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各省地级市溯源(十四):福建

 乐康居 2021-09-21

中国各省地级市溯源(十四):福建

李国军

怡然自得

来自专栏中国各省地级市溯源

福建同广东一样,时代越近,地位越高。但早期历史上的福建,可谓穷山恶水之地。乃至汉武帝同志费尽力气征服闽越之后,干脆把人口全部迁往内陆,再次抛弃。无他,福建和中原隔着武夷山,而且福建本身多山,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在农业时代的中国,实在是没有太多利用价值。

武夷山纵贯福建西部,将福建与江西分割开来;北部以仙霞岭、洞宫山、太姥山等山地,与浙江分割开来;南部以博平岭、凤凰山等山地与广东分割开来;东面是大海,和台湾隔海相望。而且福建的水系,除了汀江外流广东潮州之外,其他水系都在福建省内入海。因此,说福建是全国最为孤立的省份之一,也不为过。从三国时期吴国设建安郡到今天,福建的大小就没怎么变过。所变化的,无非是郡县越设越多而已。可见福建之孤立和稳定。

福建多山,临海,仅有的一点平地,都在河流入海口和山间的河谷地带。因此,粮食是种不出来多少的,人口承载能力有限。在农业时代,除非是其他地方战乱或是人口太多实在无法养活,否则一般人不会到福建去。

福建的水系,有五江二溪之说。其中闽江最长最大,又居于当中,所以闽江流域是福建的地缘中心,入海口的福州是省会,中游的三明、南平,都是地级市。上游的建瓯,就是福建的建字所指(福自然指的是福州。建瓯和福州也是福建最早设县的地方)。

闽江往北有敖江,入海口靠近福州;再往北有交溪,入海口在宁德附近。往南有木兰溪,入海口在莆田;再往南有晋江,入海口在泉州;再往南是九龙江,入海口在漳州,龙岩位于九龙江上游。这四江二溪,均在福建省内入海。福建所有的地级市,也都分布在这四江二溪。

最南侧是汀江,地处韩江上游,也是五江二溪当中唯一不在福建出海的,是古汀州府所在,入海口在汕头。也因此,汀江流域,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和福建其他地方的闽语区截然不同。

因为没有一条贯通全省的大河,而是分别入海,地域分割严重,因此,福建有六大民系之说:福州人(福州、宁德一带,讲闽东方言)、兴化人(又叫莆田人、莆仙人,莆田一带,讲莆仙方言)、闽南人(泉州、漳州、厦门一带,讲闽南方言)、闽北人(建瓯一带,讲闽北方言)、客家人(汀江流域,讲客家话)、龙岩人(龙岩一带,讲和泉州话差别很大的闽南语,受客家人影响较大)。

福建号称十里不同音,虽然都叫闽方言,但互相之间基本不能通话。哪怕是同一个次方言区的,比如泉州和龙岩,都讲闽南语,但基本上,互相听不懂。其中闽南语由于台湾的加持,最强势。闽东方言有省会的加持。闽北方言有悠久历史加成。莆仙方言在夹缝中求生存。而闽中方言和邵将方言,本来使用人口就少,在周围强势语言和普通话的冲击下,更是日趋没落。也因此,福建六大民系当中,直接把闽中和邵将忽略了。反而是把讲变了味的闽南语的龙岩独立出来了。

福建有这么多民系,这么多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呢?说到底,是因为福建本身多山,各地交流困难。如果是像河南一样,一大片平原,方言想不统一都难。而且各地汉族迁入的时间有先后,来源不统一,无形之中,又增加了文化的多样性。

福建对外交通的路线,走陆路,基本都是先沿着闽江(或汀江)而上,走到分水岭,找一个隘口,翻越武夷山,进入临省平原地带。最常用的线路有:1、沿着闽江上游的南浦溪,从建宁府浦城县翻越仙霞岭仙霞关,进入浙南衢州;2、沿着闽江上游的建溪,从建宁府崇安县(现在改名叫武夷山市)翻越武夷山分水关,进入江西上饶铅山(第二条出省铁路横南铁路走此线,1999年通车。合福高铁也走此线);3、沿着闽江上游的富屯溪,从邵武府光泽县,越过杉关,进入江西抚州资溪县(第一条出省铁路鹰厦铁路走此线,1957年通车);4、沿着闽江上游的金溪,从邵武府建宁县,越过甘家隘,到达江西抚州广昌县;5、沿着闽江上游的沙溪,从汀州府宁化县(宁化离汀江源头也非常近),翻越武夷山,进入江西赣州宁都;6、沿着汀江上游,从汀州府城长汀县翻越武夷山,进入江西瑞金(第四条出省铁路赣龙铁路走此线,2005年通车。后来扩能为赣瑞龙高铁);7、沿着汀江往下游走,从汀州府永定县、上杭县进入广东潮州梅州(第三条出省铁路梅坎铁路走此线,2000年通车。)。

