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帝的奇耻大辱:祖坟被毁 |《崇祯传》

 明日大雪飘 2021-09-19
古人有强烈的祖先崇拜情结,平民如果祖坟被毁,绝对是奇耻大辱,何况是万万人之上的皇帝?崇祯帝就是那个十足的倒霉蛋。在他执政期间,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直捣“龙兴之地”凤阳,毁坏皇陵,没有给皇家留一点情面。

图片
崇祯皇帝朱由检画像

崇祯七年冬,正当朱由检下令调动河南、湖广、四川、山西兵马入陕围剿之际,农民军避实捣虚,分兵三路突围:一路由陕州上平阳,进入山西;一路由武关向襄阳,进入湖广;一路由卢氏东向,进入河南。以后其他二路也陆续由山西、湖广进入河南。数十万大军会集于河南,其声势之大已非昔日渑池渡时可比了。当地人如此描绘当时农民军的行军场面:“大旗飘飏,遥望崖口而南,旌旗蔽空,甲光耀日,南尽南山,北尽河曲,波压云涌而至,惟闻马嘶之声。自朝至夜,连营数十里。”
在朝中担任兵科给事中的河南人常自裕对这种形势深感忧虑,他对皇上说:“臣乡遍地是贼,贼舍川岩,走平原,破汜水、荥阳,攻上蔡、商水,逼陈州、郾城。周(王)、崇(王)二藩皆在燎原之中,非劲兵势必不能御。今止有左良玉、陈永福兵数千,其何以济?”几天后,他再次上疏,力陈中原乃天下安危所系,切不可等闲视之。“(河南)贼势日众,大小七十二营,有二三十万,蜂屯伊、嵩、宛、洛之间,有侵汝、宁、郑、宋之势。今遣张全昌、曹文诏、秦翼明、邓玘诸将驰剿,而兵不满数千,以杯水救车薪之火。”希望皇上另调关宁、天津精兵猛将前往解救胸腹之患。
朱由检接受了常自裕的意见,要兵部对此作出安排。兵部尚书张凤翼就事论事地提议,从关宁铁骑营抽调三千,从天津抽调二千。朱由检以为不足,要兵部通盘考虑,该增则增,该调则调,务必大举会剿,刻期尽灭,以图底定。张凤翼与户部尚书侯恂研究后提出了一个通盘方案:调西兵二万五千,北兵一万八千,南兵二万一千;增调关宁铁骑二千,以总兵张外嘉、尤世威统领;又发真定标兵五千赴临洺等处,发天津兵三千,以徐来朝统领;再征调白筸子、罗埧土司兵三千,以川将谭大孝统领,由夔州赴郧阳至河南。合计兵力七万五千,马一万五千匹,饷银七十七万两(后增至九十三万六千两),命总督洪承畴出关节制,合力围剿。
朱由检批准这个大规模的调兵增饷方案,而且同意从内帑中拨银二十万两,但是限定在六个月内扫荡廓清。如仍留余孽,督抚诸镇置之重典,巡按御史不从公据实参奏,一体论罪。
然而,这毕竟是纸上谈兵的方案,还没有等东西南北各路大军会集河南,农民军已从河南的汝宁府进入南直隶的凤阳府地界。直至凤阳皇陵遭到攻击,各路大军还未赶到河南。
凤阳即元代的濠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在这里的皇觉寺当过和尚。做了皇帝以后,他把父母的土坟改建成富丽堂皇的皇陵,把这个发祥之地称为中都,在此建中都留守司,改濠州为凤阳府。中都留守司下辖八卫(凤阳卫、凤阳中卫、凤阳右卫、皇陵卫、留守左卫、留守中卫、长淮卫、怀远卫)及一千户所,拥有班军、高墙军、操军、护陵新军,编制约六千人。朝廷还向这里派驻守陵太监及巡抚、巡按等官署。凤阳巡抚因兼漕运总督,常驻淮安;巡按御史肩负保护泗州祖陵(朱元璋之祖陵)重任,不敢离泗州一步。
凤阳原本是个贫困之地,成为皇陵所在地之后更加贫困。正如当地花鼓调所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所谓十年九荒,固然有天灾原因,更重要的是人祸——皇陵官署的徭赋。

