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抬头见月

 新用户7042OIB4 2021-09-2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月亮,可望而不可及。她高悬于万丈红尘之上,清冷、美丽、神秘、绝俗。今夜,我偶然经过北方一座冷清的城市,从孤凄的树影间,抬头见月。是雪后初霁的隆冬夜晚,月辉与地面零碎如银的积雪交映,空灵而寂寞。

我禁不住想:是否所有尘世幸与不幸的因缘际遇,都在冥冥中被月所系所悉?是否所有芸芸众生那隐秘细屑的悲欢离合,都将月亮作为安放灵魂冀盼的一处秘密住所?我这样问月问己。而月亮却容涵所有又超乎众生之上。亘古如斯不动声色、不做答语。


人,终其一生,该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永恒之月吧?那是生命里什么样心醉又心碎的月光故事呢?月光下母亲的歌谣,月下篝火从中青春烂漫的舞步,晓风残月里情人此生的吻别,清秋月波里思念沁凉的泪水。。。。。。。。。。。就象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活的千姿百态和人生的多变莫测,也赋予了抬头之月或神秘、或美艳、或圣洁、或温柔的千百种面孔。

     无论是纳兰性德的“一夕如环,夕夕长如玦,但使明月长相伴,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凄凉哀怨,还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潇洒,同样是把虚空清绝之月作为了人间情思的寄托对象,她仿佛是人间所有美好而又失落了的情感图腾,那份曾经拥有的情感,也因了她的高不可及,圆缺无驻,被印证得愈见明澈永恒了。


我的永恒之月在哪里呢?她仿佛存在于遥远的过去和遥远的地方。
 
那年我因故整个夏天羁留江南古城苏州。每晚闷闷无聊,信步出游,常常是不知所之,买倦而返。天风高阔的一日夜晚,不知不觉来到一处所在:前方一条幽深蜿蜒的青石小巷,被月色涂砌成强烈的明暗两色,沉静幽寂,如处梦中。我正讶异这景象仿佛在梦里见过,一抬眼便见着了她:一碧无尘的天宇静凝着一朵圆满无痕、清丽出尘的月亮。她是那么完美高贵,而又清冷无比。我久久凝望着她,心如所归。月光以她温柔沁凉的手指拂平了我的疲惫与忧伤。我长久迷失在她越来越明媚的光里。这时忽然从小巷高墙里飞出嘹亮的小号声,曲子是我熟悉喜欢的新疆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如水的小号声在万籁俱寂的银色天地飘荡,月波里,杨柳浓密的枝条摇曳翻飞,发出一阵阵呼应似的叹息。。。。。。这个时刻我每每忆及都心驰神往,我知道它将定格在永恒的时间里不被生活消蚀,在生命洪荒里它将永远璀璨迷人。


我的月还在遥远的西部戈壁。那也是一个火红的夏日黄昏。我乘坐的客车经过一天一夜长途跋涉,停靠在一家荒凉的客栈里。客栈周围是无边沉寂的戈壁荒漠,中间一条马路孤零零直伸向天边。饭后无聊,便走出院门想任意走走。院门一侧不知何时栓了两匹雪白的马,支楞着耳朵目送我走远。夜幕已悄悄张开巨大的翅膀降落在荒凉无极的戈壁滩上,晚风吹起我的长发,深深的孤寂和天涯漂泊之感攫住了我。忽然我发现不远处有一丛高大的灌木背后着火了,“火光”愈来愈明亮炽热,一群受惊的鸟忽喇喇自灌木丛飞出,嘎嘎地叫着飞远了。我惊骇莫名地跑向那堆灌木,却又半途刹住了脚步:

原来我看见:灌木背后的地平线上,是一轮正在缓慢上升的巨大的红月。她象一枚静穆燃烧的庞大火球,野性美艳又奇异庄严,她仿佛近在咫尺,璀璨逼人;相隔却又何止万里,神祗一般不容接近。我从没见过那样的奇特梦幻之月,浑身象遭了电击一样呆立颤抖。刹那间,身上那一袭白色衣裙被倾泻的月光镀成银红色,不用回头我也知道,还有那两匹在身后悠悠长鸣的白马。


我生何求?我又何福?彼时彼刻,我只知感谢上苍让我亲睹奇景。多少年过去,那枚荒漠上燃烧的红月,红月笼罩中天地的奇异寂寥,还有被红月镀成银红的马的剪影及悲凉的马鸣,不断以各种幻化的梦境向我呈现,它以其不可逾越和无法替代的力量昭示着我生命的灵性,使我自足、沉潜、无悔。
李白“把酒问月”云:“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让人沉吟再三。李白的生命与月亮渊源太深,月才是他的真正知音,相看两不厌,唯有清秋月。平时,我们抬头见月,但其实每个人的一生,能与那诗意的月亮真正相遇相逢、刹那永恒的经历,实如盲龟浮木,但总有“机是花发”的机缘。真正的相逢,讲究缘分境遇,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须无所用心而又深具用心、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慧心,那是禅机。


“人一生不可能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多年过去,我再也没有遇见那样的禅机,没有经历过那样夺人魂魄的月下激情。也不想再去尝试拥有。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可重复、不容再得的。禅机一现,羚羊挂角。但正因其不再,才愈足珍贵、难以消磨。

然而,它教会了我时时仰望天空,抬头望月。在烦嚣闹热生活的阴凉之处,在喧哗和躁动充斥社会的各个层面、美的生存需要勇敢的时候,抬起人高贵的头颅仰望天心月满,去找寻渴慕、宁静和信仰吧。它会使我们的心灵丰厚而谦卑,足以面对波诡云谲的人生。


本文选自本人散文集《上帝的窗子》,略有改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