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一号作战—轻巡洋舰矢矧的最后战斗(七)

 不沉俾斯麦 2021-09-19

写在前面的话:本文原刊载于潮书房光人社「軽巡海戦史」全文略有删节,仅作学习交流之用,不代表译者认同其原文观点。

图片

生与死之间的光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甲板也好还是底舱也好,死伤者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将士们的鲜血在战友的战斗衣上流淌着,浸湿了战斗衣的鲜血,在战友体温的烘烤下干涸凝固。没干透的血迹让战斗衣板结变硬。将士们的肉片残留在铁甲板的拐角处逐渐变质,散发着恶臭。挂在甲板破口处像巨大的蚯蚓一样的内脏,如同撕碎的绦带一般来回飘荡着。

应该是底舱的机关兵吧,在锅炉舱泄露出的灼热蒸汽的炙烤下侥幸得以生还的他们,此时正沿着一个个炸弹鱼雷爆炸形成的窟窿往上攀爬。不过,看上去却没有半点悲哀的样子。顽强、刚毅,忍耐和勇气,以及努力,让人见识到了什么才是舰队战斗员的精神。但残酷之极的活地狱这一事实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十二时十五分—猛烈的空袭暂时告一段落。而“矢矧”的命运,也已经逐渐走到了终点。这时,各参谋聚在舰桥的右舷开了个小会,时间非常短暂很快就结束了。

据说是二水战司令部要用内火艇将将旗转移到大岛的陆地上去。正当二水战司令部任命松田幸夫航海士为内火艇艇长,松崎兵曹为派遣信号兵、下达“降下内火艇”的命令时,有一名参谋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此举在当前的空袭烈度下过于鲁莽,是在乱搞”。还有某个参谋在现场喊“快去拿大岛海域的海图来”。

接下来又有一名参谋的高声叫喊响彻了整个舰桥—“快把内火艇放下去!”

原为一舰长的脸在抽搐。舰长板着脸,默默无语,好一阵都没有半点要开口说话的意思。不久,根据“司令部人员、赴内火艇甲板集合”的命令,司令部的人员开始陆续撤离舰桥。

十二时二十分—内火艇的吊架指向了大海。开始放绳索,内火艇浮到了海面上。在第一电信室前部甲板,聚成一团的司令部员开始向内火艇转移。这时,有四枚炸弹落在了内火艇、以及第一电信室出入口附近的海面上发生了爆炸。等到溅起的水柱开始逐渐消失的时候,海面上已经没有了内火艇的踪影。仅有曾在出击当晚分给了我一束樱花枝条的那个中村兵曹在鼻尖被削掉的情况下得以幸免。二水战司令部撤离“矢矧”号的行动,就这样,最终未能获得成功。

十二时二十五分—或许是意识到了“矢矧”号的命运已经走到了终点,原为一舰长招唤内野信一副长过来询问有关应急食品的事情。内野副长告知说,并没有对此进行准备。可是,舰长却以一种近乎斥责的态度,命其立即前去搬运应急食品。于是,副长带着三村主计兵曹下到了底舱。然而,直至最后,这两个人的身影最终都未能再度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十二时三十分—此时“大和”等舰大概位于“矢矧”左舷六千至七千米左右的位置上。一边与敌机展开激烈的炮击战,一边继续南进。我个人感觉“朝霜”此时应该已经陷入了单打独斗的状态。

这时,在我自己的战位记录台前方的铁柱子上安装的传声管裂开了,从破口处不断传来呼叫某部门的声音。传声筒弯曲断裂的部分约有三十多公分。我把耳朵凑到弯曲折断的部分仔细一听,原来管子里面不断呼叫的是“主炮指挥所”。

“这里是舰桥”我高声回应道。

对方听到后立即回复说“这里是主炮发令所”。还询问我“本舰现在状况如何?是否还能撑得住?”。

“目前状况尚可”我这么一回答,对方的声音,就好像终于松下来一口气来似的,变得平稳下来,告诉我“主炮发令所八田中尉以下六名被困,周围一片漆黑”。

“无法撤出来吗?”我问道。主炮发令所回复说“已浸水外部已经处于满水状态”。

或许是由于在舰体的剧烈晃动,以及持续不断的诱爆声中,心情越发不安的缘故。八田中尉再次开始频繁的呼叫舰桥。不久,八田中尉通报称配线管道连接口破损,全体人员已脱去战斗衣,正在实施紧急处置。从传声管中传来了猛烈的哗哗流水声。尽管主炮发令所仍然在持续不断的呼叫舰桥,尽管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无情,但此时此刻的我已经没有余力继续一直这样回应八田中尉的呼叫了。

