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某个普通清晨,一位衣着朴素的古稀老者,慢慢从公共汽车上走下,又慢慢地踱步到故宫博物院上班。谁也不会想到,不久之后,他就将自己家藏的三千余件文物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其中仅陶瓷一项就占了两千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5件,其中就包括一对明成化斗彩三秋杯。这位古稀老者,就是著名的古陶瓷收藏家、鉴定家——孙瀛洲先生。他捐的那对三秋杯,是花40根金条买来了的。说到成化斗彩瓷,我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鸡缸杯。2014年4月8日,玫茵堂所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以2.8124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 收藏大纵横 原来的《收藏大内参》,尽量多给藏友一些收藏参考!12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该鸡缸杯高3.4厘米,口径8.3厘米,按50克计,每克要差不多500万,是黄金的一万多倍。作为最贵的瓷器,鸡缸杯开创了拍卖神话,也见证了成化皇帝和万贵妃的亦妻亦母的爱情。万贵妃原名万贞儿,大成化皇帝17岁,是他儿时的保姆。成化皇帝即位后,封她为贵妃,与她感悟非常深厚。有一天,成化皇帝欣赏宋画《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不由想起了年少时万贵妃对自己的种种,心中感慨万分,于是便有了鸡缸杯。鸡缸杯有成化皇帝的感情佳话加持,又因存世量极为稀少,故而成就了拍卖神话。这些都是众人皆知,但不知道的是,还有一对成化斗彩三秋杯,比鸡缸杯更加珍贵十倍。著名收藏家孙瀛洲先生,早年在北京'同春永'等古玩铺当学徒,1923年开办了自己的'敦华斋'古玩铺,成了掌柜的。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正路收藏》 正路收藏 玩收藏,路子正了才能长久! Official Account 二三十年代,时局不稳。有一次,他在一家即将关张的当铺里,看到这对成化斗彩三秋杯时,一眼就认定是从宫里流出来的绝世精品。勤奋节俭,“一周只吃一回肉”的他愣是咬牙用40根金条将其买下。这是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部位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这本是瑕疵,却也恰恰是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是后世无法仿效的独特之处。这种紫彩就是所谓的“姹紫”,或称“差紫”。由于杯上描绘的是秋天的乡居野景,而历时三月的秋季又有“三秋”之称,因此这种瓷杯便被赋予了“三秋杯”的雅称。后世认为成化一朝的瓷器都带有女性的阴柔美,不像永乐、宣德那般豪放粗犷,有人推测,这皆是因为万贵妃的喜好所致。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 藏家天下 给藏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下! Official Account 这对三秋杯高4.3cm,口径6.8cm,足径2.6cm,体量与鸡缸相差不多。底款是大名鼎鼎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是著名的“婴儿体”。所谓“婴儿体”,就是字如孩童所写,随性不规整,字体粗,偏柔,仔细看却是大巧藏于拙,字体遒劲有力,柔中有刚。这种字体的出现,也与成化皇帝的性格紧密相关。成化早年历经磨难,生命时时受到威胁,即便有万贵妃保护,也依然孤僻软弱,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他喜欢做精致小巧的器物,也喜欢写天真童稚的“婴儿体”。为了辨识底款,孙瀛洲先生还曾编了六句歌诀:鸡缸杯贵在稀少,但公开存在的也有20多只,而三秋杯仅有这一对,自然更是名贵。前上海博物馆的馆长、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汪庆正的论断更是惊人:此杯若是拿到市场上拍卖,起拍价至少是5亿美元!而孙瀛洲的外孙女则表示,民间曾为该文物估过价,至少值10亿美元。以当下的汇率来算,10亿美元将近70亿人民币。这个估价夸张吗?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掌柜》 收藏家大掌柜 关于收藏,还是听听大掌柜的吧! Official Account 除了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全世界仅有一对之外,衡量三秋杯还有一个重要参数,那就是孙瀛洲当初的买入价。孙瀛洲是古董店的老板,陶瓷鉴定专家,他看不上眼的东西,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出手。40根金条在当时是什么购买力呢?同一时期,鲁迅先生在北京阜成门买了一套400平米的四合院,花了800大洋,折合金条大约是两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