的计谋。他知道项羽军士都是楚地人,于是便命汉军高唱楚歌,以动摇楚军军心。
项羽听后大惊,叹道:“难道汉王已经得到楚地?怎么他军中楚人这么多?”于是起床,在帐中饮酒。霸王有宠姬虞姬和乌骓骏马,乃慷慨悲歌,他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而舞,霸王见此情况,自知将败,泣泪数行。左右见霸王别姬也都凄然泪下,莫能仰视。

自暴自弃:项羽被围垓下,辞别爱姬突围,又误入大泽之中,被汉兵追上。项羽复引兵向东,至东城时仅剩二十八骑。项羽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将船停在江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却地方千里,有众数十万人,足以使您称王。愿大王赶紧渡江,此茫茫大江仅有我一只船,汉军即使追到这里也无船可渡。”
项羽听后微微一笑,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如今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而称我为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就问心无愧么?”说完,便将坐骑赐予亭长,又回身手持短兵与汉军步战。项羽一人杀了汉军数百,但终因寡不敌众,自刎于乌江之边。

缺乏仁义:王陵(?——公元前181年)原是沛县一豪富,与刘邦为同乡。刘邦曾以兄称呼。刘邦起义的时候,王陵也聚集乡党,领带几千人起义,占领南阳,归属刘邦。在刘邦与项羽的斗争中,项羽听说王陵追随刘邦,便设计将王陵的母亲接到军中,想借此胁迫王陵投降。王陵到了军中,亲眼目睹了项羽放火烧了咸阳的宫殿,大杀降兵,到处分封六国的后人为王,内部又不团结。
从长远看,项羽是一定要失败的。王陵听说母亲在项羽军中,便派使者去接她。使者到了军中,项羽故意让王母坐在东首,妄想让她代为劝降。王母并未劝降,而在私下里去见来使。王母哭着对使者说:“请代个口信给我儿,告诉他要好好跟汉王刘邦干,汉王是知人善任的忠厚长者,必能得天下。不要为了我的安危存二心,犹豫动摇,请你告诉他,我已死了,一心一意跟着汉王吧!”说完,便当着使者的面拔剑自刎而死,以此坚定王陵的决心。
项羽见王陵母宁死不让儿子投降自己,大发雷霆,竟吩咐士卒将王母煮了。项羽这一残忍行动,激起了王陵的仇恨,更坚定了他追随刘邦的决心,历经艰难奋斗,终于辅助刘邦平定了天下。
刘邦快去世的时候,他的夫人吕后问他死后的人事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
刘邦作为一个集团的高层领导,成功地将战略和战术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效益。他这种深谋远虑和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管理水平,是不是值得今天的项羽们借鉴学习呢?     
看到霸王山,我想起了另一位比项羽资格更老、死得更惨的霸主——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桓公。此君非常注重人才,但不能认清人才和善用人才,晚年误用了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阴险小人,不仅丢掉了戚戚性命,而且也把国家葬送了。“寡人不明,宜有今日。”
临死前,他才知道“偿流之患”的厉害,可为时已晚。但我觉得,尽管沦落成这样的下场也比项羽强,至少他能醒悟一些道理。项羽的悲哀是,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一直认为“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做人做到如此糊涂的地步,你说悲哀不悲哀?
出了问题,他不从自身找根源,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向别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王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自责”(汉.司马史公语),彻底是昏过头了。
中国政治上讲:“胜者为王,败者寇”。虽然项羽出身于贵族高干家庭,在战场上英勇顽强,也有不俗的表现,但毕竟最后失败了。按照世俗的理解与安排,当然没有资格登上历史主流的“神坛”。
所以,千百年来,他一直像一块无言的石头,淹没在历史烟云的深处。这就是命运。对于一个正处于发展期的人来说,最关键的不在于你所站的位置,而在于你朝的方向。刚起家时,项羽是有一定资本的,但他背叛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更没有顺应民心,缺乏远大志向和宏伟目标,所以难成气候。
即便他有幸活到今日,也会把自己祖上留的老本挥霍殆尽,在生意场上一败涂地。就按现代的最低审美标准来衡量,他也进不了“好男人”行列。
因为大众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好男人,除了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能打天下的本事外,还要有高度负责的感恩之心、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宽广胸怀,不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就像一首流行歌曲歌唱的:“好男人不会让心爱的女人受一点点伤,绝不会像阵风东飘西荡,在温柔里流浪,孤孤单单看不见幸福会来的方向……”像项羽这样的男人,谁敢托付终身?跟着这样的男人过日子,不倒霉才怪!
所以,对于项羽的结局,引发后人争议乃情理常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较著名的说法有,南宋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唐代杜牧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北宋王安石的“身经百战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虽而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称道者有,质疑者也有。
总体上比较而言,我更倾向于王安石的观点。这并不是因为项羽失败了,我才下这样的结论,而是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去分析和推断,项羽至少是一个不成功的项目经理。在单位,只可作业务骨干而不能当行政领导任用。他除了打打杀杀,真的看不出有什么救世治国之能耐!
浩瀚历史长河,称王称霸者何其多哉,非项羽独家“专利”也。难怪霸王山,既无文人墨客品题,又无古刹名寺为伴。跟汉高祖刘邦“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咸阳长陵相比,实在苍凉多了。
那么,长陵到底奢侈到何种程度呢?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如此形容:“名都对郭,邑居相承。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由专职官员直接负责营建,朝廷将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用于此。死后“金缕玉衣”,树碑立传。规模之大,霸道之气,在当时前所未有,唐人诗云:“长陵高阙此安刘,附葬累累尽列侯”、“武皇遗寝峙荒墟,名将佳人左右扶”。由此,可见一斑。

而项羽别说“名将佳人”了,活到最后就连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女友虞姬,也成了无家可归的牺牲品,坐骑乌骓马成了亭长的礼物,甚至连人头都给了自己过去的老部下——吕马童。可以说,是死无葬身之地。如此视死如归,何等慷慨激昂,然,个中隐情,又有谁能够同情和理解?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刀光剑影戎马一生,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留下一座霸王山,缤纷身后名。孤独守望,寂寞藏悲。看似与世无争,实则死难瞑目。无论如何,怨不得别人。因为历史自古以来都是强者(胜利者)写的。你一个败寇,有什么资格让人把你当神敬呢?只有春暖花开的时候,这里才偶尔出现一些踏寻的足迹,无意中,惊扰一下那些沉睡千年的碎片。
曾记得,大约十几年前,我还在社旗县第二高中读书的时候,于一个春日的午后去了一趟霸王山,说不上访古,也算不得拜谒,而是带着一身书生气的好奇,想看看热闹,想从中看出一些历史脉络,结果是满目的凄苍。一块块石头垒起的山头,看不出任何韧性与大气,看不出任何风流和诗韵,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这山,竟像一座高耸的墓碑,慢慢地有了动静,幽幽地呜鸣起来,迷濛起来……

作者简介

郑长春,笔名老枪,1975年2月生于社旗县。现居西安,供职于政法宣传单位。15岁开始发表文章,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篇(首),并多次获奖。著有纪实文学《急红眼的中国人》、散文集《激情碰撞》《古镇遗梦》《赊店物语》等,部分作品被翻译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西班牙等国家。《青台镇》是其首部长篇小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