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随笔(特约作家)】——周至情怀

 新新文学 2021-09-19


【作者简介】

吴芙蓉,笔名,夏红雪,农业工作者!陕西省作协会员,业余创作。2013年出版了长篇代表作《活口儿》,尤工现代诗歌创作与研究!

 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父母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步行三十里地,到县城忙些什么。早晨早早去,晚上很晚才回来。父母走了以后,我和妹妹就没有了午饭吃,我会学着母亲的样子,抱来玉米杆给妹妹做中午饭,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学做蒸馍。
  因为年龄小,还不会也不懂面粉发酵,就直接用面粉做成馍的形状,在笼屉里蒸熟。不过,改了花样,的确还很好吃,或许由于我们饥饿的缘故吧。父母从周至县城回到家里,看到我的蒸的馍,他们一边把我揽在怀里,一边说:“工作快跑好了,跑好工作,日子就好过了。”
  母亲偷偷对我说,以后我们会生活在县城里。只是,先不让我喧哗。
  我记住了母亲的话,一边照顾妹妹,一边上学。
  又过了些日子,父母的工作都好了。只是,我们要随母亲去广济小镇,父亲则一个人前往县城工作。
  由于家里的农具不再用了,父母要在尽快时间,要把把十几年积攒的农具都送了相邻。相邻这才知道父母离开,都三三俩俩来家里告别。以前没有感觉什么,忽然要离开,父母的眼睛红红的。我心里也特别难受,同院落住的小胖要和他的父母一起去城里,还有海峰要随父母依然留在这个知识青年的院落。总之,我们几个伙伴都要各奔东西,从没有过的离别感觉,袭扰心头,连天色都开始灰暗。现在,我们成年以后,又相互联络,小胖嫁给了渭南一个经销水泵的代理商人;海峰也拥有自己的农庄,农民不再是原来的种地方式。他们都有自己的别墅与小车。
  想起当年离别的场景,很是伤悲,母亲开始哭泣。父亲安慰母亲,说,母亲的工作虽然不在城市里,不在县城里,只在镇上,也是个好工作。有时间还会接我们去县城小住。
  父亲只是一名建筑工人。
  在不久的一天清晨,我被母亲借生产队的马车,赶往广济一个小镇。这里的广济不是西安城里的广济街道。父亲开始步行去周至县城,我们一家人,从此,就在相互思念中度过。
  周至县城开始在我脑海里扎下了根。这个地方就是父亲生活的地方。那时,周至县城还没有现在繁华与漂亮,但是,她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是很美丽的城市,已经是一个美丽的天堂。
  很多次我和妹妹被父亲带到县城小住。
  这时候,我和妹妹都无比高兴。父亲先领着我们姐妹到周至百货大楼买衣服,每人买两身衣服。一身现穿,一身替换。然后,带我们去电影院门前去吃各种面食。我最喜欢的是鸡汤面。那一碗面条里,有紫菜和鸡丝肉。汤的味道也很鲜美。吃饱了,我们就在商业街溜冰场地去溜冰。父亲带我们娱乐的这些,在广济镇是没有的。县城对我和妹妹永远是一个新的天地啊,一个新的万花筒。这里水果的品种繁多,刚开始还没有南方的水果,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南方水果已经挤进这个城市销售。比如:荔枝与火龙果。人们所穿的衣服也很光鲜,饮食也是五花八门,各地小吃开始荟萃这个县城。
  每次到县城,父亲都会带我们到八云塔下面走走。
  八云塔是唐景龙二年(708)中宗李显敕建瑞光寺,这个塔应该是在这个时候所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瑞光寺改建为崇明寺,后毁,明永乐元年(1408),复建为善胜寺,明末兵毁。清初修建周至县城时,将城内西南偶善胜寺遗址复建为瑞光寺。更多时候,我们在塔下面合影留念。
  等熟悉环境以后,父亲就不用亲自带我们,我们自己可以在街上随意行走与玩耍。
  周至的街道分为两条,一条是老街道,一条是新街道。其实,若干年后,这两条街在时代里都重新得到改造与翻新。现在,我要几天不出门,都会给我一些惊喜。奥,这里又多了家婚纱店,那里又新开了一家茶吧!
  其实,我周至县城还不是周至真正的老县城。真正的老县城在秦岭山里,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麓,北接太白自然保护区,南邻佛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611公顷。
  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特色。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四面环山,风光迤俪、民风淳朴、有着清代遗迹远离喧嚣闹市的后花园。那里栖息着30余只国宝大熊猫,同时还拥有羚牛、金丝猴、豹子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冷杉、竹叶草等珍稀野生植物。老县城依照清代的规制建设,县城四面环山,依河而建。设有三个城门,东为“景阳门”、西为“丰乐门”、南为“延薰门”,北临谞水河紧靠大山,形成天然屏障。。
  城东西长427米,南北宽235米,周长1318米,城墙高7米,墙顶宽4米,很是雄伟壮观。城内有大堂、监狱、文庙、马神庙、火神庙、义学、义仓、书院等等,东西为街市,南为民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民国十四年(1925年),土匪进犯县城,将后两任县太爷绑票,杀害于城外山林,后继县长不敢到老县城上任,背着大印四处“流窜”,在人口稠密的袁家庄关帝庙办公,后来索性将县衙搬了过去,李代桃僵,将袁家庄硬叫了佛坪,就是现在的陕西省佛坪县。
