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选择权启发对方

 播南数学 2021-09-18

很多人以为,说服是找出一种说法,好让你“照着我的话做”。但事实上,一切的说服都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切入点,好让对方能从中为自己找出一个去做的理由。

所以,当我们要说服别人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每个人都必须拥有对自己行为的选择权,确保它,并且善用它。

用提问引导对方思路


<误区>

动不动就说教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时候都希望能劝身边的人改掉一些坏习惯,比如,子女为了父亲的身体健康,想劝他戒烟;女朋友为了伴侣事业着想,想让他收敛一下坏脾气;老妈担心儿子的课业,希望他少打点电玩……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们养成的坏习惯其来有自,旁人苦口婆心往往徒劳无功。这时候一不小心,对话就会进入说教模式。

就好比某次闲聊时,你听到朋友抱怨自己长胖了,于是你们展开了对话:

“唉,我最近又胖了,好羡慕你的身材,能锻炼得这么好。”

“是啊,你为什么不跟我一样,花点时间去慢跑,运动一下呢?”

“我也知道,但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

“我觉得还好吧?你真的有那么忙吗,连每天半小时都抽不出来?”

“啧,你哪里知道我们这种加班狗的苦。而且就算有时候早点下班,也是精疲力竭,哪有心情慢跑啊……”

“那为什么不试试晨跑呢,早起半小时,跑完精神会更好喔。”

“但我体力不行,跑没多久,就会很累……”

“放心,体力是练出来的,只要持之以恒,就会越跑越轻松。”

“算了吧,我从没慢跑过,连双合适的鞋子都没有……”

“那小事,我带你去买一双,如何?咱们明天下午就去商场挑。”

“唔,我看下次吧……”

上面这段对话,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其实,这就是最典型的说教场景。说教方喜欢用“为什么你不如何如何”的方式,督促你去做某件事;然而被说教的那一方,则不断丢出“因为我有什么什么原因”当借口,拒绝做出改变。

这个过程,难免会让说教者觉得气恼——难道你真的不希望自己变得健康一点吗?难道你不相信运动有益健康?你为什么会一直处在这种抗拒状态呢?

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出在说教者的说话方式上。

要知道,当我们一直问别人“你为什么不如何如何”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让对方的思考偏向于为他不做这件事找出一个理由。

而接下来,你为了劝导对方,又不得不将他自己所提出的理由一一推翻,这个过程很容易会引发对方的反感,让对方觉得“你又不懂我的情况,少说这种风凉话”。

毕竟,谁都不喜欢被否定,而为自己所提出的理由辩护更是人类的天性。

于是这么一来二去,那位原本你想劝他去做运动的朋友,在一连串的说教下,此刻只会满脑子充斥着“为什么我不能去慢跑”的理由,且在与你的争论过程中(即便只是温和的争论),不断坚定着自己的想法。

<小诀窍>

反向提问

那么,要怎样劝导才有效呢?

关键在于,我们要改变提问的方向,来引导对方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

让我们再看一次前面的例子:

“唉,我最近又胖了,好羡慕你的身材,能锻炼得这么好。”

“咦,奇怪了,你看起来不是那种会注意身材的人,为什么会对运动感兴趣呢?”

“我也希望自己能瘦一点啊……”

“胖就胖嘛,有什么不好呢?”

“可是瘦一点的话,我穿起衣服来就能更有自信一点……”

“何必在意呢?反正我们又不会嘲笑你。”

“不是别人会不会嘲笑的问题,而是自己看自己也不开心啊……”

“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

有没有发现,换一种说法,这段谈话的方向就跟之前说教式的对话变得很不一样?

因为在这段对话中,劝导者一直在做的是不断问对方“为什么你会想要”,而每问一次,听者的脑中就会思考一次“因为我要如何如何”的理由。这样的理由,就像埋下一颗种子,而且会随着劝导者的每一次反驳(胖就胖嘛,有什么不好呢)逐步加温,变得越来越深(自己看自己也不开心啊)。

毕竟,还记得吗?谁都不喜欢被否定,而为自己所提出的理由辩护更是人类的天性。

于是,随着理由与信念渐渐被强化,最后,劝导者只要问一声“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就很有可能将改变从念头激励为行动。

此时,如果这位朋友开始谈买跑步鞋的计划,或者说出决定跑步的时间,那我们当然可以很开心地表达支持。但除非他主动提问,否则此时切记别用过度的关怀让他感受到压力,因为这种行为只会重新激起对方对跑步的抗拒心理,那就前功尽弃了。

同时,这套提问方法,不只可以用于劝导别人,也能够用在自我激励上。因为许多时候,当我们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我做不到”,那么我们就等于是在鼓励自己生产出大量“做不到”的理由。

由此可知,自我检讨和自我激励其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我们对自我的缺点检讨得越多,其实也就等于是在合理化它存在的理由。

比如,许多得了拖延症的人,总是在检讨自己: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相信我,只要你孜孜不倦地问下去,这些拖延症人群到最后,一定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或个性中,找到自己不得不拖延的原因,比如:

“为什么我每次都把工作拖到最后一刻呢?”

“为什么我就不能像别人一样,按部就班,把工作照着时间表好好做完呢?”

“难道,只是因为我很懒吗?”

“啊,其实我觉得,这都是因为我本来就自在惯了。”

“其实我这个人对生活的向往,本来就是不喜欢拘束与压力。”

“其实我这个人就是艺术家个性,所以就不是那种被行程表逼得到处跑的人。”

“其实我这个人的工作需要的是创意,越到截止期限越能激发灵感。”

……

当你内心中已经产生了这一连串对话时,那么很遗憾,你这个毛病基本上越检讨越难改。

所以,如果真想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就别问“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而是要去问“为什么这件事我会不想拖延”。换一种问法,就能让自己的想法产生不同的路径。

<使用说明>

说服,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尤其是在针对某些成见已深的对象时,不要觉得我讲了半天,你还是没有那样做,就是失败了。事实上,说服是一个程度上的改变,只要对方的想法从“很讨厌”到“没那么讨厌”,甚至是在思考“你说得也有一定道理”的时候,其实说服就已经开始成功了。

常用句型

● 你曾经有一点点想要那么做吗?

通过反向提问,引导对方的思考方向。例如,当你想要劝他人戒烟的时候,就问他是否曾经想过要戒烟,理由是什么,从而唤起他自身为“戒烟”这件事寻找理由。

● 咦,你居然会想过要这么做,我很好奇,原因是什么?

用提问引导对方强化某个信念,同时用“我很好奇”这类中立的表述消除对方的戒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