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技法-名家画扇形山水(好教材收藏备用!) 1.树干的画法 2.树叶的画法 等底色干后,在夹叶上涂石色,如三绿、三青、朱砂,不要大面积平涂,更不能压了墨线,每一片树叶都尽量涂得厚些。 3.树木的画法 画中的四棵树有四种树叶画法。点树叶要紧紧抱住树干,随着树势有节奏、疏密的变化,当繁则繁,当简则简。树叶要注意浓淡干湿,点叶先用浓墨画,然后把毛笔不断加水,或浓或淡,或干或湿,使其浑然一体。夹叶要画的茂密,完整的树叶之中也要加入一些碎叶,才显得浑厚。 树干继续加皴,让其完整,并在皴完后用淡墨染结构处和阴影处。 1.画山石的步骤 步骤一: 勾勒。勾出山石的轮廓和脉络。笔中水分不要太多,侧锋起笔,运笔如同写字,要有顿挫、转折、虚实之变化,行笔要苍劲,忌浮华,且有毛、涩之感。山石要大小相间,避免呆板。 步骤二: 步骤三: 点或点苔。用于表现远树或青苔,可提画面之精神,加重山石的厚重感。 步骤四: 染。皴擦之后用淡墨染山石的暗面和皴擦较多的部分,并根据山石的阴阳向背和结构反复染。 2.山石的各种皴法 一幅作品中屋宇画得好,则显得精致、耐看和别有情趣,平常可以用写生来加强练习。 1.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画以赭石为主色,以植物颜料花青和汁绿(花青加藤黄)来染树叶、草坡等,画面比较清新淡雅。 2.水墨山水 纯以水墨作画,不施颜色,有时在墨中调上少许的藤黄、花青、赭石,使墨色略有冷暖倾向,这种表现方法是传统中国画的—大特色。 3.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小青绿山水兴起于宋、元时期,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之上产生青绿色彩的画法。也就是说,小青绿在作画之初,与水墨山水的画法基本无二,仍以皴为主,只是在设色上运用了青绿的重色。 楷书如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乐毅论》、《孝女曹娥碑》、《东方朔画赞》,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钟繇的《宣誓表》等都是极为经典的摹本。 在题跋中,字的行距要密,这是与书法作品的最大区别。题跋中字与字之间能互相穿插则是最好。 在扇形画中,题跋可以在画内,也可以在画外,最后盖章。选择印章要与画面形式相符,不能一味去仿某名家之印,而与自己的画风相去甚远。 题跋最后一行要写上时间、地点、人名,如“辛卯冬至”、“泉城”,人名用作者的号、字都可以。 深远法:即俯视,从高处向下看,用于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法:即平视,用于表现平原或不高的丘陵。 高远法:即仰视,用于表现耸立的高山。 步骤一: 先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脉络,线条水分不要太多,要毛、涩,有透气感,忌画实了。然后在山石上勾勒出两棵相穿插的树木,一主一副,互相衬托。 步骤二: 山石和树木加皴法,皴法要毛、干涩、透气,不能画腻了,皴要反复加,每次的墨色不要相同。山石经反复皴擦后,外轮廓线和皴法融为一体,并加点子。 步骤三: 用淡墨染山石的暗面和皴擦较多的部分,并根据山石的阴阳向背和结构反复染。树枝上加树叶,树叶要有墨气,有水分,半干后层层相加,墨色就显得厚重而有变化。山下画水和茅屋,屋内要画上点景人物,屋宅之下,画上水波。一般先勾画水流的曲折回环,再辅以复勾或渲染。 步骤四: 山石、树干用淡赭石平涂打底,树叶染墨青色(花青加淡墨),水用淡花青勾染,茅屋用赭石或淡朱磦勾染。 步骤五: 赭石干后,山石上部淡染三绿,重要的地方染三青,房屋柱子淡染胭脂或朱砂,人物脸部染淡赭石,身上衣服染淡墨。这样就完成了一幅浅绛扇形山水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