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9年苏芬战争中传奇的曼纳海姆防线

 只是爱静 2021-09-16

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中传奇的曼纳海姆防线历史上,芬兰有两个较大的敌国,俄罗斯和瑞典,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芬兰是瑞典的一个省,1809年瑞典和俄罗斯发生战争,俄罗斯取得了胜利控制了整个芬兰,1917年俄罗斯崩溃后芬兰独立,1920年在爱沙尼亚塔尔与苏联签署了和平条约,卡累利安地峡成为新的边境地区,地峡由芬兰湾之间的一段陆地组成,这个地区有相对较好的公路和铁路网通往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被芬兰历史学家和媒体称为“芬兰之钥”。卡累利安地峡对苏联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芬兰的边界离有重要的军工厂,也是波罗的海的重要海军基地的列宁格勒最近的地方只有几公里。

文章图片1

苏联人认为芬兰会被法国、英国、波兰或德国利用作为袭击列宁格勒的出发点,芬兰人则认为苏联试图将芬兰重新纳入其版图,两国签署和平条约之后就开始加强新边界的防御,苏联在南部的防御工事线被命名为考尔·卡累利安设防地区,芬兰线防御工事被称为曼纳海姆线,这条防线西起芬兰海湾,东至拉多加湖,覆盖了整个卡累利安地峡,

一:早期的卡累利安地峡防线

文章图片2

芬兰在卡累利安地峡的主要防线是从西向东穿过罗姆波蒂、卡胡拉、苏玛、莱帕索,穆拉亚和萨尔门凯塔,有一些是从俄罗斯继承下来的,其他建造于二三十年代,最初的防御工事规模不大,典型的防御工事是混凝土掩体,配备一挺正面射击重机枪,掩体缺乏通风系统,质量很差,连门也常常用劣质混凝土建造,这些防御工事建在最脆弱的地区,通常紧挨着公路和铁路,用小河和小溪作为障碍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防御功能。利用了地形保卫最重要的公路和铁路,地堡很高,在周围的地形中很显眼,没有保护或伪装,

文章图片3

只有沿着武克西北岸建造的六个炮台质量很好,每个堡垒有四门大炮或机关枪,其中两个方向建立极好的侧翼火力场。每个堡垒都装备了一座装甲炮塔,炮台建在沙质山坡上,在湖的另一边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最重要的是Kaarnajoki炮台(包含四门6英寸大炮)和Jariseva炮台(包含两门120毫米大炮),科维斯托群岛炮台(包括6门10英寸大炮和2门6英寸大炮),Humaljoki堡(包括8门6英寸大炮和4门57毫米大炮),图普拉堡(包括四门6英寸的大炮和两门57毫米的大炮)和利什蒂涅米芬兰湾的炮台(装有两门10英寸的大炮),苏万托湖和武克斯河的炮台装备有梅勒和诺登菲尔德2或3英寸的堡垒大炮,梅勒火炮没有后坐系统,有效射程可达3000米,诺登菲尔德大炮的射程可达9000米,这些火炮几乎都是一战时期俄国人留下的。

二: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设施

文章图片4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越来越不稳定,芬兰开始对卡累利安地峡的防御进行现代化加强,首先在拉赫德区建造了一堵不同配筋度的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长墙进行重炮试射,随后选择了最耐久的混凝土和钢筋组合用于未来的防御工事,新建的工事由一个位于2-4米深处,可容纳20-40人的地下掩体组成,大多数碉堡是用钢筋混凝土,俄罗斯海军留下了很多用于维修战舰的装甲板也被用做掩体建设。正面的墙和屋顶都是由几层每层3-10cm厚的装甲板构成,掩体离地只有一米左右,完全与山丘融为一体,掩体后面一般150-200米处有一条交通沟,

文章图片5

掩体里主要武器的是装有供水冷却系统的重机枪,地堡还准备了额外的近战射孔,防御者可以使用步枪、冲锋枪轻型机枪攻击近处敌人,机枪被安装在侧面射击的舱室里,但这使得碉堡正面暴露在攻击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碉堡顶部有用于观察和近距离作战的装甲炮塔,装甲壁厚12-20cm,6条观察缝,里面可容纳两个人,主要是炮兵观察员,碉堡通过底部梯子进入炮塔,装甲塔只有30-40厘米高,观察缝几乎处于碉堡顶上同一水平,

文章图片6

大多数掩体都是防毒的,地堡的通风系统是手动操作的,当大量士兵们睡在掩体里,他们不得不操作几个通风系统通风以防氧气耗尽。地堡的起居室装有只能容纳6到10名士兵的双层床,沿地下通道的墙壁放置。框架床上有金属板和木板条,床垫上摆满了稻草或干草。沿着墙壁为士兵们安装了小架子小的个人物品,如饭盒和水瓶,地堡内有砖制的炉子,烟囱又细又长,正常情况下的掩体有一两口井,供应机枪冷却水和为驻军提供饮用水。地堡与指挥部电话电缆敷设在两米深的地下

