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明朝皇帝很难活过40岁?致命原因太尴尬

 无风起念 2021-09-17

明朝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国开始,到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煤山上吊结束,享年276年,共历经16任皇帝,平均每个皇帝只在位17.25年,而他们的平均寿命却有42岁;反观清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却高达了52.42岁,为什么明朝皇帝寿命那么短?

▲朱元璋(图/翻摄百科词条)

除去建文皇帝和崇祯皇帝,明朝剩下的14位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享年71岁;寿命最短的皇帝为明熹宗朱由校,驾崩之时年仅25岁。

这14位皇帝的平均寿命为42岁,除去命比较长的几位皇帝,剩下的大多数都没有活过40岁。远远低于历史上所有皇帝的平均水平。当然,也低于当时寻常老百姓的平均寿命。

据统计,如果排除战乱时期非正常死亡的人员,明朝寻常老百姓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57岁

▲朱元璋(图/翻摄百科词条)

纵观清朝,哪怕是在战乱时期晚清,慈禧太后都活了那么长时间。当然除了顺治只活了24年,其他皇帝起码都活得挺好的。明朝皇帝为什么身体那么弱,他们本身自带先天性疾病吗?

明朝皇帝之所以很难活过40岁,根据考据,主要有3个原因。

工作繁重

首先是国事繁重,朱元璋时期,撤消了宰相这一官职,如此一来,一方面皇权从此得以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也让皇帝的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起来。因此,明朝有很多帝王倒在了繁重的国事上。尤其是一些颇为贤明的君主,比如:明孝宗朱佑樘每天早起处理政事,一直到深夜才休息。明思宗朱由检勤政在历史上极为出名,不出门游猎、不贪恋酒色,夙兴夜寐,只为了大明朝能够中兴。

▲崇祯皇帝(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后宫妃嫔过多

再者,精气损耗,皇位之所以令无数人趋之若鹜,除了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外,当然还有享受后宫三千佳丽的艳福。作为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能算作标配,更有甚者宠妃高达成百上千人。

然而,后宫妃嫔众多也是造成明朝皇帝短命的原因之一。皇帝虽为天子,但终归是寻常人,在诸多佳丽的诱惑面前,自然难以把控。一旦长期沉浸其中,轻则耗神伤身,重则灭国丢命。明朝因贪恋女色而短命的皇帝,不在少数。比如:明武宗朱厚照,便因为长期沉溺于豹房纵情声色,只活了三十岁便一命呜呼了

家族遗传病史

另外,家族遗传病史,明成祖朱棣之后的皇帝,全部出自明仁宗朱高炽一脉。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而长子,也是明朝的第四任皇帝。他也是历史有名的大胖子皇帝,而且,双腿还行动不利索。

明朝皇帝画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据说,朱高炽还差点因为肥胖丢掉了帝位。朱高炽在位仅仅一年,便英年早逝了,后世普遍认为,朱高炽之所以寿命不长,便是因肥胖而导致高血压的原因造成的。朱高炽的后代们,几乎全部继承了他的肥胖基因,也因此埋下了病根。

因为这些原因,纵使生在皇宫,养尊处优,还有多少山珍海味、珍馐佳肴进补,有多少医术超群的御医伺候,也於事无补。

▲明朝皇帝画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参考资料:《明史》

关注【无风起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