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却有一个最大的失败

 桑葚三味 2021-09-16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第53篇散文

1

1916年4月,清朝末年商界、政界风云人物盛宣怀病逝于上海。

他去世时,给子孙留下了价值1160多万两白银的家产。按今天的物价计算,相当于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然而,他去世短短三十多年后,他的子孙们便将这份亿万家产败得一干二净,令世人感慨不已。

比盛宣怀早出生五十多年的清代名臣林则徐,比盛宣怀看得通透。

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大意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优秀,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李嘉诚先生也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盛宣怀教育子女的失败,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引人深思。

2

1844年,盛宣怀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和官宦

祖父盛隆举人出身,官至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与李鸿章同科进士,官至布政使。

1870年,由于父亲与李鸿章有交情盛宣怀李鸿章门下,成为李鸿章的幕僚,协助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这一年,盛宣怀26岁

身为晚清重臣,李鸿章致力于两件事——“外交”和“洋务”,尤其是“洋务”,被李鸿章认为是“立足之本”。

对于曾国藩、李鸿章发动的洋务运动,盛宣怀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心,曾给李鸿章写信发誓道:“竭我生之精力,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

他几乎参与了晚清所有重大的大型国营公司的创立,被视为“中国实业之父”。

比如,创办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第一座公共图书馆,还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共创造十一项“中国第一”。

3

对于盛宣怀在洋务运动中的所作所为、他和胡雪岩之间的是是非非、他担任邮传部邮传大臣时因强行将各省建立的铁路、邮政收归国有而引发“保路运动”并最终导致“武昌起义”等事件,历史学界向来毁誉参半。

盛宣怀和胡雪岩矛盾冲突的背后,其实是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中兴名臣的评价,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

如果撇开这些不说,单说盛宣怀在中国近代教育方面的作为,是可圈可点的。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盛宣怀认为国家欲图自强,培育人才是关键。

1896年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拟在上海捐地新式学堂,经费由轮电两局捐输。

经光绪皇帝钦准后,盛宣怀亲自担纲筹备工作,同年12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隶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并亲自担任督办

清末民初“南洋”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北洋江苏以北沿海各省

为了推动清政府施行新政,1901年9月,南洋公学设立经济特科班(简称特班)请蔡元培担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

盛宣怀曾专门行文强调特班的办学宗旨:“系为应经济特科之选,以储国家栋梁之材,故宜专志政学,不必兼涉艺学。”

特班的课程重在西学,毕业后选其优者保送经济特科,成为朝廷新式的从政人才和洋务骨干。

特班的招生要求是:“广招隽出之材,俾跻大成之域,特设一班,以待成材之彦之有志西学者。”

蔡元培后来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他曾撰文《我在教育界的经验》,回忆他担任南洋公学特班教习时的得意弟子提到了邵力子、李同、黄炎培谢无量等人,都是民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可见南洋公学特班人才济济

黄炎培在他的回忆录《八十年来》中自述南洋公学就读生涯,“学校满布着爱好学习的气氛”。

4

和南洋公学人才辈出、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盛宣怀的八子八女均未成才,不仅没有成才,且沦落到无法自食其力,最典型的就是第盛恩颐。

盛宣怀去世时给子孙留下1160多万两白银,其中,一半分给子孙,一半设立“愚斋义庄”,家族事务和社会公益

金山银山里长大的盛恩颐,根本不懂如何守业传家,只知吃喝玩乐,抽烟赌博。

他与皖系军阀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赌,一夜之间将上海上百栋房子连同弄堂全输给对方。

就这样,盛宣怀去世后不到三十年,盛恩颐就将自己继承的那份遗产败得精光,最后竟沦落到为日本人贩运鸦片,死在自家老宅的门房里。

这不正应了林则徐说的“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么?

在子女教育方面,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不愧是成功的典范

曾国藩死后并未给子女留下多少资财田产,然而其子孙后代人才辈出,法宝就是《曾国藩家训》。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家训》的熏陶下,一代又一代曾氏后人,不负曾国藩厚望。

曾国藩长子纪泽,曾任驻英法兼驻俄大使,并在1879年赴俄谈判,收回伊犁以南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曾国藩次子纪鸿,是著名数学家,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著作传世;

曾国藩孙辈、曾孙辈中,多有文学、数学、医学、电机、矿冶等众多领域取得成就之人

5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最后也一定做不好。

试想,如果像盛宣怀这样留给子孙一座金山,子孙还会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努力淘金吗?在他们眼中,这样的金山来得太过容易,既不会珍惜,也不觉得“值得”。

而带着“不值得”的心态去学习、工作、生活的人,所拥有的也必将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因此,如果真爱孩子,就不妨在金钱上对他们“吝啬”一些。

让孩子们流汗、流泪、流血,让他们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让他们用自己亲手打造的“汤匙”品尝人间美味,而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其实,所谓生命的尊严,就是创造的权力。如果用金钱豢养孩子,无形中就导致孩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丧失,是对生命最大的摧残。

因此,请把创造的权力还给孩子,让孩子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吕瑜洁,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亲子书信集《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世界》
即将出版历史散文集《历史的浓妆和素颜》《榴莲一样的红楼梦》

正在创作历史散文集《历史的回眸和背影》、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此物最相思》(大唐)、《愿如梁上燕》(东晋)、《青简待月明》(西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