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持专注【855】

 成长发源地 2021-09-17


昨天晚上睡觉之前看了晋杭老师在“未来著名演说家”群的分享,看完以后感触颇多。我想分享一个让我感触最大也是我看完老师的文章,立即采取行动的点:除了个别重要的人,剩下所有群和私人消息全部开启免打扰模式。

其实,2019年的时候,我就向老师问过类似的问题:如何能保持专注,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不被打断?

老师反问我:“你先想想你是被什么打断的?”

经常打断我的,是时不时弹出来的微信消息,有时候是朋友,有时候是家人,有时候是领导需要什么资料。一问一答回复信息的过程中,时间就这样被消磨掉了。等到发觉的时候,一个上午或者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并没有完成多少。

老师又问:“这些人的消息晚一点回复能怎么样呢?有些人的消息,就算你不回复,又能如何呢?有些事情,除了你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做了吗?”

我明白了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只可惜当时并没有认真反思执行,而是依旧像从前一样。

后来,我读到媒体人Spenser的故事。有人问他:“生活里琐事太多了,如何能在写作的时候,心无旁骛呢?”

Spenser说,他每次写作前,都有一个小小的仪式感:就是强迫自己把手机设定为“飞行模式”。

接着,他会告诉他的同事们,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一律不要去打扰他。

在一个干扰因素多的环境中,想要全神贯注地完成一个任务,就必须得给自己制造一个隔离空间。

著名演说家彼得· 尚克曼,有一次在美国收到一个出版社邀约,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本书稿的创作。可眼看截稿日期将近,他却被各种杂事缠身,一直没能抽出时间来写。情急之下,他买了一张从纽约到东京的机票。

纽约飞到东京大概十几个小时,在飞往东京的航班上,他就完成了一半书稿的创作。飞机落地后,他喝了一杯咖啡,又立马买了票飞回纽约。

原本拖了很久的书稿,在这来回的30个小时里,他居然奇迹般地写完了。

他在一篇博客中分享道:“让自己封闭起来,是保持专注的秘诀。”

的确如此,生活中干扰因素太多,导致我们常常没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工作学习两三分钟,就要看一会儿手机;手机屏幕只要一有闪动,就想要打开看看;能连续两三个小时煲剧、玩游戏,可一到看书时,还不到20分钟,就感觉浑身不舒服。

在浮躁的世界里,我们变得越来越难静下心来,也很难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我在想,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什么人离开我就不能活,也没有什么事是离开我就完成不了的。所以,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不用时时刻刻盯着手机,生怕错过一条信息。

像老师一样免打扰信息之后,我这一天都过的无比轻松,这样的感觉真好。以后我每天集中一个时间段来回复所有人的信息,再也不用像之前一样,学习和备课的时候总是被打断了。

寻一隅静谧之地,过滤环境带来的干扰,专注于当下,安顿自己焦虑的灵魂。

在片刻的独处之中,沉淀自己。

让那些喧嚣吵闹,都化作一个人的清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