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风雨夕闲看《牡丹亭》

 冬歌文苑 2021-09-18

风雨夕闲看《牡丹亭》

紫微||黑龙江

雨天的夜晚,闲着没事,从书架上取下尘封已久的《牡丹亭》,竟有种久违的亲切。

我手中这本《牡丹亭》,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淡绿色封面,繁体字竖排,定价1元。这部书由元代剧作家汤显祖著。汤显祖是与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剧创作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书的前言是徐朔方先生1959年6月在杭州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关于《牡丹亭》和汤显祖的评论,洋洋万言,客观、深刻而犀利。这部书我于1984年购入,书的扉页上有我当年随手写上去的购书日期。那时我才十六七岁,刚读高中,读一部繁体字的古典文学读本有些吃力。好在我中学时学日本语,日本语中的当用汉字都是繁体字,所以书中绝大部分繁体字我都认得。而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起来就很吃力了,我得借助外祖父当年送我的一部古汉语词典。

那时,我父母反对我过多阅读课外书,对于像《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的香艳故事更是在禁读之列。我只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地研读。我对照书中的注释,再辅以那本泛黄的古汉语词典,竟然把整部书翻译了一遍,一些古奥的词句都用白话文在书的空白处进行了标注。后来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也是照此办理。

都说《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故事很香艳,我倒没觉出有什么特别,甚至还不如现在的有些影视剧露骨,更比不上贾平凹的《废都》。我更喜欢这两部书中的句子,太美了。像《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像《牡丹亭》中的“必须砍来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等等,这样精彩的句子在两部书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除了一些古典诗词,《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许多句子,我当年都有背诵,后来专业从事新闻工作后,常在一些通讯稿中引用,的确为文章增色不少。

我喜欢读书,有时也不知深浅地劝自己身边的朋友没事读读书,但得到的回答是:看书能换来钱,还是能当饭吃?不知为什么,现在还有人秉持读书无用论,尤其是一些中年人,总是认为这个岁数读再多的书也没什么用了。现在的人们变得过于急功近利了。读书当然不可能立即为你变现。读书也不可能像卖菜一样,一进一出就能看见利润或利益,想读几本书就收获颜如玉,就住进黄金屋,那是想钱想疯了。读书的作用在于长远,在于知识的积累,在于观念的转变,在于素质的提升,最起码也是聊天时的谈资,能让你的见识不同凡响,能让你的谈吐文采飞扬。这就像走路,想到达目的地,一步两步,甚至十步八步,都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但到达目的地,你当初走过的、看似无足轻重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都不可缺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道理很浅显,很多人就是不明白。

当然,读书也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比如这个秋雨绵绵的夜晚,沏一盏香茗,捧一部好书,偷得浮生半日闲,那感觉,实在也是妙不可言。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海军,笔名紫微。1968年11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现供职于绥化日报社理论评论部。早年写诗,现多写随笔。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