图片

正在遭到集中攻击的矢矧号轻巡洋舰周围全部都是炸弹爆炸形成的火光、水柱和烟幕。

十二时三十五分—不管是“矢矧”号上曾经雄伟的上层建筑也好,还是防空炮火也好,都已经被敌人打的不成样子,联装机关炮烧红下垂的炮管弯曲变形,连指向天空的机能都已经逐步的开始丧失了。

另一方面,敌机继续在超低空从容不迫的飞行,以一种好像完全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似的低速,拍摄着照片。一名机关炮的射手在气愤之余将手中拿着的机关炮弹朝着敌机扔了过去。

面对猛烈的空袭,“矢矧”号坚持下来了,将士们也坚持下来了。而且是长时间的持续不断的坚持。正因为是一直在坚持,所以,就特别期望能够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心灵上的寄托。我当时就曾经将期望寄托在“大和”号上,希望该舰能够对“矢矧”实施救援。我相信当时有这种想法的,决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45年4月7日天一号作战中正遭受美军集中攻击的大和号战列舰。显然该舰此时根本无力对其他受创舰艇实施救援。

这时候,位于“矢矧”号前方远处的“朝霜”号驱逐舰开火射击形成的弹幕也消失不见了。或许“朝霜”号驱逐舰上的官兵们也同我们一样,正期望着“矢矧”号能够对该舰实施救援吧。然而,此时应当正在继续南进的“大和”号等舰的舰影,已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位于“矢矧”左前方的远处,仅能看到茶褐色的弹幕,在高空胡乱飞舞。

图片

天一号作战中遭到重创的夕云型朝霜号驱逐舰,即将迎来沉没的命运

十二时四十分—大概是第三波攻击开始了吧。在持续的猛烈机枪扫射中,按照次序紧接着轰炸机队就飞来了。“矢矧”号的甲板上,当时大概被命中了将近三十枚的炸弹,“矢矧”号这艘最新锐的轻巡洋舰已经被炸的不成样子,如同一艘遍体鳞伤的泥舟一般。

十二时四十五分—“矢矧”再度成为了敌俯冲轰炸机的靶子。一枚炸弹将将擦着舰桥右舷信号甲板的边,落在了一号高射炮的附近爆炸。导致高射炮的炮弹不断发生诱爆。浜野掌航海长,以及上釜、薮川俩兵曹当场重伤倒地。舰桥右舷的钢制格栅板回廊、以及信号甲板均被鲜血染成了红色。重伤倒地的浜野掌航海长拼命的抬起头来,嘴里似乎在不断的嘟囔着什么。虽然显得有些冷酷无情,但我此时已经没有余力俯下身去,去听他到底在说些什么了。

这时候,在右舷出现了二架鱼雷机,在左舷出现了一架鱼雷机,兵分两路从“矢矧”号的后方接近了过来。在大约七百至八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升起了鱼雷投下后形成的水柱。这些鱼雷机从“矢矧”舰桥上方高速掠过后一个转身就飞走了。然后,在右舷飞行甲板附近便出现了二条青白色的鱼雷航迹。这二条鱼雷,一条命中了位于右舷舰桥下方的一号高射炮塔附近,一条命中了二号主炮塔前部附近区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从左舷发射的那条鱼雷在一号联装鱼雷发射管附近也发生了爆炸。

“矢矧”的舰体伴随着最后的剧烈震动,不断来回摇摆着。仿佛正在用这种方式竭尽全力的向残存下来的官兵们告别,告知众人自己已经不行了似的。

“矢矧”号在接连命中三条鱼雷之后,终于无法坚持下去了。冲天的火柱在舰上到处飞舞,水柱的冲击伴随着巨响传递到了甲板上,如同持续不断的海啸雷鸣一般震耳欲聋。虽然“矢矧”在中雷以后又继续保持了一段短时间的水平状态,但随即便从前甲板开始,向右舷迅速翻沉。时间是上午的十二时四十八分。

—未完待续—

由于读者互动功能已经下架,留言小程序出现故障,本号暂无法留言,如有建议可后台私信本人


好消息

由本人与上海译文出版社“让历史感同身受”丛书策划人、著名译者章和言老师、上海飞珥文化合作出品的有声读物《口述历史:太平洋海空战》在喜马拉雅APP-有声集结号栏目上线了,目前限时免费中,请大家敬请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