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徽为什么没把侄子司马懿推荐给刘备,而是推荐了卧龙凤雏?

 昵称66395956 2021-09-19

司马懿和刘备都曾有过一段不肯与曹操为伍的履历,在建安五年(200年),刘备由于不喜欢曹操,搞了一个衣带诏,在官渡之战前夜,偷偷从曹操背面搞小动作,曹操冒着很大的危险,亲身东征击垮在徐州的刘备,刘备辗转逃到荆州依靠刘表。

而司马懿在建安六年(201年)被人推举为计掾,其时曹操听闻司马懿的名声,间接派人到司马懿的尊府请司马懿到府中任职,然则司马懿似乎也不喜欢曹操“挟皇帝以令诸侯”的套路,不吝装风痹病也不去任职。

然则曹操还挺垂喜欢司马懿,以至派人晚上到司马懿家里密查情形,看看司马懿究竟是否装病,因为司马懿戏做得很足,并没有被发现,这才作罢。

虽然其时刘备和司马懿都不太爱好曹操,但心理的想法却并不相同,刘备是真的看不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套路,而司马懿是不看好汉朝的未来,不想当政治牺牲品。

可巧的是,在建安六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备和司马懿两个人同时低沉,刘备在荆州八年一事无成,而司马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工作可做。

一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挞伐荆州,发起赤壁之战的这一年,司马懿被曹操以逼迫手法征辟为官,以至要挟,假如不出来仕进,就杀了司马懿,此后为曹操看成储备人才,与曹丕交好。

你也可以从这里看到,司马懿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尽管他当时很年轻。从他当初不愿当官的事实可以看出,他更加关注未来。如果他过早排队,风险会更大。我们不妨等待后续行动。

比及曹操收复荆州以后,世界局势基本已定,而曹操也已经老了,所以,他干脆把宝压到了曹丕的身上。

司马懿放到当今应当看成是一个不激进的投资人,不愿意冒不必要的危险,这一点在诸葛亮北伐的时间也可以看出,魏国显然是兵势占优,司马懿却不肯冒任何一点风险与诸葛亮对战,最终以风险最小的方式,把诸葛亮耗死了。

相比于司马懿,刘备便是守业公司的风投,一穷二白,连块根据地都没有,干的是刀尖舔血的生意,以是,司马懿是不可能跟刘备干的,这一点从人物的属性上就可以或许看出来。刘备属于草莽好汉,需求的也不是司马懿如许的保守型人才。

再来说说司马徽保举庞统和诸葛亮的事,司马徽是一个“评论员”,属于人才信息平台,在本人的数据库内里录入人物,有人在征询,他就负责推荐。

不要笑,在东汉末年,没有科举,想当官的只能靠别人推荐,而别人推荐的基础是口碑,只有名人帮助你,你才有机会出名。

其时好多人都以此为行业,搭建信息平台,曹操在出道以前,哭着求着桥玄给他背书,之后才有了那句:“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结果,「曹操」提到这句话的时候,人们看到它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其实当时的人并不喜欢曹操,不仅认为曹操没有天赋,而且不喜欢他的性格,更不喜欢他的出身。

司马徽作为风评人,评价主要人物最有一套,有一个历史典故叫做“司马称好”,意思是从来没有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之间说话的时候,也经常说好,明朝社会时期,人们也称司马徽为“好好先生”。

也就是说,司马徽大概不只是给刘备保举了庞统和诸葛亮,而是给很多人保举了很多人,只不过人们后来就记住了他给刘备保举的这两个人,这也跟《三国演义》罗贯中说的的“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相关。

当我第一次看到三国演义的时候,我想,既然得到两个人可以拥有一个世界,刘备有这两个人,当然可以得到天下!

后来庞统在夺益州的时间就挂了,再次解释,司马徽不过是替庞统和诸葛亮吹了一只天大的牛。

实在,庞统作为朝上进步型谋士,简直太适合创业时的刘备,只不过风险太大,早早就挂了。

至于说,司马徽和刘备的瓜葛,实在也普通,刘备到司马徽那边,也没有请司马徽步入仕途,之后曹操收复荆州之后,反倒是要出来做官,结果却病死了。

至于说司马徽和司马懿的瓜葛,那就更不得而知了,尽管两人都姓司马,也有人说他们是叔侄瓜葛,然则二者相差120公里,根据一天走30-40公里的旅程来看,他们两家的间隔要走三四天,纵然有关系,肯定也不是太深。

更加重要的是,司马徽为什么会依附于荆州刘表,而没有北上投奔曹魏,这也是一个谜团,然则他与效能于曹魏阵营的司马懿应该是没有往来。

总结起来,司马懿的才干不适合刘备,司马懿未必可以看得上刘备,司马徽保举的人不少,司马徽和司马懿未必有瓜葛,纵然有瓜葛,也未必就把另一个阵营的人推到刘备阵营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