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指导员却说别乱想了,那是高级首长!

 小天使_ag 2021-09-19
战争年代,革命志士为了人们摆脱被奴役的命运奔赴战场,往往为了国家顾不上自己的小家,那些革命者的家人们既要在动乱的社会里顾全自己,还无时不惦记着参军的亲人。
有些士兵牺牲了,他的家人得不到消息,只能成为无名烈士。他们能做到舍小家为大家,是明白国家和个人共命运,对受苦受难的同胞们有深切的同情。
邓华是老一辈革命家,建国后被授衔为上将,他的儿子邓贤诗自小与他分别,建国后在报纸上看到邓华的照片,父子二人才得以团聚。
邓华与儿子邓贤诗
邓华是湖南人,湖南诞生过很多革命者,他就是其中之一。清末,大多数普通人都不识字,邓华的父亲是少数的读书人,为了谋生,邓华的父亲在当地开了一家私塾。
邓华也跟着父亲读书,童年时期的他非常懂事且勤奋好学,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15岁时,邓华到省会长沙上中学,毕业后又考入南华法政学院。
192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邓华与第一任妻子邱月娥结婚。虽然不是自由恋爱,但两人婚后也很幸福,不久后,邱月娥怀孕之后为邓华生下了儿子。
对于这个儿子,邓华非常喜爱,他是第一次当爸爸,孩子降生后,他亲自给儿子起名字叫邓贤诗。从名字中,可以体会到邓华希望儿子既有德又有才华。
刚过了一段幸福的家庭生活,年轻的邓华眼见战乱中人们的艰难生活,深知国家处在外敌侵略的危机之中。接触到共产党后,爱国心让他自觉地想从事革命事业。
1928年,邓华和妻子告别,前往井冈山参加革命。那时,邓贤诗年纪还小,并不知道父亲去了什么地方。
邱月娥独自艰难地带着邓贤诗。在邓贤诗年纪稍大的时候,邱月娥就告诉他,他的父亲去参军了,为的是保家卫国,让邓贤诗向父亲学习。
邓贤诗一直记着母亲的话。
随军的日子南征北战,永远处于危险和繁忙中,邓华很少有机会和邱月娥母子联络。独自照顾儿子十多年后,邱月娥生了一场大病,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不幸离世。
邓贤诗从那时开始与父亲失去了联络,但他心里始终怀念着母亲,也想念着自己的父亲。
开国上将邓华
邓华参军较早,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建国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开国上将。
刚参军两年的他,作为政治委员率领士兵协助大部队作战,在反围剿中经过多天的昼夜作战,打退了敌人的猛烈进攻。可见,青年时期的他便有勇有谋,军事素养很高。
后来,邓华不断学习,多次参加重要的战役,立下功劳。百团大战中,已是司令员的他亲自带领士兵突击敌人,消灭了近百名敌军。
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在无数个像邓华一样不怕死的英雄士兵和将领的奋战下取得胜利的。在解放战争中,邓华对天津的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提出了战略建议并得到采纳,并且率军参与战斗。
建国后,邓华仍然没有离开戎马生涯,又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人们熟悉的上甘岭战役他也参与了指挥。
父子重逢
母亲去世后,邓贤诗也辗转参军,成为了一名士兵,这时的他是孤身一人,时刻想寻找父亲,但是多年来都没有结果。
1949年,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已经来临。邓华和陈赓互相配合于当率军团解放了广州城。当地的百姓们欢天喜地,报纸也做了相关报道。邓华的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
在军队里的邓贤诗看到了这份报纸,他觉得报纸上的人很眼熟,很像自己的父亲。他们已经多年未见面,经常参加指挥各种战役历年经烽火的邓华再加上岁月的洗礼,体型容貌都有变化。
邓贤诗经过仔细辨认后,觉得他就是失散的父亲,把军队当家的邓贤诗,将想法告诉了经常关心自己的指导员。
指导员了解他的经历,希望他早日找到父亲,但是认为报纸上的高级首领不会是邓贤诗的父亲。于是对邓贤诗说,那不可能是他的父亲,不要胡思乱想。
邓贤诗知道对方职位很高,也许是认错了人,但不愿意放弃任何找到父亲的机会,还是想办法打听到了邓华的通信地址,然后写下一封信寄了出去。
很幸运,信件到了邓华手中。百忙中的邓华,打开信看到内容的时候,心情也无比激动。
他见到信中写的事情后,确认对方是自己的儿子,看到其中问到“您是我的父亲吗?”恨不得早点做出回答,按照信上的联络方式,邓华联系上了邓贤诗。
听说这件事后,邓贤诗所在部队的人都为他感到高兴,也觉得这是很新奇的事。邓贤诗则向上级请假,想与父亲相聚,得到同意后便满怀开心踏上路程。
在路途中,邓贤诗时时想象着与父亲相见的场面,他想给多年未见的邓华留下好印象,让作为首长的父亲不对自己失望。从言行到穿着,他都格外注意。
十多天后,在广州的军营里,邓华与邓贤诗相聚了,他们都感到幸福和激动。得知邓贤诗也是一名军人后,邓华很高兴,认为儿子对国家做出了贡献。
邓贤诗告诉父亲,母亲邱月娥曾经告诉他要向父亲学习,自己从小有参军的想法。
邓华不禁怀念起已故的发妻,他觉得对不起妻子和儿子,但是为了革命不得不牺牲家庭幸福,希望他们能原谅自己并且也能懂得自己。之后,邓华和邓贤诗便一起生活,直到80岁的时候,邓华因病去世。
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由革命志士的鲜血换来的,没有亲身体会,普通人很难明白革命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珍惜并且心怀感激是人们能对先辈们做出的最好回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