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竞争优势 读书笔记

 文明世界拼图 2021-09-18

​​国家竞争优势  读书笔记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作者:Michael E. Porter,李明轩,邱如美翻译,中信出版社 2012年第2版

 

【概要】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特定国家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的各种条件。一国产业结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应成为谋求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障碍;为贸易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二篇 产业篇

第三篇 国家篇(衰落的大国英国和美国,经济发展的4个阶段)

第四篇 应用篇(企业战略,政府政策,国家行动指南)

附录:界定产业集群的方法,各国贸易类型的补充数据。

 

 

一.   【理论架构结构】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钻石体系)包括4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2种外部力量。4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2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政府。

 

二.   国际竞争优势的4个影响因素

1.      生产要素

5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      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3.      产业因素

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一个企业的经营要通过合作、适时生产和信息交流与众多的相关企业和行业保持联系,并从中获得和保持竞争力,如果这种接触是各方的主观愿望,那么产生的交互作用就是成功的。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

 

4.      企业竞争

它们是指一国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各类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有其不同的规模、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竞争目标、管理模式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此外,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对该国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重大影响。国内市场的高度竞争会迫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进行创新,从而有利于该国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确立

 

除上述四个因素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如石油危机)以及其它突发事件】。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以上影响竞争的因素共同发生作用,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

 

三.   国际经济发展的4个阶段

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第四个阶段则是经济上的转折点,有可能因此而走下坡。

 

1.      要素导向

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几乎所有的成功产业都是依赖基本生产要素。这些基本生产要素可能是天然资源,或是适合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或是不匮乏且又廉价的一般劳工。这个阶段中的钻研体系,只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具备相关资源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军国际市场

 

 

韩国从1950年代开始走上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国家竞争优势表现在:纺织成衣等资源依赖性产业。

新加坡在1990年代进步很快,仍处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主要以工资低廉教育水平高的人力资源,以及道路港口机场电信等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国跨国企业来此发展;但本国企业的发展有限,也不是政府产业政策考虑的重心。除非新加坡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国际性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总部,不然它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2.      投资导向

在这一阶段中,国家竞争优势的确立以国家和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为基础,并且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拥有不同程度的国际竞争力。企业有能力对引进的技术实行消化、吸收和升级,是一国达到投资导向阶段的关键所在,也是区别要素导向阶段与投资导向阶段的标志。

 

 

韩国在1980年代进入投资导向阶段,他的政府和企业选择风险性较大的发展路线,努力发展本土性产业,减少对外商的依赖,并向国外大量贷款进行国内投资,使得韩国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大增,取得长期的经济繁荣。

 

3.      【创新导向】

在这一阶段,企业在应用并改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具备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创新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处于创新导向阶段的产业,在生产技术、营销能力等方面居领先地位。有利的需求条件、供给基础及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企业有能力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在重要的产业群中开始出现世界水平的辅助行业,相关产业的竞争力也不断提高。

 

竞争力竞争优势的来源:所有以上4因素:全球发展战略+ 专业的需求及国内需求国际化+ 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良好+ 创造提升专业化的生产要素。 

 

创新导向发展阶段的政府作用:政府应该做一些间接活动,诸如:刺激或创造更多更高级的生产要素,改善国内需求质量,鼓励新商业出现,维持国内竞争热度的。

 

 

英国在19世纪前半叶已经走到创新导向阶段。美国德国和瑞典则是在21世纪先后进入这个阶段。日本和意大利在70年代也处于创新导向阶段。

 

4.      富裕导向

在这一阶段,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已有的财富。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动机逐渐减弱,金融投资的比重开始上升。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影响和操纵国家政策来维持原有的地位大量的企业兼并和收购现象是进入富裕导向阶段的重要迹象,反映了各行业希望减少内部竞争以增强稳定性的愿望。

 