三:曼纳海姆防线的次要设施

文章图片7

除了混凝土掩体,还有许多土木制掩体,用于缩小混凝土防御工事之间的防线缝隙,这些掩体大小不一,通常可以容纳一挺机枪一个或两个射孔,根据芬兰的野战手册,一个排的掩体要建在8米深处,有两个入口和通风暖气系统,这样的深度可防御6英寸炮弹,实际上很少有碉堡建在这么深的地方,这些掩体提供相对安全温暖的休息和睡眠场所(每个掩体都配有炉子)。在1939-1940年的严冬,这是军队日常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8

围绕掩体的战壕大约有2米很深,在沼泽地带战壕必须建在沼泽地的地面之上,由两道土墙组成,用圆木加固,芬兰战壕通常在胸墙安装装甲护盾保护步兵不受敌人火力攻击。护盾有一个射孔,厚度足以防护来自标准步枪子弹和弹片攻击。但是苏联坦克会瞄准任何一个被发现的装甲盾牌开火。因此在后来的战斗中,芬兰步兵尽可能快地移动射击位置防止被瞄准。

文章图片9

曼纳海姆线上最常见的的障碍物是铁丝网和栅栏。铁丝网附在矛状钢杆上,钢杆高出地面长度约为1.5米,在冬季积雪达到50-100厘米,这些铁丝网会变得看不见,苏军步兵只有和铁丝网纠缠在一起时才能发现,这些低带刺铁丝网与反坦克屏障结合,通常有四到六排,第一道带刺铁丝网建在掩体的防火区的侧面,在防火区后面有第二道栅栏。当前进的敌军步兵越过第一道篱笆时,他们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道栅栏之间的侧翼火力之中,另一种有刺铁丝网直接连接到树上,在树木繁茂的地形和广泛使用。这样的障碍很难被发现,而且通常建在坚固点之间,以防止迂回和渗透。

文章图片10

雷场是最后的障碍,因为芬兰军队缺钱,大多数雷区很小,在很多情况下反坦克地雷是临时装置,杀伤人员的雷区几乎不存在。最常见的反坦克形式障碍物是四到十二层之间用花岗岩砌成的障碍物,芬兰军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造混凝土障碍,广泛存在的花岗岩巨砾和岩石成为首选,主要用于堵塞主要公路和道路。但这些障碍物很失败,岩石埋在地里,离地面70厘米的高度,苏联坦克轻松地越过了这些障碍,也可以通过用主炮向巨石射击;45毫米坦克炮可以用一次直接打击摧毁一块石头。反坦克壕沟用于沼泽地带,两边用原木护岸加固。但反坦克壕沟没有被机枪掩护,苏联步兵经常把它们当作躲避芬兰炮火的掩体和攻击芬兰战壕的起点。

四:曼纳海姆防线的攻防

文章图片11

1939年11月30日,苏军沿着苏芬边界开始进攻,到12月底地面部队已经到达卡累利安地峡的主要防线。需要注意的是红军没有前进,与各设防区接触平行。在卡累利安地峡的中部,苏联的进攻在湖边停止了,就是这个时候“曼纳海姆线”才第一次发挥作用,第一次遇到防线的苏军对芬兰的碉堡感到敬畏。因为报纸夸大了芬兰防御工事的规模,声称曼纳海姆线与法国的马其诺线相当。掩体有地下五层,与地下走廊相连,还有医院,发电厂,以及抵御长期围攻所必需的一切。这是事实远非如此,芬兰的防御工事的规模比马其诺线要小得多。只有几个掩体有两层。没有互相连接的地下通道,掩体里也没有发电厂或医院。

文章图片12

这些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混凝土碉堡到1939年已经过时,在苏军8英寸和10英寸重炮面前只能提供有限的避难所,沉重的炮弹几乎穿透了防御工事,把防御者活埋在倒塌的掩体废墟中。芬兰军队有效地抗击了进攻的苏联军队,任何要塞、碉堡或其他阵地要防守到最后一个人,步兵奉命留在战壕里与敌人交战,即使敌人的坦克已经突破。如果强点被敌人攻占,马上就要在黑暗中依靠他们对地形和壕沟系统了解反击收复。

文章图片13

防线的致命弱点是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曼纳海姆线主要武器是沉重的马克西姆机枪,首选的反坦克武器是从瑞典购买的37毫米博福斯反坦克炮,这些武器非常稀少,一个芬兰营只有一两门,1940年2月芬兰人试图在一些掩体里安装反坦克步枪,但事实证明帮不了什么忙。这种步枪很稀少,苏联的坦克经常开到掩体前面向掩体的门和射孔开火。芬兰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芬兰军队的抗击在1940年3月初濒临崩溃,芬兰不得不割让整个卡累利安地峡和该地区拉多加北部和东部换取停战,1940年夏天,红军工兵炸毁了曼纳海姆防线的所有碉堡。

五:结论

文章图片14

芬兰人的曼纳海姆防线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芬兰人的防守战术是建立在普通士兵的个人坚忍和技能的基础上。苏军在这些勇敢的步兵面前损失惨重,不得不夸大芬兰的规模和范围防御工事以挽救苏军的形象,造就世人对曼纳海姆防线有很多传奇的故事,但这条防线的攻防战让双方都吸收了宝贵的教训,芬兰人在新苏芬边界的防御工事设计纠正了大部分曼纳海姆防线的缺陷,苏军则学会了现代化冬季战争,并运用到二战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