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你前半生有路可走,后半生有家可回

 天地人和w 2021-09-19

提到故乡,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9月19日,贾樟柯执导的最新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将在各大院线上映。

这也是十点读书首次参与出品的影片。

影片聚焦了马烽、贾平凹、余华、梁鸿四位作家在乡村的经历。

从他们的谈论中,你能看出中国发展这些年的往事,也能看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隐藏在心底的那份柔软。

你人生中的迷茫,你跨不过去的困顿,也许都能从他们的讲述中,获得一些答案。

文章图片1

马烽:故乡对我们的塑造,

超出我们的想象

他叫马烽,已经离世了。

在影片的镜头中,他曾经生活过的贾家庄的村民们,亲口还原了马烽在世时的一件件往事。

他们讲述着饿到没有东西吃,只能靠吃草填饱肚子的过往。

也讲起了开会治水,响应婚姻法,体验自由恋爱的历程。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一家人围坐桌前,在包饺子煮饺子的热闹氛围下,淡淡回忆那些逝去过往的场景。

文章图片2

马烽的女儿说,当时,父亲有了名气后,在北京安了家。

一家人生活过得不错时,父亲突然萌生念头,做出了旁人都无法理解的举动——回乡

随后,看着这个村庄的变迁,书写往事,记录人生。

其实,我们这一生,会走很多路,见很多人。

面对故乡对我们的塑造,以前的我们浑然不知,后来才知道,回到故乡,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会使我们对自己的理解更深一层。

人这一生,都离不开最初环境的塑造

文章图片3

贾平凹:故乡是灰暗的青春,

也是中年的补给

人们常说,远行,是少年与世界交手的第一场仗。

对贾平凹来说也不例外,出生于1952年的他,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动荡。

因为父亲的问题,他的前行之路困难重重,当不了兵,做不了技术工人,就连应聘修路工,也被刷了下来。

他后来描述过那段时间的经历:就像是赶着一群羊,想去这个沟岔子,被卡住,想去那个沟岔子,也被卡住,各条路都给你卡住。

少年时代经历的世态炎凉挫伤了他的锐气,也让他更加明白,只有朝前走,才能寻找人生的另一束光。

那段时间,他读书、练字,磨练心态。

后来,凭着一手好字,他谋到了一份工作,又顺利被推荐读了大学,人生自此柳暗花明。

许是憋着一口气,大学期间,贾平凹发表了22篇文章,并在毕业后,去了出版社工作。

后来的他,用双脚踏遍了故土的每一寸土地,他与乡亲们交流,充实着自己思想,他文笔犀利,留下了不少著作。

文章图片4

文字在充实他的同时,也治愈着童年带给他的伤害。

故乡从此,不再成为他一想起就只有苦痛的地方。

从故乡走出,又回归故乡,执念减少了。

故乡对他来说,从此有了另一层意义。

文章图片5

余华:我惧怕过故乡的枯燥,

想着逃出去

年轻时,余华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作家。

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内科医生,他在医院出生,又在医院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

那时候,他们住在医院的宿舍楼上,对面,就是太平间。

年少的孩子不懂“太平间”对于成年人的意义,他只知道,那里有哭天喊地,有互相安慰,那时的他还不懂什么是“死别”。

他记得太平间的水泥床异常凉快,无数个夏日,余华就是躺在水泥床上,思考人生。

后来,阴差阳错般的巧合,长大后的他成了牙科医生。

站在牙科医院的床前,余华想着自己漫长的一生,他想着往后的日子就要与病人的口腔打交道了,枯燥又乏味。

看着街头走来走去的文化馆的人,余华动了心思,他想去那里上班,想去过不一样的生活。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写作,开始给各大出版社投稿。

少年意气风发之时,他本想靠着写作一步登天,却没想到,首先面临的,就是大量的退稿、修改、再退稿。

他已经记不清到底被退回多少封稿件,只记得那阵子非常颓靡。

直到,他收到一个从北京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前去改稿。

这一去一返,就是将近一个月。

文章图片6

小小的县城轰动了,他是县城里第一个被邀请去北京改稿的人。

他去文化馆工作的愿望也实现了。

就这样,从自己胡乱投稿,到别人前来约稿,余华出名了。

慌乱的青春以这种形式收尾,年少的梦想以新的方式拉开。

从此,中国文坛里,冉冉升起了一颗新星。

文章图片7

梁鸿:长大后,

我才真正读懂了故乡的父亲

提起梁鸿,就不得不提起她的父亲。

很长一段时间里,梁鸿对工作充满怀疑,觉得自己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遥远。

是父亲带着她,回到生养她的梁庄,和村里的人吃饭聊天,重新从这片生养她的土地获得补给。

5年的时间,她笔耕不辍,著作不减。

在这个过程中,她和父亲的关系也不断缓解。

说到父亲,就不得不提到梁鸿从小生长的家庭。

她的家境并不好,家里有六个姊妹,母亲在她六岁那年中风,常年只能躺在床上。

她回忆那时候的场景,每次上学、外出,他们都会跟母亲打招呼,说“妈,我走了”。

每当这时候,母亲总会无助地流泪。

就这样,养活一大家子的压力,就落在了父亲肩上,除了伺候母亲,父亲还得照顾孩子,外出拼命打工,赚取孩子们的口粮费和学费。

因为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有阵子,梁鸿交不起学杂费,只能站在教室外面上课。

父亲得知后,就带着她满村子借钱。

守着一个卧床的媳妇,带着六个不大的孩子,父亲心里的苦,没有人能理解。

文章图片8

后来,父亲领回家一个女人,因为这个女人,她对父亲的印象大有改观,村里人也不再看好这个男人。

直到长大后,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她才懂得父亲当时的为难。

我们这一生,都在拼命地朝前奔,为了梦想,为了责任。

偶尔回过头,回顾来时的路,才会更加理解每一份决定背后的故事。

与父母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

文章图片9

这部影片的片名《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来自余华的一段独白:

小时候,我每年夏天都在海里游泳,有一天,我一直游,我发现自己进入一个海流,我知道我不能挣扎,只能跟着海流走,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贾樟柯说,之所以选择它来做电影的标题,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海洋版愚公移山的故事。

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接力的目的,是想改变生活环境,改变生存处境。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历经艰难依旧百折不挠。

9月19日,这部跨越了70年的影片就要上映了,趁着假期,趁着空闲,别忘了带着家人一起,重温过去那几代人的故事,一起回忆那些我们共同演绎的经历。

文章图片10

作者 | 周美好,山河错落有致,人间烟火如常。

主播 | 林静,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与你奔赴山海。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