富裕导向阶段中【维持优势的4类产业】:第一类是本国人维持高水准和高级需求的产业,如个人资产高收入奢侈需求的金融服务业,娱乐业等。 第二类产业是该国长时间投资特定领域形成的,包括基础科学艺术高级专业化教育充沛且高水准的:生物科技,教育服务,太空科技国防武器等。 第三类产业具有抢先进入优势的产业,如品牌忠诚性的烟草等。 第四类产业是该国保有初级生产要素优势的产业。 

 

英国,意大利在1990年代,产业表现一直在富裕导向,生产要素导向,创新导向等阶段循环。要想打破富裕导向的经济下滑趋势,往往需要改变政策逃脱惯性或大幅改变社会价值

 

 

四.   与传统国际分工贸易理论的比较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奠定了近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而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超越,二者比较,有以下不同。竞争优势理论从国家角度出发,考虑怎样才能使一国在贸易活动中得到的福利更多一些,生产效率提高得更快一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机制,取决于企业的后天努力和进取精神。只要敢于创新、积极竞争,一个后进的国家也有可能成为有竞争优势的国家。

【理论逻辑】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五.   各国竞争力比较,1978-1990

国家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的表现——各国竞争优势有明显的区别:美国在食品医疗保健国防半导体电脑等领域居于领导地位。

德国在化工原料金属等领域表现强势。

日本在休闲娱乐办公设备电信发电配电系统运输等领域很强。

意大利则在纺织服装住宅家居用品个人用品等领域不可忽视。

 

以产业集群表的纵向剖面来看——瑞典的长处是上游产业以及产业的制造部门。

意大利则在最终消费产品领域占有优势。

日本的主力则在中游产业,并分别向上向下延伸。

瑞士,英国与德国,则比较平均分布。

 

 

六.   企业战略

产业集群的发展

当企业的母国拥有世界级的供应商,客户和相关产业时,他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是无法估算,企业也应该主动促成产业集群,协助本国客户提升国际竞争地位与国际化程度,鼓励他们到海外投资并与他们并肩作战。如IBM协助美国半导体企业发展产业集群。

 

国内竞争不可或缺

企业会因法国竞争者实力强劲而获益,在钻石体系理论中,本国市场竞争并不亚于创造生产要素,发展供应商体系,以及高水准挑剔的市场需求等。企业应该在国际市场上开疆辟土,而不是关起门来当老大。日本企业就是最佳证明,日本企业不仅保持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努力在海外市场发展,结果大家的饼都做大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更强。

 

选择外国发展基地时的考虑要点

战略和竞争:什么类型的战略可以成为全国普遍的组织规范?投资者的目标是否符合这个产业的竞争需要?该国国内市场是否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

生产要素:该国是否有特别先进适宜的生产要素?在哪个产业环节?

需求客户端:该国的客户是否最挑剔或苛刻?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哪个环节?该国的销售渠道是否完善?——当企业弄清楚最挑剔的客户在哪一国之后,就应该进入该国市场,有助于了解最新最重要的市场需求,刺激产品和服务的快速进步

产业集群供应链:该国是否有世界级的供应商?针对哪些产业环节?产业链供应链是否具有强势地位?

 

 

七.   政府政策

政策对生产要素的影响

政府是发动机+ 重视教育和培训+主动研发重要科技+ 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直接补贴并非良策+生产要素和货币市场政策+政策对需求条件的影响+政府采购原则+利用产品和流程的规范+购买者的责任+优先需求+设定技术标准+设法延伸国内市场。 

 

产业科技的政策原则

和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态一致;以大学研究为主政府研究单位为辅。研发原则应强调与商品化相关的技术。研究机构和产业界应该紧密联系。鼓励企业内部自行研发。先求创新速度在谈创新技术的保护问题。有限度地进行企业间的合作研发计划。

 

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进行区域发展计划

一旦产业集群开始成型政府就有强化他的责任——最好的做法是在大学研究所职训中心资料库专业性基础设施等专业性生产要素上进行大量投资,例如北卡罗莱纳州的三角科技园。——政府最好在提升产业集群客户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等政策上齐头并进,任何政策都应该能牵动钻石体系的所有部分才能产生真正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的磁场是大学研究机构专业性基础设施或优秀熟练的技术工人,他们对产业的吸引力远大过补贴的效果。——【最好的区域发展计划】是:标出产业实力的核心所在,并且在产业集群形成时投入资源,鼓励形成有地理集中性的产业集群

