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无风雨也无晴

 啦啦啦来啦 2021-09-16


下午收到S发来的好多条语音,关于疾病,关于生死,关于生命中的种种不确定。

想想不知道回啥才好,只说了一句,顺其自然,尽人事听天命。

原本在工作中酝酿已久、翻江倒海、想要跟她倾诉的情绪,一下就偃旗息鼓,服帖下来。那个时候,深圳正下着倾盆大雨,我坐在办公室,听着窗外的雷声大作,突然想明白很多事。

也许,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会困顿、会难过、会悲伤,不过是因为,我们离困难太近了,一头扎进去,自然一叶障目。恰当的做法是,从眼前的、当下的、自我的情景中,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看看生命,看看际遇,看看死亡,就会觉得,嗨,自己那堆破烂事儿,算个甚。

关于这一点,早在三百多年以前,仓央嘉措就讲过了: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幼年读到这句,觉得有种颓靡的悲壮美,年岁渐长,才悟出倘若真正做到这句,才是大境界、大格局和大悟性。

可惜我还做不到,还是会热热烈烈地欢喜、悲伤、难过、愤怒,等等。

做不到就算了吧,也不强求。人就活这一辈子,干嘛自己给自己,设置那么多的囹圄和围栏呢。

上一周,不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工作上找不到突破口,压力与日俱增,感觉身体状态也不好,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跑去看医生,也查不出什么所以然来。那几天,我几乎每天都会做噩梦,梦见和母亲逃亡,被追踪、被围堵、被追杀。

那个时候,我充满了戾气和负能量,常常动怒,常常自怜。

反复几天以后,心理防御机制自动启动了,我知道我必须求救和自救了——无比感激幼年习得的这个习惯,我的身体听得懂我的语言,一旦我开始外放负能量,我的身体就会本能反弹。

我开始恢复礼拜、读经、祷告,而且,我开始重拾陪伴我多年的阅读——从小就爱读书,大学尽管读英文专业,还是坚持每天中午固定时间进行中文阅读。但工作以后,我的阅读量越来越少,闲暇的碎片化时间,都给了b站短视频、综艺节目等脑残剧。我很少会静下心来,去认真读读书了。

杨绛先生说,你之所以会迷茫,是因为你想得太多,而读得太少。

我开始重新打开“微信读书”,逐段作书评、摘抄。幸运的是,偶然又撞上了一些很合胃口的书,于是欢欣、振奋,满得力量。

睡前读会儿书,梦里再也没有追杀和围堵,睡得安心而踏实。

我本是一个弱小的个体,却因读书而有幸窥得万千个生命,拥有一整个人类的力量——这是我读书时,最最真切的感受。

也许我就是一个特别执迷于梳理内心的人罢。本来,繁忙的生活,思考这些形而上学的东西,真的没有太多实际益处。但是,我总觉得,不管见识高低,一个人深度整理和收拾自己的内心,这件事本身就很迷人。

因为“自我”这个东西,平常是看不见的,非得撞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我愿穷尽我的一生,去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过去,我把这些肯定和接纳,过多地寄托于他人身上,而忽略了自我的感受,我错了,我也决心身体力行地改正。

前几日的深圳,艳阳高照,极其闷热。今天倏忽下了一场大雨,本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艺地感叹一句:今天也是好天气呀。

然而,脑海里却蹦出了东坡的这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虽然只是一瞬间的忘我,但那一刻,我确定,自己得到了救赎。

惟愿诸君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都愈加地关注自己、照顾自己、热爱自己,找到自由与宁静。

晚安!

Shine于学校办公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