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石堆之谜

 昌哥 2021-09-16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以北有个青河县,在青河县东北与蒙古国交界处有个山谷,山谷的所在地有一个特殊的称谓---三道海子,意思是有三个高山湖泊的地方。它是一个海拔2700米高处的山间盆地,盆地中的三处湖水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这里水草丰美,山水相映,空气清新,鱼游鸟鸣,风景十分秀丽。这里是哈萨克族牧民的草场,每年冰雪融化后的夏季时节,这里成了他们的游牧天堂。而特别引起大家兴趣的是在这个山谷中散布着的大小错落的巨石堆。其中最大的一个石堆高耸出地表15米,直径90米,石堆用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在平坦的山谷间,如此蓦然伫立的巨石堆,一时让人无法理解它的存在。那么如此巨石堆究竟是什么时代为何人所建?也引来了人们的各种猜测。

  猜测之一:巨石堆为成吉思汗或其孙贵由汗的陵墓。据史料记载 成吉思汗曾六次跨越阿尔泰山, 青河县是蒙古西征大军的必经通道 ,还留下了许多与蒙古及成吉思汗有关的文化遗存。 三道海子地区被认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处,是一处大量屯兵的理想之地。此外该地地理位置险要 ,北经阿尔泰山分水,是西征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三道海子西侧有一条古栈道,为当年成吉思汗时所开凿。在距离三道海子巨石堆几公里远的一片山林里,考古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片类似成吉思汗大军营帐的遗址。就在三道海子巨石堆的东北方向,专家们曾经寻找到一条成吉思汗西征时期的军用大道。在蒙古国边境,一条古道隐约出现在眼前。当地牧民将古道的所在地称为卡增达坂。西征大道穿越山脊的铁丝网,由新疆贯通到蒙古国境内,在我国建国初期,这条大道还曾是通达蒙古国的一条商贸要道。据此认为巨石堆是成吉思汗或其孙贵由汗的陵墓。

对此笔者持否定的态度。据史籍记载,成吉思汗是在攻打西夏国的时候去世的,死于六盘山。青河县及三道海子在西夏的西北方向且距离遥远,而当时成吉思汗的统治中心在大斡耳朵一带,在西夏遥远的东北方向,且三道海子是当时蒙古军队的前进基地,说白了是边境,怎么可能把政权的首领葬在偏远的边境地带呢?

会不会是贵由汗的陵墓呢?公元1248年(元定宗贵由三年)春,贵由汗从和林出发,率军西行。3月,当行至今新疆青河东南时,身虚多病的贵由突然病情恶化,闭目逝去。贵由死在青河?!但也必须明白,青河是贵由汗统治的边界地带,他西进的目的就是去讨伐不服从其统治的几个汗国,怎么可葬在这样偏远的地方?

猜测之二:认为巨石堆是遥远的3000年前草原游牧部落的遗存物。在巨石堆中发现了一些条状石块,上面雕刻有鹿等动物形状的图案。这些石块有个名称叫鹿石。据考证,这些鹿石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至3000年以前,俄蒙学者认为更早有3500--4000年的历史。据此推断巨石堆有3000年前的历史。

巨石堆上有鹿石,就以鹿石的年代来推测石堆的年代是很牵强的。这好比你的桌上有台电脑和商代的青铜器,是用电脑来推测青铜器的产生时代还是用青铜器来判断电脑的产生时代?况且这些所谓的鹿石是很随意的堆放在石堆上的。其实这种所谓的鹿石分布极其广泛,横跨蒙古高原、俄罗斯图瓦和南西伯利亚。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经过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黑海沿岸 直到欧洲的德国和保加利亚等地几乎遍及整个欧亚草原。现已发现可称作鹿石的碑状石刻有近600通之多,尤以蒙古国最为集中。但在发现鹿石的地方不一定有石堆,说明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再者,巨石堆的石材是被称作片麻岩的页岩,这种页岩既不能凿成条块状也不能在上面雕刻图案,巨石堆上的鹿石与石堆的关系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相互之间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那么巨石堆是什么人为什么而垒的呢?这还得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西征说起。前面已经提到,三道海子处在蒙古军队的西征路线上,曾是一个前进营地。这里是一个山谷,有水,有草,有遗迹证明蒙古军曾在这里驻扎。蒙古军队驻扎在这里干什么呢?准备向西进军,或者西征后在此休整。想当年这里聚集着大量出征的人马,还有大量的粮草武器装备等物资。在各种物资中还需要一种物资――石块。干什么呢?筑路。在欧亚草原上,早有牧人商人东来西往形成了一条通道,竖立的鹿石等石雕就是很好的证明。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也有地方可能早就埔上了石块,以便牧人和商人的通行,包括军队的东征西伐。而在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要数蒙古军的西征了。

据史料记载,蒙古军队大规模的西征有三次,军队的人数说法不一,在二十万至五十万之间,最远西征到达中欧,单次的时间有十几年到六七年,前后长达四十多年。大规模、远距离、长时间,这就必须要有一条交通线来维持这样的军事行动,这就有了所谓的西征大道。这条大道在前面已经说明。蒙古西征,线路绵延几千公里,这条大道该有多少石料!那么采石场在哪里?三道海子就是采石场之一,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石场。这里处在西征要道上,是个前进基地,有水,有草,平坦开阔,适合大队人马驻扎。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由被叫做片麻岩的页岩构成的山,这种岩石很容易开采,直接用手就能挖起来,这在当时来说是多么便利。而事实是这里的山被开采过,那几个石堆就是开采下来的石料,围着石堆的圆圈和通向石堆的直道就是卸装石块的通道。可能有人要说,既然是用来埔路的,为什么把大量的石块留在原地不运去埔路呢?要知道这是战争,前进的道路是无法估计的,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嬴得战争的主动权。后来西征不再进行了,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堆就留在了西征大道旁,不仅在三道海子,在沿线还有这样的遗址。

1955年在俄罗斯图瓦萨格雷河谷发现了四座巨石堆建筑。1968年发掘了其中的1号堆,其高2.4米,直径25米,外围石圈直径66米,石圈宽35米,高0.5米。从石堆到石圈比较均匀地分布32条辐射状线条,在发掘过程中,发现鹿石两尊,刻有鹿和羊的岩刻石一块,它们均横置于石圈内堆积层中。除此之外,包括中间大石堆中均未发现其他任何文化遗物。 因此 ,它被认为是斯基泰时期的宗教神殿建筑或象征性建筑 其祭祀与象征对象与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材料亦与三道海子巨石堆一样都是从不远的山上取来的巨大石材。
    1993 新疆考古研究所中亚考古专家吕恩国先生在哈萨克斯坦发掘了一座巨大的石堆建筑,令人不解的是石堆中竟然没有任何东西。



     蒙古西征,这是史实,西征大道也是有据可考。我们只要拿石堆上的石块与西征大道上的石块进行比较,还可以分析其成分,巨石堆之谜就不再是谜了,象破案一样对物证进行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