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奇妙游里的诗词烙印!

 主播晓峰 2021-09-22

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吧,

从昨晚到现在,

《河南中秋奇妙游》刷足了存在感,

一秒变身热搜收割机!

鹤舞长空,水墨交融。

时空相遇,古今对话。

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大秀,

一个跨越千年的非遗舞台。

如何评价《中秋奇妙游》?

还用评价?

YYDS啊!

65分钟的节目里,

我们看到了中华文脉,家国情怀,

风骨清韵,人间烟火,

以及令人沉醉的东方浪漫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在晚会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要说最厚重凝练的,必是诗词。

中秋奇妙游里的诗词烙印

Mid-Autumn Festival

01

《秋月稷》

“九月筑场围,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出自】《诗经·七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有黍稷早晚稻,有粟米麻豆麦。开场节目《秋月稷》,取秋、月、稷三重意象,融合舞火龙、打铁花、击鼓、高跷等驱邪避疫和民间庆典的活动形式,在中秋月圆时庆祝丰收的喜悦。

其中展现的“铜梁龙舞”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飞舞的炙烈铁水,遥看似是雾中花,可谓“鼓乐齐欢叹舞龙,烟花绚烂闪夜空”,人们也以此祈祷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02

《鹤归来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自】刘禹锡(唐)《秋词》

高洁、优雅、长寿的鹤,素以祥瑞著称,于中秋之夜,借明月清风,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鹤归来兮》拟鹤清雅修美之形态,借鹤祥瑞祈福之意蕴,将文人墨客笔下鹤的仙风道骨、标致高逸、刚柔相济融合得恰到好处,可领略李白笔下“背风振六翮,对舞临山阁”的充盈张力,可感受邵宝“风羽九逵能抗晚,野心万里欲横秋”的苍劲沉稳,亦可意会白居易“谁谓尔能舞,不如闲立时”的清远闲放。

03

《少林》

“少林千载寺,少室一房山。”

【出自】弘历(清)《少林寺作》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是属于江湖的“风林火山”;达摩面壁,武僧救主,习武修德,止恶扬善,这是属于少林的脉络传承。

江湖从不平静,人心自古难全,我们记住的绝不仅仅是“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自足,更应是一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人生大义。

04

《墨舞中秋贴》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出自】陆游(宋)《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中秋贴》,雄迈飞动,行草相杂。陆放翁言:写草书如同行军打仗,酒如军中旗鼓,笔似战士刀枪,势如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在《墨舞中秋贴》中,气吞山河、气韵贯通的《中秋贴》被舞蹈家“活”化,幻化出一首无言的诗、一支无行的舞、一幅无图的画、一曲无声的乐。

05

《东都行者》

“不困行苦过人表,岂得光流法界明。”

【出自】玄奘(唐)《题西天捨眼塔》

长河落日圆,驼铃声声响,自东都洛阳出发,西行往返十七载,带回并译出佛教经律一千余卷的唐玄奘,曾谓“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

经风霜雨雪,过刀山火海,历万千苦难,数几轮秋月,悲悯万物、渡法众生,终得法界光明。

06

《豫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出自】张祜(唐)《筝》

高亢激昂的唢呐,柔美清澈的箜篌,悠扬典雅的笛萧,淳朴秀美的古筝,可刚可柔的三弦,圆润醇厚的阮……芳音婉转动心魄,民乐诉情耐人磨,明月照清辉,天涯共此时。

这些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乐器与演奏,在紧随时代流行趋势的全新编曲中,展现出别样的活力与能量。与此同时,更腔调十足地展示了河南元素的潮范儿与科技感!“豫见”河南,也听见河南!听见河南,更爱上河南!

07

《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出自】老子《道德经》

太极本自无极而生,有阴阳之两仪,有动静之玄机,一气一法一妙境,包罗世间万物之象。

《和》以太极文化为载体,结合最古老的簧管乐器“笙”,开合之间张弛有度,吹吸之间恰似阴阳,与河图洛书、易经八卦、道家文化皆有一脉相承的贯通,蕴藏着中国古老哲学的大智慧。万物万象,皆由“阴阳相动”起,皆为“和合相生”故。

08

《若思念便思念》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杜甫(唐)《月夜忆舍弟》

一念秋风起,两处相思长,秋天是个适合思念的季节。历史南迁的客家人,根在河洛,其文化脉络中至今仍保留着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

周深一首情之所至的《若思念便思念》,曲调悠婉辽远,虚实相得益彰,不觉让连着血脉的民族情系、根植故乡的南北思念,悄悄蔓延在人们的心念之间,让人不由生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期盼“人若思念便思念,终会相见”的圆满。

09

《广寒宫》

“月娥来自广寒宫。步摇环珮丁东。”

【题目】张抡(宋)《画堂春》

俏皮可爱的嫦娥与洒满清辉的月球,于天地间,在虚实中。

神话与现实、古典与现代,中国人的浪漫想象与历史发展的璀璨现实,正是《广寒宫》这个节目想传递给人们的古今脉络,不由让人感同身受苏东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仰天长问,也不觉被张若虚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拉长时空纵深感。而这些,都恰巧与当今的探月宇航员达成了一场完美的隔空对话。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

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是河南晚会内容创作的源动力,

也是河南展现给大家的文化精华。

昨晚的《中秋奇妙游》晚会,

你最喜欢哪个节目?

留言跟我们说说吧!

来源:私家车999

编辑:My Radio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