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伤寒锡纯扶阳 2021-09-20

[原方组成]

麻黄去节,二两(6克),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克),细辛二两(6克)。

[服用方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治则方解]

病机:太少两感。

治则:温经解表。

方义:方中麻黄解表邪,附子温肾阳,细辛气味辛温雄烈,既可佐附子温经,又可助麻黄解表,三药合用,补散兼施,共奏温经解表之功。

[辨证要点]

麻黄细辛附子汤为温阳散寒之剂,对于阳虚外感风寒之证,均可辨证使用。本方所治之证既有少阴里虚,又见太阳表实。若服后病不愈,此为阳虚抗邪无力,不能驱邪外出,当用四逆汤先救其里。

关于其临床应用,陈亦人教授指出:“该方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不但温阳散寒,而且温经除痹。临床运用的范围很广,并不限于少阴兼表证,也不一定有发热。反复发作的风寒头痛、风寒齿痛、关节痛、嗜睡症等使用本方均有良效。”

[仲景方论条文]

《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辛,以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2.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少阴病脉沉,不知何沉也,且沉紧发汗则动经,沉数为病在里,不可发汗,详此脉或沉而濡,或沉而微,是表中寒而里不消,脉应里而发热在表,故以小辛之药,温散而微微取汗也。

3.钱潢《伤寒溯源集》: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云。

4.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少阴病当无热,今反发热者,邪在表也。虽脉沉,以始得病,则邪气未深,故当温剂微取汗以散之,故用附子为君,以温经散寒。细辛之辛,以散少阴之寒邪为臣。麻黄能发汗,用之为佐使。以此三味之剂发汗,非少阴则不敢用之。

5.柯韵伯《伤寒附翼》:少阴之发热而脉沉者,必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盖肾为坎象,二阴不藏,则一阳无蔽,阴邪因得以内侵,孤阳无附而外散耳。夫太阳为少阴之表,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本不得不固。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气,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远矣。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内外咸调,则风寒散而阳自归,精得藏而阴不扰。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表病及里,脉浮而可发汗者径庭矣。

6.徐大椿《伤寒论类方》:附子、细辛为少阴温经之药,夫人知之。用麻黄者,以其发热,则邪犹连太阳,未尽入阴,犹可引之外达。不用桂枝而用麻黄者,盖桂枝表里通用,亦能温里,故阴经诸药皆用之,麻黄则专于发表,今欲散少阴始入之邪,非麻黄不可,况已有附子足以温少阴之经矣。

7.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少阴病始得之,是当无热,而反发热,为太阳标阳外呈,脉沉为少阴之生气不升,恐阴阳内外不相接,故以熟附子助太阳之表阳而内合于少阴,麻黄、细辛启少阴之水阴而外合于太阳。须知此汤非发汗法,乃交阴阳法。

[名医验案]

1.喻嘉言医案

治金鉴,春月病温,误治二旬,酿成极重死症,壮热不退,谵语无伦,皮肤枯涩,胸膛板结,舌卷唇焦,身倦足冷,二便略通,半渴不渴,面上一团黑滞,求救于余。余曰:此证与两感伤寒无异,但两感证日传二经,三日传经已尽即死,不死者,又三日再传,一周定死矣。此春温证不传经,故虽邪气留连不退,亦必多延几日,待阳气竭绝乃死。观其阴证阳证,两下混在一起,治阳则碍阴,治阴则碍阳,与两感证之病情符合。于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两解其在表里阴阳之邪,果然皮间汗透,而热全清。再行附子泻心汤,两解其在里阴阳之邪,果然胸前柔活,人事明了,诸症俱退,次日即思粥,以后竟不需药,只此二剂而起一生于九死。

2.吴佩衡医案

张某,42岁。肾气素亏,于返家途中,时值阴雨,感冒风寒而病。初起即身热恶寒,头痛体痛,沉迷嗜臣(即少阴病但欲寐之证也),兼见渴喜热饮不多,脉沉细而紧,舌苔白滑,质挟青紫。由于肾气素亏,坎阳内弱,无力卫外固表以抵抗客邪,以至寒风乘虚直中少阴,阻塞真阳运行之机,而成是证。以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扶正祛邪,黑附片30克,麻黄10克(先煮数沸,去沫),北细辛6克,桂尖13克。服上方1剂即汗,身热已退,惟觉头晕咳嗽,神怯。表邪虽解,肺寒尚未肃清,阳气尚虚,以四逆合二陈加细辛、五味子,温阳祛寒,黑附片50克,干姜26克,甘草10克,广皮10克,法夏13克,茯苓13克,北细辛4克,五味子2克。1剂尽,咳嗽立止,食量增加,精神恢复,病遂痊愈。

3.陈亦人医案

某妇,32岁,于某日晨突感左肢不遂,言语蹇涩,经某医院按病毒性脑炎治疗无效,又经某精神病防治院诊断为脑干脑炎,加用激素亦无效。后经某市三家大医院检查:两目视乳头欠清,咽反射消失,左侧肢体轻偏瘫,左锥体束征,脑电图波形正常。转中医院诊治。起病迄今已50余日,根据面色苍白、流涎肢冷、左肢不遂、口不能张、舌不能伸、欲语无声、饮水即呛、舌淡苔白滑、脉沉微细,断为寒邪直中少阴,阳虚失展,寒痰阻络,治以温经通阳,化痰和络,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黄6克,熟附片6克,北细辛3克,制半夏10克,白芥子6克,桂枝10克,九节菖蒲6克,全蝎3克。服3剂,四肢回温,流涎减少,左肢略能活动,但饮水仍呛,前方加制南星6克,续服5剂,饮水不呛,能扶杖行走,能讲话,尚欠清楚,舌萎无力,不能咀嚼,再于前方去南星、全蝎,加入补肾之熟地、仙灵脾、巴戟天、骨碎补,连服15剂,全部恢复正常。

[长沙方歌]

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

始得少阴反发热,脉沉的证奏奇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