 

保持国内竞争的重要性

禁止企业并购,在产业领先群之间并购和结盟的行为应该禁止,例外的情形是当企业并购的对象是相关产业中的小企业并借以提升本身技术时,这种并购行为是被允许的,因为有助于提升竞争优势。——如何制定竞争规范,贵竞争加以规范往往使产业成为被动的供应商或客户。——本国市场必须有竞争性和效率,国内必须具备有力的钻石体系。保护措施必须要有限度。保护成长非良策。应该如何合作——直接合作不仅是一种危险政策也是错误的战略。

 

政策与竞争优势发展阶段的关系

影响最直接也最大的是生产要素导向+ 投资导向这2个阶段。政府握有资金补贴展示性保护等政策工具,对国家竞争优势发挥的作用最大。在这2个阶段政府要做的事情包括:如何分配有限的资金给选择性的产业,通过公开或暗示的保障与协助鼓励企业发扬冒险精神,刺激或影响企业采购外国技术,应用暂时性保护以培养本地的竞争优势,以及建立现代化的设备。

 

美国政府发展经济的行动指南—— 改正错误的政策模式+ 注重教育质量而非经费+ 研发投资加强+ 提高民间储蓄率+ 改善国内市场的需求条件+ 永续经营降温并购活动+ 重新检讨企业战略+ 提高竞争+ 破除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新的企业哲学。 

 

德国政府发展经济的行动指南—— 掌握新科技领域+ 加强服务业+ 增强现代营销工具+ 强化企业动机+ 挽救竞争颓势+ 自由化与民营化+ 发展新企业。

 

英国政府的经济发展行动指南—— 投资人力资源+ 增加研发预算+ 提升需求品味+ 解除金融市场限制+ 国有企业是绊脚石+ 刺激国内市场活力+ 不再依赖外资。 

 

意大利政府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 发展人力资源+ 发展基础设施+ 提高资本市场质量降低资金成本+ 改善有利于产业创新的法规+ 以国内竞争带动国际竞争+ 发展产业集群+ 改变企业的战略和结构。 

 

韩国政府发展经济的行动指南——重新设计企业战略+ 调整多元化企业方向+ 经济分权化+ 发展国内市场竞争力+ 政府角色的转换+ 技术发展刻不容缓+ 加强创新调整战略+ 维持有效率的资本市场+ 创造需求面的优势。

 

日本政府发展经济的行动指南—— 在提升教育质量+ 奖励大学研究+ 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提升+ 消除营销体系的障碍+ 加强医疗保健+ 取消服务业的限制+ 振兴缺乏生产力的部门+ 转变发展目标+ 全球化战略+ 维持产业的活力+ 降低贸易摩擦。 

 

八.   波特的竞争力五力理论,非本书内容

五力包括:同行业竞争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

 

 

九.   波特的企业竞争三大战略理论,非本书内容

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

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地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波特在这方面的思想与小钱得勒是一致的。)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作者简介】

迈克尔·波特(1947-),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力领域的国际权威之一,哈佛商学院商业管理学院的C.RolandChristensen教授

出生于密歇根州的大学城安娜堡,父亲是位军官。波特在普林斯顿时学的是机械和航空工程,随后转向商业,获哈佛大学的MBA及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七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83年被任命为里根总统的产业竞争委员会委员,开始引发美国的竞争力讨论。他曾为各州首脑州长市长和世界各国的CEO们作过咨询,并曾获得威尔斯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三项迈肯锡奖,以及斯德哥尔摩和其他6个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业位。

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迈克尔·波特博士至今已出版了17本书及70多篇文章。波特教授有14本著作,其中包括:《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案例》,所有著作均由自由出版社出版。波特教授现住在麻萨诸塞州的布鲁克林。

 

https://baike.so.com/doc/6452760-6666445.html#6452760-6666445-1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