图片
凤阳明皇陵

崇祯四年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在祭告凤阳皇陵后,向皇上报告凤阳的衰败景象:土地多荒,庐舍寥落,冈陵灌莽,一望萧然。究其原因,一是凤阳土地贫瘠,在江北各府中列于下下等(最末一等),一遇灾荒,人们就挈妻担子乞活四方;二是户口流逃,欠赋年年积累,催征不断,形成恶性循环。钱士升希望皇上能为凤阳百姓施仁政——蠲减赋税。朱由检此时正为朝政忙得焦头烂额,哪有心思顾及老祖宗发祥地的好歹,便冷漠地批复“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不予理睬。
对于这样一个贫困之地,农民军表现出如此大的兴趣,千里奔袭,显然不是为了夺取给养,而是另有战略企图——冲破包围圈,分散官军注意力。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朱由检下令各地封疆大吏必须加强所在皇陵的防护。对此举史家有这样的点评:“贼之震惊凤陵,最为得策,自此物力半弊于护陵矣!”可见,袭击凤阳皇陵在战略上是很成功的一招。
但是,明朝当局却未予足够的重视。当农民军进入河南,大有直捣“龙兴之地”凤阳的势头时,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敏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向兵部尚书张凤翼指出:凤阳皇陵防守单薄,应该早作防备。张凤翼只是敷衍了事地向凤阳、山东两巡抚及操江御史(专督长江瓜洲、镇江以上)发文,要他们严备要害,而并未采取具体措施。张凤翼的敷衍塞责并非出于草率,而是无知。当给事中孙晋也为此提请预防凤阳陵寝时,他振振有词地予以驳斥:“公南人,何忧贼?贼起西北,不食稻米,贼马不饲江南草。”简直是令人喷饭的奇谈怪论,堂堂兵部尚书的知识与才能犹如白痴,岂有不败之理!
凤阳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都是贪鄙昏庸之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吴振缨是温体仁的同乡,又是姻亲,曾任温体仁幕僚,后在都察院谋得官职,在院中七年一直规避外差。崇祯七年院中同僚沸然,纷纷扬言:此番吴再规避,当上公疏,以正台(都察院)规。吴振缨迫于公论不得已出任外差,本应放贵州巡按,依仗阁臣温体仁的权势,请以凤阳换贵州——因为凤阳近淮扬浙江,素称膻地,颇有油水可捞。巡抚杨一鹏是当朝阁老王应熊的座主,仰仗这层师生关系,常借口年老多病优哉游哉,不理公事。守陵太监杨泽也是一丘之貉,贪婪暴虐,肆无忌惮,以割剥军民为能事。上梁不正下梁歪,手下小官侯定国狐假虎威恣意横行,激起士兵哗变,崇祯七年十二月二十日被乱兵杀死。当时哗变士兵就投书官府,扬言将于明年上元节(正月十五日)勾引流贼。杨一鹏与吴振缨本来就不是忧公称职之辈,根本没有引以为戒。
崇祯八年正月初四、初五两天,闯塌天、混十万、过天星等部焚上蔡县城南关,南犯汝宁,又从汝宁东下,进攻凤阳。凤阳虽是皇陵所在地,号称中都,但其城防与南北二京无法相比,据说当初出于风水考虑,没有在外围建造城墙,因而无险可守。中都留守司的官军承平日久,在花名册上领饷的人不少,实际当差者却寥寥无几。由于守陵太监杨泽平日贪虐商民,激起商民向巡按衙门请愿,然后又蜂拥至太监署鼓噪,一时大乱。乱民们向颍州方向去迎接农民军,献上图册,指明某处富家,某处无兵。另一方面,农民军密遣壮士三百人,伪装成商人、车夫,先期混入凤阳,或贩卖锦帨椒枣,或扮为僧道乞丐,分头侦察,以作内应。
正月十一日,扫地王等部攻陷颍州,知州尹梦鳌、通判赵士宽受伤坠水死。八十五岁的退休兵部尚书张鹤鸣被俘后倒垂于树,被乱箭射死,其子张大同伏父尸被杀,其弟八十二岁的原云南按察副使张鹤腾及乡绅百余人被杀。十三日,农民军各部由颍州兵分几路攻打庐州、凤阳、太和、亳州。太和县知县吴世济得到消息,颍州城已于十一日酉时被攻破,立即向上司报告:“现有步兵一支,南向正阳关、八公、考城、上窑等处,一路焚劫前进,未遇任何阻遏。上窑山离凤阳不及百里,既无城可凭,祖陵一旦失守,非殒军杀将堕城之祸可比。自凤(阳)达淮(安),千里之内无重兵宿将可资弹压,伏乞按院、抚院大发兵将,移驻凤阳,相机堵剿。”不料正月十五日兵临太和城下之时,凤阳已被攻陷。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凤阳城内一片太平气象:士女如云,笙歌彻耳,没有一点如临大敌的气氛。在大雾弥漫之中,扫地王、太平王等部农民军打着进香的旗号,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大摇大摆地进入凤阳。忽见火光四起,欢度佳节的人们才大梦初醒,惊呼狂奔。待有人向留守署报信时,农民军已到了鼓楼。留守署正朱国相,千户陈弘祖、陈其忠稍战即溃,死于战阵。农民军进入紫禁城,焚烧皇陵享殿,朱元璋亲笔题写的龙兴寺(即皇觉寺)碑也付之一炬;然后打开高墙,释放关押的人犯,焚烧官府廨舍。据事后给事中林正亨的调查报告:焚毁三府(巡抚、巡按、知府)公署、留守司府厅,共计五百九十四间,焚毁鼓楼、龙兴寺六十七间,民房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二间,杀官六名、生员六十六名、陵墙班军二千二百八十四名、高墙军一百九十六名、精兵七百五十五名、操军八百余名。
图片
张献忠画像
农民军焚烧皇陵后,打出旗帜,自称“古元真龙皇帝”。这个敢于捣毁当今皇帝祖坟并与之分庭抗礼的人是谁呢?八大王张献忠。据考证,与扫地王、太平王一起进入凤阳的还有张献忠、老回回、金翅鹏等。康熙年间编纂《凤阳府志》的人就认定“崇祯八年流贼张献忠由寿春犯凤阳”。明末诸生屈大均为凤阳死事诸人列传时说得更为具体:“崇祯八年正月十五日,流寇张献忠袭陷凤阳……献忠与老回回、满天星、扫地王、太平王、金翅鹏……越紫禁城而入,焚毁皇陵……自称古元真龙皇帝,盖张献忠也。”这类出于民间的记载,还可以从最高当局的反应中找到旁证。崇祯十二年八月杨嗣昌奉命督师出征时,朱由检给他一道密谕:“张献忠曾惊祖陵,必不可赦。”杨嗣昌自己也说:“本阁部面奉圣谕而来,只有张献忠罪在不赦。”
张献忠、扫地王、太平王等在凤阳三日后,获悉太监卢九德、总兵杨御蕃率川兵、京营总兵倪宠率京兵已抵达滁州,南京参将焦某也率兵赶来,便拔营南下,攻打庐州。


(摘自樊树志著《崇祯传》,中华书局2021年4月出版,标题和导语为编者所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