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天国系列(81)—争夺皖南,湘军夺取安庆后顺江而下争夺皖南

 金色年华554 2021-09-20

1861年9月,太平天国安庆重镇失陷,湘军水陆两师分头东进,继续扩大战果。水陆沿江攻下池州,铜陵,陆路鲍超偏师霆军进入皖南地区,皖南地区有四州一府,分别是池州府、宁国府、太平府、徽州府和广德州,太平军和湘军为皖南展开了争夺战。

此时清廷的政治权力结构已发生巨变,常喝鹿血的咸丰帝病死热河,辅政的八大顾命大臣被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赶下台,肃顺还被押往菜市口砍了头,肃顺是曾国藩的坚定支持者,但所幸曾常年领兵在外与肃顺并无太多私人往来和政治结党行为,而新掌权的慈禧和奕䜣也是明白人,知道此时曾国藩的重要性,给予了他更大的信任,曾国藩的权力达到顶峰。

文章图片1

曾国藩继续奉行当年与胡林翼、左宗棠决策的沿长江中下游东下天京的既定方针,湘军主力分水路两师东进,水路由彭玉麟、杨载福率领,陆路北线由曾国葆率领,曾国荃此时已回老家招募兵丁去了。陆路南线由鲍超率领,鲍超的霆军是游击,机动部队,善打白刃战,1862年1月6日,鲍超由池州南下攻打青阳。

守青阳的是被封为奉王的古隆贤。古隆贤是广西老兄弟,参加了1853年的西征,后一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作战,大约有10年光阴,他是韦志俊下属,韦俊降清后他和刘官芳等反正脱离回归天朝,洪秀全命他和刘官芳作为殿右军统帅镇守皖南,护卫天京左翼。但刘官芳。古隆贤的殿右军,军纪很不好,李秀成后来还指责他们说是害民,因皖南地区多是山区,地方贫瘠,而太平天国又向来不重视生产,人马给养主要靠打先锋,即就地掠夺,所以军纪就没法好,古隆贤虽有7万之众,但战斗力其实不强。

为缓解青阳的压力,杨辅清和李秀成入皖的军队合围徽州,又施展围魏救赵之法,可是当时时值隆冬,雪深数尺,补给困难,两军都严重缺粮,而湘军因为有长江水师源源不断自两湖等运送粮食补给,后备充沛,仗实在没法打了,过了没多久,杨辅清和李秀成军都分别撤走。

3月,湘军继续溯江而下,曾国葆率军在长江三山(即宣城、池州之间)与太平军黄文金、赖文鸿、黄崇发、陈观意等部人马遭遇,太平军人数是湘军的十倍,湘军孤军深入,被团团围住,可是人数众多的太平军却吃了败仗。

文章图片2

太平军被打败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军中来自繁昌、芜湖、南陵三县的乡团被曾国葆策反,乡团是太平天国基层组织乡宦们建立的准军事组织,但这种民团没有经过实质性改编,很容易倒戈。

太平军几路大军相继撤离,在青阳的古隆贤日子愈发不好过,粮道也被鲍超给切断。4月14日,古隆贤只得放弃青阳走石埭,不久石埭遭围攻又撤走,此后继续丢失太平、泾县等城,在撤退过程中,佐将张遇春投降鲍超,率部袭击古,古部被歼灭四千多人。张遇春后来成为鲍超麾下霆军有名的悍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