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床头书是什么?

 清扬往事 2021-09-17

在每个年龄阶段我都有床头书,但是我从不轻易示人。

恰恰相反,我对于别人的床头书非常好奇。在我小学的时候,就会偷偷去看父亲的床头书。家里穷,父亲看书并不是一定要坐在桌子前,他搬一条板凳就坐在光亮的地方看,看一段,有事起身就会把书放在床头,他睡的枕头边。

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床头书。父亲的床头书他都看过不止一遍。在我记忆里,有一本《三国演义》,闲暇之余,他会给我们讲周瑜打黄盖的故事。他讲的引人入胜,在好奇心促使下,我会偷看这本讲打打杀杀,斗智斗勇的书。

随着我进入初中,父亲那本红色本《毛泽东选集》,我会试着去读一读。那是父亲在部队当兵的时候,部队发的学习书,里面有他划的线,写的学习心得。我看的时候,也猫学狗拉尿,在那些经典的文字旁写一点心得。现在,那本书我偷偷的珍藏起来,回头看那些我的勾画,很是幼稚。在淘宝一查,这本书价格不菲。我心里乐开花。还有一本《鲁迅杂文选》,其中的些许片段,到今天我还能背下。

从父亲的床头书,可以知道他是怎么的人,他怎么对待生活。慢慢的,我明白我不能仅仅去好奇别人的床头书,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一个。我必须有自己的床头书。

看书选择要杂,看的多,自然而然会通。我起初也是一通乱看,但是,我的阅读主要是以中国古典书籍为多,有一段时间,写的文章都是带着文言文,后来,觉得那是卖弄,只好作罢。谁没有读过几本书呢?

等到我自己开始独立走人生的旅程,郑州求学,湘西实习,云南打工,广西广东闯荡,再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就是这样的路途,当我每次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时候,当我躺在床上,声嘶力竭后的精疲力尽,我拿起床头的书,突然觉得全身充满力量。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带着一本书,这本书是郑州求学开始买下,文言文版本,我断断续续的读,反复的读。记得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个偏远的小山落,我分到一间房子,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的就是这本盗版书。那是我在郑州旧书市场买的《曾国藩家书》。

现在已然中年胖子,虽然里面很多的书信我读的熟,但是,碰到事情还是会拿出这本书,看看里面的思考方式。生老病死,人生百态,打开这本书都会有答案。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立足于世间的哲学宝典。他碎碎念讲的根本不是什么如何成为一个出将入相的人,而是如何做一个鲜活的人。人与人怎样相处?世事如何处理?因为这本书,我心中自然而然阔起来。

另外,这套《大众哲学》是我常常翻的书。这是一套通俗哲学,写的简单明白。各个哲学名词都准确定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在编辑们的笔下娓娓道来,一点都不艰涩难懂。这套书的阅读,便于我更加深刻理解矛盾论,实践论,通过自己的理解,融入实践,合理化的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还有一本就是《资治通鉴》。每当我需要吹牛的时候,就会把这本书里的故事乱七八糟的胡扯一番。听者佩服我的博学,我则讲的津津有味。我并不关心什么驭世之学。历史的宏大在司马光的笔下都是一笔而已,每个起眼或不起眼的人物组成人世。司马光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会被历史记住的,什么是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那些惊涛骇浪的过往都只不过是一段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带给我们人生的思考。看一段这样的文字,觉得人世间的繁华,起起落落,都不过如此。每每想起,很多年前,在衡山脚下,父亲在书店里徘徊良久,看着岳麓书社的《资治通鉴》,不敢下手。父亲什么都不买,高昂着头走出书店的样子。现在,书店早已不见。在网上,我买一整套的岳麓书社的《资治通鉴》摆在家里。谁说《通鉴》是管理学呢?

这是我现在的床头书。如果我想写一点懒婆娘的裹脚布文字,我床头边应该还有《西方政治思想史》,一本《槽边往事》,一本《仿徨》。它们是我的精神世界。

我之所以示人,是因为我脸皮一天天厚起来。那些笔尖划下的痕迹,慢慢变淡,在床上曾经待过的书,让我不再是空壳的人。

你的床头书是什么呢?

图片摄影:阿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