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大公桥(75)

 宜昌石头书屋 2021-09-17

  

▲上海拆城墙现场

之所以拆除城墙,首先就是在现在战争中,城墙根本无法防御飞机大炮的攻击,简单的炸药就可以炸开城墙,也就没有了原来冷兵器时代的防御作用;然后,拆除城墙可以扩大城市规模,民众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商业也需要开拓新的市场;同时,又高又厚的城墙被视为专制王朝的象征,民国需要给民众提供自由自在的氛围,不再受到城门的约束。

简单而言,如果只从商业、交通、卫生等现代因素考虑,从城市建设发展的角度考虑,拆城无疑是一种正当之举。加上历朝历代一直精心维护和修缮的城墙到了民国以后因为缺乏维护管理导致城墙衰败破烂甚至坍塌,也就成了“拆城派”的重要理由。加上民国既没有“物质文化遗产”一说,也没有作为文物加以修缮的动议,所以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拆城势在必行。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张之洞和袁世凯同入军机。袁世凯在会见驻京德国公使就说过:“张中堂(指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我是讲办事的。”这话半对半不对。对的是张之洞那一年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不对的是,按照他的意思,汉口在那一年拆除了城墙,让新兴的租界和古老的城市融为一体。首开全国拆城的先例。

所以汉口在1907年,上海在1912年至1914年、杭州在1913年,广州在1917年,泉州在1923年,九江、长沙、梧州均在1924年,重庆在1928年纷纷拆除了城墙。1926年,北伐军一路高歌北上,却不得不止步武昌城下,与吴佩孚的北洋军对峙达40天之久,双方都死伤无数,城墙千疮百孔。(双十节)北伐军进城。 10月下旬,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便作出拆除武昌城垣的决定,年底前,城墙城门就荡然无存。

就是当时的北京也开始了拆城。据《北京城墙存废大事纪要》记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北洋政府“拍卖德胜门木料”,“为修建环城铁路,拆除左安、右安、东便、西便四门瓮城”。报纸透露,北洋政府时期内战不断,财政紧张,经常欠薪,为了应对过新年、过春节“开双薪”的旧规,不得不拿德胜门门楼的木料开刀。拆门楼木料的钱只是杯水车薪,后来还是拆了皇城城墙及东安门等公用建筑才应付过去。这不算稀奇,将清室的档案当废纸卖也曾有过的

宜昌是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12月拆除城墙的。想想看,如果站在大南门城楼上放眼望去,城外是道路平整、房屋高大的租界,城内却是城门破败、房屋矮小的老城,能不油然而兴拆城之念乎?拆城后在城墙的基础上修建了环城东路、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现北门到大南门之间的沿江大道地段)和环城南路等四条环绕老城区的道路,从此城内城外浑然一体。

这样的壮举是由时任宜昌县长的赵铁公完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