传统福建八闽中的内陆四府都扼守在入闽通道上:建宁府,扼守浦城通道和崇安通道;邵武府,扼守光泽通道和建宁通道;汀州府,扼守宁化通道、长汀通道和汀梅通道。南平府,扼守上游诸溪交汇之处。

走海路,往北前往温州,往南前往潮州(当然,从陆路也可以前往温州和潮州,而且漳州诏安和宁德福鼎都叫分水关。沿海高铁即走此线路。但海路应该更省力)。往东可以前往澎湖、台湾。

早期的福建,和浙南、广东一样,都是越人的根据地。福建一带,称为闽越(这也是福建简称闽的由来。之所以称闽越,大概率是华夏族人玩的文字游戏,以示侮辱,就像蜀一样)。秦王扫六合,闽越奉表归附,仍旧实行羁縻。到了汉代,汉武帝发兵征服闽越,但因为交通不便,难于治理,直接把闽越之民迁往中原,取其民而弃其地,只在冶县(现福州)设了一个都尉甚至是侯官管理其地。其后,躲到山上的闽越遗民又重新下山,到了三国时代,吴国重新开始开发福建,多次征伐山越(和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样,都是为了增加人口和赋税),并流放了很多犯人到此,设立建安郡,下设9个县。

之后五胡乱华,中原汉人开始大规模涌入福建。永嘉之乱后,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迁入福建,史称八姓入闽。其中林、陈、黄、郑四姓据说来自河南固始。

南朝时期,汉人仍不断迁入,东晋孙恩卢循起义失败后,余种悉遁入闽。南朝侯景之乱以后,又有诸多贫苦农民逃入福建。是汉人入闽的又一次高峰。

唐初,闽广交界地区发生“蛮獠啸乱”,唐高宗派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8000多将士入闽平乱。是中原汉人第三次大规模入闽。而陈氏父子,也有来自河南固始的说法。陈元光,也被称为开漳圣王。

唐末王潮、王审知、王审邽兄弟率三万多汉人入闽,是中原汉人第四次大规模入闽。将士多来自河南固始。

除了这些大规模的迁徙,小规模的迁徙,从三国到唐代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也因此,隋唐五代期间,是福建的转折时期。此前福建编户稀少,文化落后。六朝、唐末中原战乱的时候,福建反而比较稳定。因此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入,上述四波入闽潮,就是其中最显著的。到了宋代,福建就已经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闻名于东南。可以说,唐末五代时期,土著的闽越(山越)和迁入的汉族,已经基本完成融合,现代意义上的福建人和福建文化已基本形成(元明清三代,漳州一带的畲族,被大量地融合,所以漳州统计人口在明代激增)。

这一点,从编户人口的增加也可以看出。南朝宋,福建人口只有3.75万。盛唐已经有五十多万。北宋有两百多万人,而到南宋,已经有三百多万。

而从另一个反面的例子也可以证明。唐代,福建是出产太监最多的省,而且大部分都是儿童时被贩卖为太监的。这在经济繁荣的省份是不太可能的。宋代开始,福建就不再盛产太监了。

因为汉人大多是从中原迁入的,因此,早期迁入的,多从闽北浦城、崇安一带入闽,因此闽江上游的建瓯和下游的福州,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后期迁入的,则多从赣南进入闽西,进而前往闽南,开发泉州和漳州。闽南语,就保留了很多宋元时期的汉语古音。更晚期的,则从宁化和长汀前往汀江流域和汀州府东部,逐渐融合成客家人。

到了宋代,福建又有另外的加成。因为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占领了,所以对外贸易转移到海上,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宋朝本身又是一个非常注重商业的朝代,泉州,就适时而起,一飞冲天了。当时的泉州港,是中华第一大港口。可能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港口。闽南弯道超车,把闽北和闽东斩于马下。这不奇怪,后来迁入的中原汉人,比早先迁入的,能带来更多的先进文化。闽北闽东已经被先来者占据了,后来者只能前往闽南。而且福州一带,受传统文化影响更深,重科举,农耕文化盛行。闽南大都是新移民,没什么传统负担,冒险精神更足,从而有后发优势,弯道超车。到了元代,泉州港更加繁华。直到元末波斯人作乱,方才逐渐衰落下去。

