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古出新·韵味怡人—杨立军独创的枯藤皴艺术品鉴

 泊木沐 2021-09-16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所言之美不在于物象本身,而在于人与物质世界之外构建的'意象'世界。中国艺术一贯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在与外在、精神与物质的沟通,通过超越有形的物质世界,使人从外在世界中感悟到自我内心的审美追求,即从物质世界中透视出精神世界。山水画的意象化与意象表现正是在这种观念下应运而生的。山水画皴法的存在价值正是表达意象的前提,意象的准确传达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成熟,具有相对稳定样式而又符合形式美的规律,是反映作品内涵和加强艺术表现力的一种艺术语言,也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因此,程式化的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艺术家实现其作品“传神”、“写意”的途径,艺术家所运用的皴法,意不在本身,而是作为表达画家审美意象的一个载体(物化)。

一部山水画史的发展就是在技巧中表现精神、精神突破技巧而产生新的技巧,在新的技巧表达新的精神这种不停变革、往复循环中发展起来的。皴法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山水画变化的风向标。

中国山水画艺术呈现出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家通过大胆探索创新,拓展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领域,极大丰富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观是随时代进步而发展的,它反映着特定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从中国绘画美学发展史来看,注重画家的人品和文化修养,一直是画家或不可缺的,多表现为画家重意而略象,重神而略形。山水画的皴法是一种工具或手段,画家将其心中的审美意象借助于皴法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画面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因此,深入探索山水画皴法的内在价值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杨立军先生通过“外师造化”并结合内心的感悟创造出独具特点的皴法(枯藤皴)。历代山水画大家无不是因其创立了新的皴法而确立了山水画大家的地位。一部中国山水画史就是皴法史。山水画皴法的变化及发展延续着中国古典美学倡导的价值趋向。但要使中国画成为世界所瞩目的艺术画种,就需要拓展中国画艺术的审美领域,使其具有时代性,就要融汇其他姊妹艺术之所长,乃至于吸纳外来的艺术思想进行丰富和充盈,大胆而理性的突破桎梏,使山水画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绽放出炫彩之光。从杨立军先生的作品中不乏见到他所受到的西方绘画的影响,并使之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融合,从而赋予古老的山水画以新的面貌。杨立军先生的《群峰竞秀》,利用自己所创的“枯藤皴”法表现了群峰在早晨争辉的情景,表达了大好河山的壮丽,意识着美好的未来;《峰峦叠秋韵》图通过“枯藤皴”法表现了山之洪荒、苍茫、韵味怡人,表现大山有情有感、气势灵动而不失沉浑壮美之雄姿。

师古不泥古,学今不囿今,向自然学习又超脱于自然之外。中西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而是将古今中西艺术之精华,集人类优秀文明之大成,创造性地体现了现代民族精神,使作品成为具有时代风范的现代中国画的审美价值,杨立军正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