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可能发生的变化

 陈林细谈教育 2021-09-21

“双减”看起来是“减作业”“减校外培训负担”,但应该会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引发更深层次的变化,首先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了。以前,可能还有“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怠惰思维,现在课外不许补了,考试也不许排名了,很多机械性的冷制度将被取缔,很多“硬”的强迫性的要求可能会被认为“非法”了,那么,我们只有从“热”“软性”“非暴力”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以为,这首先要思考的,便是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永远都是主阵地。

首先,课堂教学可能要引起对作业的更大重视。其实不容争辩,课堂教学与课堂作业不匹配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课堂上教的是一个内容,然后作业又是另一个内容,这有时让孩子会无所适从;另外,即使与作业匹配,但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照。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可能要对“作业”格外重视,作业,是一种对学习的评价,教什么,就做什么作业,而且还要通过作业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更加重视对作业的研究,以即将做的作业为基础进行备课,从而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引导孩子的学习。

其次,课堂教学可能要在内容上更加重视知识的结构性。笔者是语文教师,有一些体会,在语文课堂上,与孩子互动得开心了,往往会天马行空,滔滔不绝,以至于忘记了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备课时所设定的内容。“双减”背景更加重视“五育并举”,所有科目将会是重要的,所以,不要想着去通过别的科目的课来赶进度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更要重视完成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结构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从另一个方面减轻了孩子的负担。

第三,课堂教学可能更要重视设计力了。所谓设计力,就是通过设计让课堂更具有美感,更有节奏性,让课堂真正成为一种既有智力挑战,又颇感放松的旅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孩子的学习心理,根据“建筑美学”的一些原理,来对课堂进行设计了,比如,在课堂中突然引发一些智力冲突,或者突然设置一个小目标,亦或者突然设置一个小奖赏等等,这些都可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内容必定会更有强度,而这个强度,也只有通过“设计力”来消解,从而让课堂更加柔软,更加具有实实在在的“爱”。

课堂教学的效率、艺术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在“双减”背景下,这一主阵地的建设可能更会成为大家一起研究的内容,我们自己也深有体会,孩子对教师的爱,对学习的爱,往往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被激发出来的。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