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足机器人是噱头还是真需求?

 移动机器人联盟 2021-09-17


无论是大厂还是行业“新贵”,都还需要脚踏实地去探索“四足机器人”的应用。

文|乐逍遥
9月7日,小鹏汽车生态企业鹏行智能发布全球首款可骑乘智能机器马的第三代原型机,代号“小白龙”。据官方介绍,该智能机器马具有环境多维感知、敏捷稳定运动以及智能情感交互能力,可自主避障、规划路径以及通过屏幕表达情感。小鹏汽车对此款智能机器马寄予了厚望,希望将其打造成“小鹏友的第一个智慧交通工具”。
小鹏外,小米也在近期发布了其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腾讯早前也推出了首个软硬件全自研的多模态四足机器人Max。大企业的接连进入让四足机器人市场更加热闹,但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四足机器人到底是真需求还是噱头?

“四足机器人”玩家不断增多

首款四足机器人是波士顿的Spot,Spot之后,国内外一些企业先后也开始开发相关产品。
根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涉及“四足机器人”行业的企业有12家左右,除了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外,还有一些创业公司。
国内入局“四足机器人”领域企业
企业名称
成立时间
相关产品
小米科技
2010年
机器狗“铁蛋”(2021年推出)
腾讯
1998年
机器狗“Max”(2021年推出)
鹏行智能
2021年
机器马“小白龙”(2021年推出)
优必选
2012年
春晚“拓荒牛”机器人(2021年推出)
宇树科技
2016年
Go1、AlienGo、A1、Laikago等
云深处科技
2017年
机器狗“绝影”系列
蔚蓝智能
2019年
阿尔法机器狗AlphaDog系列
多够机器人
2019年
多够机器人系列
优宝特智能机器人
2014年
e-DOG四足仿生机器人
天聚智能
2010年
伴随四足机器人Go1
银弗(北京)科技
2014年
QDD Plus-NU80-6
智擎新创
2018年
DOGOTIX-019A-BD
(本表粗略统计,如有未完善之处,请指正!)
大量玩家的进入,也意味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科技巨头的进入,更是如此,不仅将“四足机器人”产品玩出了热度,还玩出了高度。
相较以往的“四足机器人”产品,腾讯和小米的机器狗都进行功能升级,使得产品更加先进,更加富有感情色彩。例如,小米使用了识别技术让“铁蛋”具备了宠物化特征,既满足了跟随主人的场景需求,也可通过语音、遥控器、手机多种方式来进行操控。
除功能外,在价格方面,小米也尽最大努力做到“亲民”。据悉,当初国内最早一批“四足机器人”是宇树科技的“莱卡狗”,当时这款产品售价超过了30万元,波士顿大狗的发售价是74500 美元( 约 52.73 人民币),而今小米推出的“铁蛋”机器狗只要9999元,中间的差距自然是不言而喻。
可以说,随着越多越多的企业入局,“四足机器人”行业水准正不断“水涨船高”。一是现有的企业将“四足机器人”玩出了各式各样,如机器狗、机器牛、机器马等等,保不齐以后还要凑个“十二生肖总动员”啥的;二是,企业们将成本控制在极其“亲民”的程度,使得其它企业想要入局,则需要同时思考技术和成本两大问题。
“四足机器人”的真实需求
目前,切入“四足机器人”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是真,但企业不赚钱也是真!根据宇树科技旗舰店数据,宇树科技的机器狗只有20人付款,而相关零配件产品的销量也是寥寥无几。另外,小米副总裁常程也曾透露,9999元的机器狗,小米是在做亏本生意!
虽然目前“四足机器人”价格下降巨大,但动辄上万的价格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样是“天价”,因此,也无怪有人调侃道“四足机器人就是有钱人的玩具”。
那么,既然企业不赚钱,为何还有那么多企业进入“四足机器人”行业中去,这不是赤裸裸地违背企业经营的目的?
这里,笔者认为,目前企业们的动作只相当于赛前的“热身”,是为了接下来的动作做准备而已。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曾透露,“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To C,以家庭陪伴的功能为主,集娱乐性与部分实用性于一体,二是To B,比如用于巡检、安保、救援、消防等场景。
但不论是To C还是To B,市场都不够成熟,尚未达到商业化的地步。例如,在To C市场,“四足机器人”的产品定位是消费级,主打陪伴功能,但其成本与其它消费级产品来比,依然偏贵。人们花万把块钱买个只能拉风的机器狗显然用途不大。
而在To B市场,看似前景广阔,实则落地稀少。因为简易的工作内容,一般的履带和轮式机器人足以应付,而过于复杂的工业应用,以目前“四足机器人”智能程度又无法应付。总结起来,就是“四足机器人”正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而这种现状,恰恰给了企业机会,使得企业可以快速进入行业,并为日后竞争做准备。
另一方面,企业进入“四足机器人”行业,或许绝大部分是因为市场的驱动,但也不排除部分企业心中有些“小九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面子工程”,即企业们推出这款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只是要告诉别人“我具备这样的技术”即可了。
如一位机器人行业的资深人士就曾明确地表示:“一些大厂短期内并不关注商业价值,做四足机器人或许是因为看到了研发四足机器人对技术布局,或者业务线扩充的价值。

“四足机器人”需要克服的问题还有很多

作为一款“新兴”产品,“四足机器人”以其独特魅力出现在众人面前。但现阶段,“四足机器人”除价格问题没法立刻解决外,还面临着技术和需求的问题,而这将成为阻碍“四足机器人”商业化的重要源动力。
多够机器人创始人兼总经理赵同阳就曾表示:“仿生足式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前提条件有三,一是足够稳定耐用的机械本体;二是消费级群体可以接受的零售价;三是实际解决家庭事务的工作能力。
因此,当下“四足机器人”企业应在技术上狠下工作,提高产品性能。例如,在实用功能上,“四足机器人”在某些智能音箱功能的基础上,能像宠物一样自动跟随,即便现在小鹏的“小白龙”略有突破,能成为小朋友的低速智能交通机器人,但对于C端消费者来说,“四足机器人”并不具有刚需和不可替代性,本质上还只是一个高级玩具。
其次,企业还应加强“四足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因为从目前发布的“四足机器人”性能来看,续航能力似乎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例如,云深处科技的“绝影X20”在负载20公斤的作业情况下可以续航超过2小时,而无负载状态下作业时间最高可达4小时。而宇树科技的Unitree Go1续航时间仅有一个多小时,最长时间的续航产品,也只有8小时左右,这时间对于消费者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用在现阶段的“四足机器人”行业再贴切不过了,无论是大厂还是行业“新贵”,都还需要脚踏实地去探索“四足机器人”的应用,为该行业商业化做出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