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矛盾论》谈岩土工程的基本工作方法

 悠游2019 2021-09-21

近日细读伟人的《矛盾论》,给笔者以深刻的感悟,由此想到从事的岩土工程专业,深觉矛盾论的博大与精深,使笔者不由得依据原文写下这篇文章。

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其主要特征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在事物自身上也表现为主要和非主要两个方面。这是贯穿一切事物的本质属性,它推动着事物不断从一个阶段向更高一级的阶段不断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岩土工程也概莫能外。

  唯物辩证法主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岩土工程学科的建立虽然只是近几十年来的事,但它的雏形与萌芽却历经了上万年或数千年。上万年前的古人在洞穴中采用石铺地面提高了其居住条件时就已经十分满足,几千年前的民夫采用烧制的砖、加筋的夯墙成功建造长城时就已经达到了建造目标。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并没有岩土工程的概念,他们只是通过本能或一些简单的经验总结或理论应用就能满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工程需要,这时事物的矛盾相对并不突出。但随着工业革命,乃至几十年来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原有人们从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建设需要时,事物的矛盾变的越来越突出,这种迫切解决内在矛盾的需要最终导致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破茧而出,它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其它相关联学科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促进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建立。没有其它相应学科发展,岩土工程学科的诞生或许会推迟很长时间。
  一、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岩土工程作为事物的一份子,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矛盾的产生。而这个矛盾最主要的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理论与实践作为岩土工程的两大支柱,它们之间的矛盾不但相互促进了彼此的发展,也共同促进了岩土工程的发展。在岩土工程的发展史上,往往存在先实践后理论的情况,这就倒逼了理论的产生。而理论的产生,又有效的指导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岩土工程的生命,人们只有在不断解决岩土工程矛盾的过程中才不断的发展了岩土工程学科。伟人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应用理论是虚无的理论。因此,理论与实践在岩土工程中虽然存在矛盾的普遍性,但两者之间相辅相承,互为因果的关系。

在解决岩土工程问题中,不同人的思想往往是有差异的,它反映了各人解决矛盾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矛盾反映了人的主观思想,客观与主观矛盾相结合,共同促进、协调,就可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同样一个岩土工程问题,偏重理论的高校老师与偏重实践的工程师就会由于看待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这就是客观与主观矛盾的正常反映。但如果能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就会在理论与实践上更好的解决对应的岩土工程问题。有且只有掌握这个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而不是管理者的武断打压或执行者的闭塞固执,才能正确而有效的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才能推动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

二、矛盾的特殊性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这些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质上互相区别的。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们也不了解研究当前具体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
岩土工程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就在于其存在有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从事岩土工程工作时,必须在各学科具有的矛盾普遍性,乃至土木工程学科矛盾普遍性的基础上,准确的掌握岩土工程这门学科所独有的矛盾特殊性,这样方能针对性的处治岩土工程问题。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土木工程学科中往往多存在与岩土体或多或少的交集,从而造成有些其它如线路、桥梁、隧道等学科的同志,或者一些曾从事过一些类似工作的管理同志,在对待岩土工程问题时指手画脚,把一些表面现象当作事物本质高谈阔论,甚至是是贬低岩土工程学科。这种只看到土木工程学科大平台上的矛盾普遍性,但忽视了岩土工程的矛盾特殊性的教条主义做法,实是阻碍岩土工程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但也的确在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认识事物和各学科矛盾普遍性的基础上,应认真研究认识各事物和各学科所具有的矛盾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一个事物,一个学科有别于其它事物或其它学科的特殊本质,才能具体问题的处理时做出符合矛盾普遍性基础上的矛盾特殊性针对处治。那种多面专家是要不得的,哪怕是高如院士神级人物,如果成为跨学科的多面专家,也是会让人诟病的。其实目前社会上对院士的一些不佳言论,又何尝不是类似原因造成的。
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他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把它变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他们不懂得人类认识的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在工程实践中,有些教条主义凭惯性、凭经验,躺在以往的功劳薄上吃老本,阻碍理论和技术的革新进步。历史上甘为人梯者虽然不在少数,但横行霸道者也不在少数。有些同志懒于思考、懒于实践,稍听到一些与自己以往理念或经验有差异的东西,便极力抵触甚至抹杀,这是他们忽略兼听则明的优良传统,忽略矛盾是发展变化者的基本思想,也就是说忽略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这样是不能有效解决矛盾问题的。必须要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去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部规律,从而有效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条主义者常常对待问题采用僵化的、主观的态度,这就导致矛盾的解决往往停留在事物片面和表面,解决问题缺乏深度,一叶障目。这种不能采用发展的、客观的看待问题的思想,在解决问题时也就受到了很大限制。譬如有些专家处治地质灾害,怕苦怕累怕爬山,不愿深入现场一线调查病害的每一个细节,手搭凉棚瞭望式的调查时有发生,这种缺缺乏“望、问、闻、切”环节的病害诊治的做法,全凭病害的普遍性理念解决具有特殊性病害特征的做法,怎么可能有效的处理复杂的地质灾害呢。

