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确认疱疹咽峡炎?疱疹咽峡炎的中医家庭判断

 糖豆豆newpwc2q 2021-09-16

图片

今天讲到的这个孩子小名宝宝,十个月。突然发烧到39度,医院检查白细胞偏高。

我遇到孩子时,烧已经退了,但整体还是比较烦躁,不吃饭,睡觉哭闹严重,伴有轻微的咳嗽。我通过观察,结合舌苔和脉诊的情况,诊断宝宝为脾胃积热引发的疱疹性咽峡炎,在医院复查后结果一致。

古说小儿病难治,不仅难在病症传变迅速,更在于小孩子言语表达不清楚,所以没法准确判断孩子的症状。尤其对于这种口腔咽喉内部问题,很多妈妈会觉得无从下手,判断不出来。

中医讲,诸病于内,必形于外。孩子也一样。

今天就来说说,爸妈们怎么通过简单的观察判断,来了解孩子是不是存在疱疹性咽峡炎。

图片

首先第一步,先冷静。

明明平时觉得对各种病症的判断挺熟悉的,怎么一到用的时候就抓瞎了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很多家长由于太过关心和焦急,就没法客观全面的去观察孩子的情况。我们得适当将自己从当下焦躁的情景下抽离出来,更有利于对孩子情况的判断。这个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第二步,根据宝宝的症状做个初步的分析推理。

就拿案例中的宝宝来说。宝宝不吃饭的时候比较正常,但吃饭和睡觉时哭闹严重,很抗拒。这个反应出孩子“不想吃饭”,“睡觉不舒服”。此时家长们心里就可以大概有个预期,孩子比较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积食了吃不下饭

2.嘴巴不舒服吞咽困难

3.肚子胀导致不吃不睡

4.腹痛

第三步,我们带着这些猜测去观察。

我平时观察宝宝,习惯从上而下,先看整体再看局部。

先看面色:孩子整体面色略泛红,两个脸蛋浮红,显示孩子偏向于热症。

其次是眼睛,孩子在平静不哭闹的情况下,双眼眼睑红,外眼圈和下眼睑轻微浮肿发红,提示孩子存在“上火”,眼主肝,外眼泡主脾,有发红提示肝脾有积热。

再是鼻子,家长可以将手放在孩子鼻腔口,感受下孩子呼吸,是偏热还是正常。

最后是嘴唇:宝宝进门时,一眼望过去,很明显唇色是偏红的,像涂了口红一样。仔细观察,唇周一圈还有些起皮,唇为脾之窍,唇红也主脾胃积热。

图片

第四步,触诊,进一步观察。

触诊,通常触摸孩子的以下几个部位:脖子两侧扁桃部位,胸口,腹部,后背,手心,脚心(不发烧情况可忽略)。主要通过对比,感受下孩子有没有存在局部发烫,发凉,汗多的情况。

案例中的小宝宝,两侧扁桃摸上去,会有明显的灼热,稍用力按压,还有会有抗拒,提示可能有咽喉肿痛。腹部表面对比其他部位,也偏热。怀疑存在积食和咽喉红肿。

【触诊的具体操作】

家长双手搓热,以防凉到孩子。手指并拢,先将手掌轻轻放在孩子脖子一侧,感受表面温度。然后轻轻用力下压静放3-5秒,感受下内部散发出来的温度。摸完换另一侧。

身上也如此,先摸胸口,一定要让双手和孩子身体接触几秒钟,再来感受寒热。此时才能感受到孩子体内真实的寒热情况。尤其是腹部,很多孩子摸上去腹部是热热的,手稍微下压停置一会儿,就开始透凉气,这种情况说明孩子本身存在脾胃虚寒的情况,可能只是最近存在积热。

观察完了能自行发现的症状,这个时候就可以来回忆孩子的其他情况了。先观察,再询问孩子情况的目的,是防止家长夸大某些症状,从而导致施治者先入为主,影响正常判断。

第五步,了解二便的情况。

大小便是非常重要的生理指标。特别建议爸妈们可以养成观察孩子日常大小便的习惯,如果稍有不对劲,最好还能拍照留证。

案例中宝宝小便略黄,尚可,大便量正常,颜色偏暗,臭。提示可能存在积食情况,但不能作为孩子哭闹不吃的直接证据。

图片

第六步:了解孩子近期的饮食情况。

回忆孩子近段时间饮食,有没有更换或者增加奶量,增加辅食的行为。孩子有没有表现出吐奶,口气,舌苔厚,或者大便量增加,变臭,睡眠不安稳等情况。

宝宝最近增加了夜奶,奶量为180ml,其他的比如睡眠不好,大便臭,眼屎多等在发热前也有表现。

此时宝宝的情况大概已经明朗,存在积食和咽喉肿痛。

第七步,为了进一步确定,做针对性的口腔检查。

很多妈妈觉得检查口腔很困难,用压舌板检查孩子哭得太厉害,又害怕伤到孩子,这里给家长推荐棉签检查。

【棉签检查口腔的方法】

一位家长从后固定孩子头部,最好有个灯能照到孩子口腔深处,妈妈一手持两根棉签,先轻轻在口腔四周滑动,一是查看孩子四周口腔情况,二是减少孩子警惕心。在孩子放松情况下,快速压住孩子舌头中后段,迅速查看咽喉情况。棉签查看的好处是,棉签头部较轻柔,不容易损伤孩子,体型较小,方便周岁宝宝查看。

需要注意的是,查看过程中棉签不要太向后,以防刺激咽喉引起呕吐。操作动作要迅速,手法需轻柔,以防棉签折断或者棉絮脱落损伤孩子。

案例中的宝宝,经过口腔查看,发现口腔壁有红肿,并且分布着两个小水泡。有了之前的佐证,加上最后的查看,大致可以判断出来,孩子是由于积食导致的脾胃积热,胃热上蒸咽喉,引发疱症性咽峡炎。

图片

再来讲一下宝宝这种由于积食,脾胃积热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的处理。


由于他疱疹初发,处于高烧后疹子透表的这个阶段,不算特别严重,所以处理起来是比较直接的。

主要思路是消食,健脾,清心肺郁热。

我在处理上选择了小儿推拿,以运脾和清脾胃积热为主。大致主穴为:板门,清补脾,四横纹,清大肠,逆内八卦。其中板门,四横纹消积热,清补脾运脾,清大肠辅助清脾胃热,内八卦降胃火,调理气机。家长配合喝白粥,连续推拿三天后孩子基本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