宋代的福建,已经是全国文化最发达的路之一。两宋进士,福建籍的占了四分之一。建阳同汴京、临安、成都,一起称为“四大印书中心“。尽管中原士人还歧视福建人,但其实有点酸葡萄心理了。同时福建也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路之一。比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这些中原核心地带人口还要多。明代也同样如此,福建按照人口比例,进士率位居天下第一。清代,福建与直隶、江南、浙江、江西、湖广六省同为科举大省(清代将推行科举之省份划分为大、中、小省)。

宋代以后,福建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开始大规模的向外移民(宋代已经开始了,潮州人可能大部分就是宋代从闽南移居广东的)。从明代(洪武年间人口接近400万)到清代(雍正二年,才只有143万人),人口甚至减少了60%以上。固然有明末抗清之故,但大部分人口应该是移民了,而不是被杀。闽南人前往台湾、海外,客家人前往广东。清初迁界禁海,对福建影响巨大,沿海居民无以为生,只能逃荒或者移民了。清代中期,人口开始爆炸,乾隆年间突破1000万;咸丰年间突破2000万。光绪年间,已经达到2683万人。粮食完全无法自给,只能更大规模的移民了。民国期间,战乱频发,移民人数更多。到1947年,福建就只剩下1106万人了。比光绪年间少了一大半。也因此,在福建,没有几个海外亲戚,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胡建人。

建国以后,因为面对台湾,长期处于对峙前线,而且闭关锁国,所以福建陷入低迷。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福建重新焕发第二春。目前的人均GDP,仅排在北京上海江苏之后,位居第四位,比大家印象中的浙江还要高一名。

福建的省界非常稳定,而且传统时代,福建的行政区划一直非常稳定,变化不大。

清代福建区划

从宋代福建成为一级行政区开始,福州、兴化(莆田)、泉州、漳州、汀州(治长汀)、建州/建宁(治建瓯)、邵武、南剑州 /延平(治南平),八府治闽,这八府一直沿袭到清末,相当稳定。因此福建被称为八闽。其中福州占据闽江下游和敖江、交溪流域;莆田占据木兰溪流域;泉州占据晋江流域;漳州占据九龙江流域。建州和邵武,一东一西占据闽江上游,扼守中原中原入闽通道;南剑州占据闽江中游;汀州占据汀江流域,扼守赣南入闽通道和从闽入粤通道。非常符合地缘规律。泉州和漳州,一般合称闽南。而福州称为闽东。

明代,福宁(宁德地区)升为州,清代升为府。但宁德地区平原面积太小,到现在,也是福建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之一。文化上,也完全受福州影响。

清代,永春和龙岩升为直隶州(雍正年间,福建总督郝玉麟上疏朝廷,称“泉州府、漳州府俗悍民刁,健讼好斗,所辖地方太广,实有鞭长不及之虑,应各设直隶州,互相分理”。清廷根据其建议,将原泉州府属的永春县升格为永春直隶州,下辖德化、大田二县;将原漳州府属的龙岩县升格为龙岩直隶州,下辖漳平、宁洋二县。永春州扼守晋江上游;而龙岩州扼守九龙江上游)。

鸦片战争以后,厦门开埠,设立租界,开始崛起。

建国后,发展重工业,兴起了三明。

而邵武府和建宁府,直接被延平府吃掉了。也不奇怪,传统农业时代,建宁和邵武这种扼守交通要道的内陆地区,可能还有一席之地(比如明代,建宁是福州外的第二大府)。大航海时代之后,沿海地区崛起,人口激增,建宁和邵武,存在的价值就很弱了(尤其是和平年代)。从现在的人口来看,合并了邵武和建宁的南平,也只有两百多万人,是福建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之一(泉州有八百万人)。

唯一的客家人聚集地汀州府,民国末年就被拆分,共和国时期也没恢复。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家有一个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伙伴。主体部分并给了龙岩州(北部并给了三明)。

永春州重新回归了泉州,毕竟,这点距离现在来说很近了,鞭长可及。

因此,现在的福建,变成了这样:

福建政区图

福州:毫无疑问,福州是福建的地缘中心,扼守福建第一大河闽江入海口。福州也是福建最早设县的地方,称冶县。州郡名称,或叫闽中郡,或叫晋安郡,或叫闽州。后来因为境内有山名福山,唐代中期改称福州。福州自古以来,就是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尽管也靠海,但和闽南相比,似乎更传统一些。

莆田:扼守木兰溪入海口。宋代开始设兴化军,一直沿袭到现在。而莆田地名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一说是浮田的谐音,意思是从海里浮上来的。

泉州:扼守在晋江入海口,南朝梁开始设南安郡。隋代又改为县。唐初设武荣州,后来改名泉州(其实刚开始的泉州,设在福州;现在的泉州叫武荣州。后来泉州改名闽州,武荣州改名泉州)。之所以叫泉州,据说是福州有泉山,泉州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当然,早期的泉州州治,在南安丰州镇。那时的泉州市附近乃一片荒芜,坟冢垒垒。一直到唐朝开元六年(718年),经济发展,方把南安县分出东南之地,设立晋江县,把州治迁到现在的泉州市来。

漳州:扼守在九龙江入海口。唐代开始设立漳州(改郡时,称漳浦郡)。到明朝隆庆开关,指定漳州月港为唯一的私人海外贸易窗口,漳州进一步发展了起来。沿袭至今。唐代陈政开漳时,曾经渡云霄江,指着江水对父老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因改云霄江名为漳江。州因江而得名。

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号称福建四大平原。

厦门:主体是九龙江入海口的厦门岛。历史上归泉州管辖。明代实施海禁,厦门逐渐成为走私贸易的主要口岸。清代,福建所有出海之船,必须由厦门港出发。厦门进一步发展起来。到鸦片战争以后,开辟为商埠,从此快速崛起。一直沿袭至今,并在大陆侵占了泉州和漳州不少地方。至于厦门为何得名,众说纷纭。但源自当地方言的可能性比较大。

宁德:扼守在交溪入海口。明代升为福宁州,清代升为府。沿袭到现在的宁德地区。整体区域没变,但治所从霞浦搬到了宁德(中间还有一段时间设在福安)。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宁德貌似比霞浦和福安要更好一些。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闽析长溪县宁川乡与古田县感德乡置宁德县,取宁川、感德二乡各一字得名。

南平:地处闽江上游诸溪交汇之处。南唐时设剑州,后改名南剑州。元代将南剑路改名延平路。治所一直设在南平。建国后成立南平专区。沿袭至今。不过最近,把市政府从延平区搬到了建阳区,可能是因为延平区面积比较狭小,发展空间有限,而建阳区空地和平地比较多。而且延平区过于靠近南部,而建阳区的位置正好在南平的地理中心(其实建瓯也不错,而且更有历史积淀)。市府搬了,再叫南平市,有点名不副实。建议改回最早的名字建州市(最早闽北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没分家之前就叫建州)。这样不但有历史感,下面各市没意见,对外介绍时也方便传播;建州,福建的建。南平为吴国平山越后所起,意思是平定南方。

三明:地处闽江上游沙溪流域。建国后兴起。新中国建立后,福建苦于没有重工业,因此决定建立重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和台湾太近,不安全。因此选了半山腰的三明,建为重工业基地(钢铁、化肥、水泥、煤炭等)。后来变成了地级市。三明,是合三元和明溪两县而成。

龙岩:地处九龙江上游。清代因离漳州太远,而械斗严重,分漳州而建。民国期间设立督察区,驻龙岩。建国后设立龙岩专区。沿袭至今。汀州府的大部分县,都划给龙岩了。还是挺可惜的。要不然,福建也可以大打客家牌。

这其中,泉州、厦门、漳州所在的闽南,影响最大。台湾四大民系,占据一多半的,都是闽南人。话说台湾为什么会是闽南人居多呢?从地图上看,从闽东、闽南移居台湾的距离差不多啊。不奇怪。一是因为闽南和台湾之间有澎湖作为中继站;二是台湾的开发,是从南往北的,早期的台湾府城,都是在台南附近;三是闽南人移居福建较晚,不像福州一带,安土重迁的思想比较严重。

农业时代,福建的战略地位无足轻重,充其量作为一个后花园。但海洋时代,福建就是关键先生了。突破第一岛链,东出太平洋,福建首当其冲。进窥东南亚,福建也是门户所在。更何况,台湾问题悬而未决,福建就更责无旁贷了。不但是地理位置,也是文化上的需要。毕竟,有那么多闽南人在台湾和海外。

发布于 6 月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