不同性质的矛盾必段采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发展者的矛盾必段采用利用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解决。也就是说,矛盾的解决,要在认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相互关联的特殊性基础上,还需依据事物的发展规律采用发展观的方法解决。这就要求岩土工程的从业者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掌握事物矛盾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这样就才能有效的解决岩土工程问题。

岩土地工程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特点,解决岩土工程不但要依据现状,还要兼顾到工程在使用期限内的发展变化,继而才能提高可靠的工程处治方案。那种只看到眼前,而忽略使用期内岩土体性质变化可能导致的新的病害发生的工程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是由于有些矛盾可能暂时缓解或阶段性的解决了,但随着时空的转换,有些新的矛盾就可能会突出来。这在富水滑坡治理中由于忽略水的治理而在一段时间后导致滑坡复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岩土工程的“时效性”还表现在处治措施的及时性。有些岩土体问题在当前状态下所提出的处治方案是合理的,但由于长期搁置而没有及时进行工程实施导致病害规模扩大和原处治方案不再有效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这就是说,在矛盾的解决中,要紧紧依据矛盾所处的环境而进行及时处理,防微杜渐,这样解决矛盾所花费的成本也要低得多。否则随着时空的转换,矛盾将可能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高级阶段,这时再进行处理将极大的提高了相应的成本。因此,解决事物的矛盾一定要在基于现状的基础上,贯彻“治早治小”的理念方为上策。

四、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事物构成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往往造成矛盾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这就要在解决事物的矛盾问题时需区别对待构成事物矛盾中的主要问题和非主要问题,而不可在解决矛盾时面面俱到,一视同仁。否则由于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而加剧了解决问题的曲折性,甚至是失败。所谓“擒贼先擒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滑坡病害应急抢险中,首先解决滑坡的临时稳定是当务之急,是最主要的矛盾。因此抢险时应依据滑坡的特征、诱因和危害对象等提出暂时稳定滑坡的对策。而如果在应急时没有抓住病害的主要矛盾采用大水漫灌式的平衡对等病害中的各个矛盾,或忽视了滑坡的主要矛盾而对次要矛盾进行抢险,就可能造成工程的极大浪费,甚至是失败。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矛盾存在可能转换的特性。即在一个阶段作为主要矛盾的方面,在事物发展至一定的阶段时就可能转换为非主要矛盾,反而非主要矛盾就转换为主要矛盾。这种事物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转换,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各方力量增长或消减情况的反映。譬如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工作之特长隧道、特大桥往往可能是控制工期的主要矛盾。但随着项目的进行,工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大型滑坡复活,或地质选线偏差导致大量工程滑坡发生,反而往往造成路基工程成为了控制工期的主要矛盾,取得了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支配地位,这在从事管理同志之间应该感受更为深刻,这就是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相互转换的一类典型案例。这也说明了主要矛盾只要认真对待就可能演变为非主要矛盾,而非主要矛盾如果处治不当,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在性质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其成为主要矛盾的关键推手。也就是说,态度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只要认真+坚持,就没有干不好的事。

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无处不在,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对统一的形式在的如生与死、敌与友里与外等一样,失去它们之间的一方,另外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的可能没有敌人也就无所谓朋友的概念,没有朋友也就没有敌人存在的必要没有里外就失去了相对性没有外也就没有里存在的依据。但这种对立统一是有条件的,可以互相转换的,敌人也可在条件适合时转变为朋友,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说的其实就是对立统一的概念。

理论和实践是岩土工程的两大支柱,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得出规律性的东西,继而将其抽象就上升为理论,岩土工程中太多的理论与公式来源于实践就是佐证。反过来,理论又可以指导人们更好的进行工程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就不可有今天宏伟的岩土工程大厦。因此,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关系,继而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这也是由岩土工程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其实,土力学的奠基人太沙基就是一个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师。

作为矛盾斗争是其贯穿发始终的主线,没有斗争就没有矛盾,这种斗争往往促进了对立方的不断发展。正如有矛,才有了盾,且呈现矛、盾相互促进发展的结果。没有苏秦的联横,也就没有张仪的合纵。没有导弹的发展,也就无所谓反导系统的建立。一旦矛盾的斗争中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正所谓人常说同行是冤家,正是说明了斗争是永恒的。只有外部因素威胁到他们共同生存时,同行的联手统一才有了存在的基础。其实在一些技术争论中就往往会发现高校的理论派往往可以找到共同点,相反,工程的总工派在争论往往可能更容易联合起来对理论派争论。理论派说工程派缺乏理论计算而只会拍脑袋,而工程派又会说理论派只会列了一大堆虚无的理论。其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更好的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之道。

综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生命的象征,岩土工程也不例外,一旦失去了矛盾,岩土工程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合理的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针对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依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采用发展的眼光处理各自不同的事物,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岩土工程也概莫能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