  那里栖息着30余只国宝大熊猫,同时还拥有羚牛、金丝猴、豹子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冷杉、竹叶草等珍稀野生植物。 老县城距离西安300余公里。是一个四面环山,风光迤俪、民风淳朴、有着清代遗留的残垣断壁、寺庙大钟、古代狱舍的宁静处所,可谓喧嚣闹市的后花园。老县城是近几年开发的。特别是作家叶广芹的小说《老县城》的首发仪式举办后,来周至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人们不仅仅是寻找老县城的遗址,还同样观光新周至风貌。新旧对比,带来不同的视角享受与历史感悟。
  说实在的,当年我可以完全留在天津生活,可是,我最后,还是选择回到故里。周至是我一生的惦念。
  父母亲已经退休了,父母亲退休了,用一生的积蓄为我们在周至县城买了一套住房。父亲老了,可是,县城的风貌却在日益更新。原来的老单位都在拆迁,新的小区,在不断建设中。从南方人经营的第一个“爱家超市”。发展到现在,周至县城已经有几十家超市。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文化与经济在悄然复兴的县城。
  过去,我们喜欢去的饮食店,早已经统一规划,周至有了自己的饮食街。时装商城。
  傍晚,我带着女儿和父母一同散步在小区不远的沙河公园。原来的沙河属于管理,淤泥堆积,政府用了十年的时间与计划来改造着这条美丽的河。现在,沙河水清凉的可以照出人影。
  父母一边散步,一边欣赏街景,他们最多的时候,是感叹这水泥公路,路面拓展的很平整。在周至的东面这条环城的沙河,已经向游人开放。那些长廊,那些亭子,都给周至增添了不少新韵。傍晚,游人很多,或散步、或扭起秧歌、或打太极拳。公园的亭子,格局貌似《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老县城的开发,带动了新县城的发展。
  一个新的县城,在周至的土地悄然崛起。
  父母很高兴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这么美丽的城市。她不再是一个县城,她更多时候,比他们早年待过的西安城市还好许多倍,他们总是这样感叹。
  周至的文化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一大批游人,“财神故里”“道教文化”“金塔植物园”,每一处不仅是向游人开放的景点,每一个景点也在演绎是一个生动的传说。比如,财神故里的传说是这样的:赵公明羽化后葬于周至县赵大村(古时名曰瓦子岗,现有财神纪念祠堂两座),据民国十四年《重修周至县志》记载:“旧志邑东南乡有赵大村,相传为玄坛神赵元帅故里。”再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三卷载:“赵元帅、姓赵,讳公明,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玉道,功成。奉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元帅……,其服色头戴铁冠,面色黑而胡须,跨虎。……上奉玉帝旨,授正一玄坛元帅。”故赵公明又称赵玄坛。“他主除瘟解魔,保病禳灾。凡讼冤伸抑,使之公平,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民间的传说极为有趣:赵公明原是县衙的一个差人,一次奉命去捉拿一个交不起租的穷老头,天黑后就住在老头家里。老头怕得罪公差,准备杀鸡待承他。赵公明睡到半夜,听到窗外的母难对鸡儿说:“明天主人要杀我待承差人,我死后只欠主人一双草鞋钱了,以后你们替我还了吧!”赵公明惊醒后,内心特别难受,心想母鸡欠了一双草鞋钱都要还,我再不能替官府去敲诈穷苦百姓了。第二天清晨,他叫老头不要杀鸡,也不催他交租了,他脱去差官衣服,进山修炼去了。关中人说,他进了终南山修行去了,而四川人则说云游到了峨眉山九老洞修炼去了。周至人说赵元帅在黑水峪时有黑虎为害被赵公明生擒,收为坐骑;南方人则说峨眉山报国寺旁黑虎出林伤人被收为坐骑。今峨眉山虽为佛教圣地,但亦有一座伏虎庙,享受着善男信女的奉祀。不管伏虎于南方还是北方都符合全体劳动人民的心愿,优虎之说就是赵公明坐骑的来源。他手执银鞭,坐骑黑虎,稽凶除恶,赐福济贫,深得人民喜爱。有的典籍记述赵公明为商周时人,那是受了明末万历年间许仲琳所写的《封神演义》的影响。许氏博学广闻,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参照有关记载和民间传说,附会神怪,敷衍成书。他以周商双方战士死后封神结局,所以就将赵元帅扯到了周朝。而赵公明的故事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记载,至少应当说他是秦汉时的民间传说中的天上帅神。而周至赵大就是其故里。
  这样的景点与传说在周至还很多。我对热爱周至的情怀,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减去,反而她在我生命里繁衍,在不知不觉中遗传给我的儿女。所有周至人和我的情怀是一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