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学习中医的四种思维方法

 风声之家 2021-09-21

 2021-09-21

广义大美经方5期魏宏伟学习中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mp300:0040:37

学习中医的四种思维:

       学中医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首先,感谢广义大美经方大讲堂这个平台,感谢邓文斌老师,感谢刘鹏程老师,感谢群友朋友们给我这个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的机会。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中医热直接带动经方热,学伤寒的人越来越多。但随之带来一个问题,跟谁学?怎么学?一千八百年来,大大小小一千多个注家为之作注,有人将这些注家分为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和辨证论治派三派,有人将这些注家分为以经解经派、天人合一派、中西汇通派。搞得后学纷纷站队,掀起学派之争。于是又出来一些和事佬,倡导百家争鸣,百家共存,搞得后学无所适从,干脆不会学了。

       个人认为,学中医要学的纯粹,学伤寒,就不要把三焦理论、卫气营血理论、脏腑辨证理论掺杂进来,学温病就不要把六经理论掺杂进来,越纯粹,越不迷茫,越纯粹,学的越快。但是,纯粹是不是就要抛开阴阳五行,学成方证相应或者药证相应,值得商榷。

       伤寒论讲六经,不引入五行的概念是对的,但阴阳的概念本来就有,为什么也要抛弃呢?宋本《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在康平本《伤寒论》中为“辨太阳病”,说明脉证并治不一定是仲师本意,但三阳病、三阴病是被仲师认可的,非要说仲师不讲阴阳,似乎说不过去。《黄帝内经》是一本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合辑,相当于《汉以前中医各家学说合集》,以《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解读《伤寒论》不一定合适,但作为时间相隔最近的两本名著,彻底否定《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的联系,也不是正确态度。

       以阴阳为例,自从胡希恕胡老说了“阳气就是津液”之后,似乎成了金科玉律,不容辩驳。我认为胡老的意思应该是“津液是阳气的载体”,阳气附着于津液之上而运行。没有津液,阳气无法运行全身,没有阳气,津液就会变成水饮、痰饮,而不是“阳气=津液”,不然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就相当于“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阴、亡阳,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如果亡阴、亡阳可以阴阳自和,必自愈,后面少阴篇、厥阴篇就不必学了。

       再说,如果阳气就是津液,仲师为什么非要把阳气和津液分为两个概念?写论文凑字数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