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经典<1>——正方形的乡愁 ‖ 阮义忠

 Daweb_YN 2021-09-21
摄影,从一点点感悟开始!图片
The Story
推荐一个小号
精致i女人
精致i女人
人生是一场修行,女人更要修炼自己,修身养性,做精致女人!
公众号

图片

阮义忠(1950-)

阮义忠被誉为“中国摄影教父”、“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陈丹青、顾铮、吕楠等艺术界的重量级人物都曾深受其影响。

他出生于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人家。自幼被祖父与父亲的刻刀笔下的花卉图案吸引,彰显绘画天分。1972年任职《汉声》(ECHO)杂志英文版时开始接触摄影。三十多年来,阮义忠深入乡土民间,寻找动人细节,拍摄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珍贵照片,作品也成为台湾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册。

图片

图片

他的摄影作品大多与人物有关。在他看来,一个再了不起的摄影家最多只是50%的创作者而已,而另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摄影对象。摄影者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要谦卑,要尊重摄影对象;拿起相机的那一刻,应是礼敬和尊重,而不是捕捉或猎奇。“你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拍我?”阮义忠说,“每个人的成长经验中,如果没有一个彻底的羞愧感,不是用尊重的心态去对待眼前所见,那就没有资格去拍它。”

近年来,阮义忠专注于教授传统暗房工艺。他认为这并不是在教一门技术,而是让人们借着对传统暗房的了解,感受到一个影像从观察、按下快门,到照片的产生都是自己亲手完成的体验,是见证一个生命诞生的过程。

图片

农妇的雕像(人与土地)

图片

凤梨田的背影(人与土地)

图片

光阴流逝中的光影(人与土地)

图片

都兰的蔗香(人与土地)

图片

碧侯村的浓烟(人与土地)

图片

埔里的两兄弟(人与土地)

他认为传统胶片具有唯一性,拍摄者的创作态度往往谨慎而虔诚,相比较之下,如今数码相机则是拍摄出一大堆照片再来挑选,态度较为轻率,制造出来的影像也就不够有深度了。

图片

1969年,高中刚刚毕业的阮义忠来到台北工作,在《幼狮文艺》担任杂志编辑,为小说画插图。他以QQ为笔名,迅速蜚声台湾文化界。

图片

1972年,阮义忠在《汉声》(ECHO)杂志社英文版工作,开始摄影。上图为1987年阮义忠在台北雄狮画廊《人与土地》个人影展现场。

图片

1992年,阮义忠创办《摄影家》杂志。

图片

“那些人,那些土地,透过我的相机令我温暖和感动,使我一天天从幼时的噩梦醒过来。”(摄于云林县虎尾镇,1981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尺门的原住民不因都市影响而改变其原有的生活形态,对任何陌生外客都极尽坦诚地接纳,不存任何戒心。”(摄于八尺门,1985年)

图片

“上面是天,下面是地,有人一直在翻跟头,好像象征着人在天地之间的一个轮回。”(摄于旭海,1986年)

图片

“这些年来,我一直想拍出台北生病的样子,替它的病态找出症结。但病灶是在骨子里,并不显露于外表。”(摄于汉中街,1986年)

图片

“四季原住民尤其长得好,男人出奇的俊伟,女人美得令人目眩,仿佛上天对他们特别恩宠。”(泰雅族少女,摄于四季,1987年)

图片

“九年来,我最常造访的地方就是这个部落,开心的时候想去,闷闷的时候想去,孤单的时候更是非去不可。”(四季部落的三位老妇,摄于四季,1989年)

正方形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