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嬴健康—名医在线》本期话题: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wxsjbcf 2021-09-16

本期嘉宾:刘凤莲

   济南市人民医院中院区院长、全科医学科主任 

1


图片


DOCTORS

本期话题: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图片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这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的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吸收而达到降低血糖目的。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的病人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糖尿病患者经过改善生活方式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好时,建议首先加用二甲双胍片,特别是肥胖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禁忌二甲双胍应该一直应用。

这类药物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所以安全可靠,这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有少数病人影响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血管内造影前后48小时暂停服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疾病、心衰患者禁用。目前临床上常用制剂有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以前有苯乙双胍片(降糖灵),副作用较大现在已基本不用。商品名很多,如降糖片、格华止、美迪康、麦特美、君力达、君士达、迪化糖锭、倍顺等。

2.胰岛素促泌剂:主要刺激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因此适应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人及胰岛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不适合应用此类药物。另外妊娠、哺乳、肝肾功能差、严重感染等情况时也不宜应用,这类药对血糖正常的人仍会发生降血糖作用,因此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另外常见体重增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共有两类: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酰脲类降糖药,一般餐前30min服用疗效较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第一代的磺脲类药物代表药有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因为副作用较大,目前已经基本上不再应用,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是第二、三代的磺脲类药物,代表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从作用特点来看,糖适平、美吡达、瑞易宁等药物作用时间比较短,主要控制餐后血糖;优降糖、达美康、格列美脲等药物作用时间较长,可以同时控制餐前和餐后的血糖。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孚来迪、唐力等。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主要通过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葡萄糖摄取、减少脂肪分解来改善血糖,同时不同程度的改善血脂和血压,此类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该类药物可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应同时予以补充钙剂。因有水肿、贫血、肝毒性等不良反应,故伴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水钠潴留、肝损害者禁用该类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盐酸罗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艾丁、太罗、爱能、瑞彤、卡司平等。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者。正确的服用方法是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服,如果在饭后或者餐前过早的服用,其作用要大打折扣。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功能紊乱如胃肠胀气、排气增多, 偶有腹泻、腹痛、皮肤过敏反应等,少数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低血糖、头晕等。临床常用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商品名有拜糖平、卡博平、倍欣、伏利波糖等。

5.DPP-4抑制剂

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其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同时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而且这种作用机制是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因而可以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大限度地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另外,它还可以抑制食欲中枢,延迟胃排空,可以在很好控制血糖的同时不增加体重。

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按照药物说明书要求科减少药物剂量应用。临床常用药物有: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西格列汀、维格列汀。

6.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促进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目的。可以同时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单独应用低血糖风险小,可以和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联合应用。最近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还有益于控制血压、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有潜在的肾脏功能保护作用副作用等。主要是可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酮症酸中毒、低血压、增加骨折风险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坎格列净等

7.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减少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从而降低血糖。国内主要是注射剂,美国有一款口服制剂索马鲁肽上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