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DPKD相关小鼠模型构建技术原理

 生物学渣 2021-09-19

在Pkd1基因敲除小鼠中,纯合突变小鼠通常在婴幼儿时期死亡,肾脏和胰腺出现严重囊肿。而杂合突变小鼠在发育后期时仅在肝脏中出现少数囊肿[2]

Pionte等对Pkd1条件性敲除的研究表明,在出生后前13天对小鼠进行Pkd1基因敲除,会导致小鼠在 3 周内出现严重的肾囊肿。而在出生后期对小鼠进行Pkd1基因敲除,小鼠仅在5个月后才会出现囊肿。这些结果表明,Pkd1功能失活造成的病理影响取决于器官的发育完整程度[3]

Cabrita等证明Pkd1的缺失增加了TMEM16A和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剂 (CFTR)的表达以及小鼠肾脏中的氯离子分泌,而TMEM16A和CFTR分泌的跨上皮氯化物会导致囊肿增大。通过TMEM16A特异性抑制剂Ani9在体内抑制 TMEM16A,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囊肿增大和异常囊细胞增殖。该研究结果为ADPK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同时也证实了TMEM16A是抑制ADPKD囊肿生长的一个重要的治疗靶标[4]

图3. Ani9在ADPKD小鼠模型中抑制多囊肾病 | 赛业生物

图. Ani9在ADPKD小鼠模型中抑制多囊肾病[4]

(a) 小鼠肾脏图像,比例尺1000 µm。

(b) Pkd1-/-和用Ani9治疗的Pkd1-/-小鼠的囊性指数(%)。Ani9 减少了Pkd1-/-小鼠的囊肿生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