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

 鲶鱼上画壁 2021-09-18
腱鞘囊肿(ganglion cyst) 是关节或腱鞘周围发生的囊性肿物,可为单房性,也可能为多房,囊内含有无色透明或微白色、淡黄色的浓稠胶冻状物体,或稠厚黏液。本病好发于腕背侧、掌侧及桡侧、手掌部、内踝,身体其他部位的关节囊、腱鞘上也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该病初期多无症状,质软,触及有轻微波动感,也有的坚硬如橡皮样质感,表面光滑饱满,与皮肤无粘连;少数稍疼痛,按之酸胀疼痛或自觉无力。腱鞘囊肿如果生长在骨内称为骨内腱鞘囊肿。

图片

图片
第一节、解剖学基础

1.腱鞘基本结构(图4-4-1、图4-4-2) 
腱鞘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性鞘膜,  内层为滑液膜。滑液膜可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附着于纤维性鞘的内面,反折覆盖在肌腱上即为脏层,又称为腱外膜。脏壁层两瓣形成盲囊,腱鞘内有一层薄 膜称为健间膜或腱系膜,把腱鞘内、外部分连接起来。位于内外壁之间的腱鞘腔含有少量滑液,类似关节腔内的物质,起着润滑和保持肌腱活动度的作用。

图片
图片

2.腱鞘囊肿的好发部位一腕 背侧滑膜鞘
腕背侧有伸肌支持带(腕背侧韧带),是前臂背侧深筋膜的加厚部,在外附着于桡骨下端的外侧及桡骨茎突,楔形向内至尺骨茎突及其远端,附着于豌豆骨及三角骨。

在伸肌支持带深面发出许多纵隔至桡、尺骨的嵴上,在腕背侧和骨膜间形成6个骨纤维管,前臂背侧至手背的各肌腱连同滑膜鞘经过这些骨纤维管,通过腕背时,与桡腕关节囊贴连。桡腕关节的关节囊背面为桡腕背侧韧带,非常薄弱,桡腕关节的滑膜易从肌腱间脱出,形成腱鞘囊肿。

腕背侧滑膜鞘内容物分别为:
    第1管:  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
    第2管:桡侧腕长、短伸肌腱。
    第3管:掌长肌腱。
    第4管:指伸肌腱和示指伸肌腱(指伸肌深面的前臂骨间后神经位于此管内)。
    第5管:小指伸肌腱。
    第6管:尺侧腕伸肌腱。

上述腱鞘中拇长伸肌腱鞘常与桡侧腕伸肌腱鞘相沟通,所以常有5个独立的腱滑膜鞘。
图片
第二节、病因病理

该病发生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大部分病例是因为频繁活动造成过度摩擦,同时某些部位有骨性隆起或肌腱走行方向发生改变形成角度,从而加大了肌腱和腱鞘的机械摩擦力。这种机械性刺激可以使腱鞘在早期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也可以引起腱鞘内的滑液增多,后滑液由关节囊或腱鞘内向外渗出而形成的疝状物;也有的患者是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局部营养不良,胶样变性,发生退行性变形成囊肿。

腱鞘囊肿的囊壁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囊内为无色透明胶冻黏液,囊腔多为单房,也有的为多房。囊大部起源于腱鞘,基底部大部分与腱鞘紧密相连,也有由关节囊起源的。囊肿和关节囊或腱鞘密切相连,也有人认为囊腔与关节腔或健鞘滑膜腔相通,还有人认为只是根部相连,并不相通。

图片
第三节 、 临床表现

1.症状
腱鞘囊肿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及中年,最多见于腕背(图4-4-3),其次是腕掌、 手掌、指掌和足背,膝关节两侧和胭窝也可发生。

囊肿的生长多较缓慢,半球形,表面光滑,张力较大,也可突然发生,少数可自然消退,日后可能再长出。部分患者除局部肿物外,无自觉不适,多数病例有局部肿胀疼痛不适,手掌侧的囊肿握物时有挤压痛。

腕背腱鞘囊肿多发生于舟骨月骨间关节,或小多角骨头状骨间关节,即拇长伸肌腱与指总伸肌腱间隙部位露出圆形包块,直径为1~ 1. 5cm,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相连,基底固定,质地为橡皮样或有囊性感,关节位置调节或囊内压降低时,可出现波动。如果囊肿坚硬,疼痛和压痛则较轻。

手部腱鞘囊肿比腕部少见,米粒大小,位于掌侧远横纹下或近节指间关节横纹附近,不影响手指活动。

图片

2.体征
检查时可触及外形光滑、张力较大的包块,有轻度压痛,有囊样感或波动感;张力大时,包块较坚硬。囊肿部位高出皮面的肿块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可稍移动。针穿刺可证明其囊性,可与实质性肿物鉴别。

图片

第四节 、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时先将阿是穴(囊肿部)常规消毒,视囊肿大小选择长短适宜的粗一点的毫针,针身与局部正常皮肤呈30度角分别于囊肿周围的12点、3点、6点、9点位进针,针尖向囊肿中心刺(四针形成“十”字状)。注意应掌握毫针必须刺破囊肿之囊壁,深度以不超过囊肿下层之囊膜为度。进针后施以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手法,直至针刺处有酸、麻、胀等针感后留针10分钟。起针时摇大针眼并采用快速将针取出不按压针眼的方法,令囊肿内的胶性黏液(呈透明糊状物)随之从针孔中向外流出,如果囊肿内的胶性黏液排出不畅,术者可用双手拇、食指用力掐挤囊肿务使黏液尽量排净,然后将消毒后的硬币紧贴放于囊肿壁上再用绷带扎紧(不可太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嘱患者针刺处勿沾水及不可过度用力,三天后取下绷带及硬币。若遇液体充满变硬时不必强加挤压,如法针刺2~5次即可使囊肿变软,继而囊肿即可逐渐缩小消失。一般1~3次即可治愈。治愈后如有复发,用同样方法治疗仍然有效。

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医针灸学中称为围刺法,多针围刺在囊肿病变局部,用以加强经脉间的横向联系,沟通局部各经脉、络脉、浮络、孙络和皮部间的联系,使局部气血旺盛,经气充盈,达到扶正祛邪、消痹止痛、软坚散结、滑利关节的目的。促使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和营养,使炎症吸收,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从而达到治愈腱鞘囊肿的目的。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具有见效快、无痛苦、无副作用、无瘢痕的优点。需要强调的是,针刺治疗腱鞘囊肿有着较好效果,但在施术的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清毒,防止感染,还应嘱咐患者注意休息。患过这种病的人不论在康复治疗中还是康复后一定要避免过量的手工劳动,防止再度复发。

-文完-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