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非常欣赏他,刘备却说他不除蜀国必定灭亡,果然应验

 袁文书 2021-09-16

英雄惜英雄,在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是理智的行为,就因为别人的一些做事方式,就因为能够聊来就把自己的性命退付给对方,好像并不是很妥当。

但是在战乱的古代,反而是这种第一感觉更加的让人信服,因为在民不聊生的时候,能够展现出更多人本来的品质,第一眼要是看对了,基本上就错不了。

就像诸葛亮见到了马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见钟情”了,但是也仅限于这两个人之间。像刘备就对他不是很感冒。

马谡其实也不是个泛泛之辈,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够打动诸葛亮呢?他其实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研习兵法,对布阵行军可以说是十分的熟练,而且有自己的认识。

其实真实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说的那样无所不能,有些时候在带兵打仗上,甚至在一些军务上还不如马谡呢。

马谡擅长的正好是诸葛亮不是很精通的,于是两人在能力上相互补充,在生活上更是非常的亲密,可以说诸葛亮对于马谡的感情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感情,更对的是有一种亲情在里面。

然而尽在受刘备托福之后诸葛亮也是压力山大,单单自己一个让你的能力觉得有些应接不暇了,于是就找到了马谡希望他能够在军队中树立威望。于是在一次行军中诸葛亮可以说是力排众议,为马谡争取到了这次担任先锋的机会。只要谨慎进军,马谡这次就算是大功一件,在军中的威望也会提升。但是怎奈造化弄人,马谡这次败走街亭,使得蜀国的大军差点因为一个小小的街亭而全部断送。

没有办法,这样的错误是怎么也无法挽回的,只能军法处置,诸葛亮只能忍痛挥泪把马谡给杀了,马谡临死前还给诸葛亮写信表达自己对他的深厚感情,说他今生能够认识诸葛亮死而无憾,这种感情也是真挚感人的。诸葛亮在马谡死后也是亲自为他发丧。诸葛亮这一系列行为说明了他对马谡的看重,马谡并不是他心里愿意斩的,但他如果不斩,就成了逆臣,会降低在军中的威望,因为刘备临终留下一番遗言,而诸葛亮没有遵守。

刘备曾经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不要小看这两句话,每句话有应验了。甚至有一段时间刘备认为,如果不出掉马谡蜀国必然会灭亡。

那么为什么通晓兵法的马谡会如此的不堪一击呢?原来在刘备在世的时候就一直让马谡当文官,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就算理论在熟练,没有实际经验也还是不行的。

马谡的“不堪用”是被刘备的不信任造成的,也是辱没了这样一个人才,而诸葛亮力排众议启用他,却也让马谡过于着急展示自己的能力而落入敌人的圈套,就这么一次的机会却也是断送了他的性命,是在是可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