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先生:知之 好之 乐之

 mxb08 2021-09-20

图片

◆ ◆ ◆ ◆ ◆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指一个人的气质,所谓天性秉赋的厚薄和生理的强弱等等。文,是指文才,包括天才、思想、知识和文学等等。这是说,一个人的气质秉赋虽然朴实,但气质秉赋超过了学力和文才,就未免太过野气。野,犹如曾国藩所说的乡气。

但是相反的,一个人的学力与文才,如果超过了气质秉赋,缺乏厚道和朴实的根本,那就不免偏于书生之见,过于酸腐了。

所以文才的修养与质朴的天性,必须要相调和,才算是文质彬彬的君子之儒。学问修养到达了文质彬彬的君子之儒,自然会真正了解人生,随时随地行其直道于人世之间。

否则,但凭手段以欺世盗名,纵然也得到一时的成功,终究是一种冒险侥幸的行为,结果纵然侥幸免于一时的刑戮,但还不是人生总结的决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毕竟是难以幸免的。所以便说: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可是这种学问之道,知道好处的人很多,也很普遍,但一到用在实际的行为上,就很难做到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说,但凭知道学问修养的好处是没有用的,如果真正恳切地生起爱好之心,那才有希望。

再说,如果要想真对学问修养做到脚踏实地的境界,必须身体力行,于学养中发起无穷的乐趣,那才算是学问修养的境界。到了这种程度,才能体验到宋儒所说的寻得孔颜的乐趣了。

但是,儒家所标榜的学问之道,就止于此吗?不然!不然!它也如禅门一样,还有向上的一着,学养如能到达孔颜之乐的境界,才可以语此,所以在此便插入一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历来儒者解释学者的才识,分为九等,也就是以三阶而概括九等。因此说中人以上才识的人,才可以传授和了解儒家的向上一着。讲到这里,我觉得非常有趣,东方文化中的儒、佛、道三家,都提到上上根器的人,才可以传道;同时也都提出有向上一路的直指之语。

例如佛家禅宗传心印,必须要觅得上上根器的人才授受。道家的老子也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些都是微妙的吻合。其实,向上一着也无非都从人本位的基本中来,只是佛、道两家的向上一着与儒家各有差别罢了。

——南怀瑾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