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眼科:上睑下垂

 苏旺0 2021-09-22

上胞下垂

本病是指上胞提举无力或不能自行提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物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之上睑下垂。

[病因病机]

一、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心脾阳虚,主肌无力。

二、脾阳虚,中气不足,主肌无力。

本病先天性者,属命门火衰,导致心脾阳虚。心神无力支使于目之开合,脾阳虚无力主肌肉,故双眼上胞下垂,不能抬举。另有后天性者,多由脾阳虚中气不足,或风痰乘虚阻络,以致肌肉失养而抬举无力。此外,由外伤、肿瘤等亦可引起,未纳入本节讨论。

[临床表现]

属先天性者,患者自幼即双眼上胞下垂,终日不能抬举,视物时需仰首举额张口,甚至须以手提起上胞方能视物。日久则额皮起皱褶,眉毛高耸。

属后天性者,双胞下垂,上午轻下午重,或休息后减轻,劳累后重,重者可伴有视一为二、身疲无力、吞咽困难等症。注射新斯的明后症状消失或缓解。

[诊断依据]

一、睁眼向前平视时,上胞遮盖黑睛上缘超过2毫米,甚至遮盖瞳神。

二、单眼上胞下垂者,患眼睑裂宽度小于健眼。

三、双眼上胞下垂者,具有额部皮肤皱褶、眉毛高耸的特殊面容和仰头视物的特殊姿态。

[辨证论治]

对先天性者,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然对轻症或不宜手术者,可采用中药试治。对后天性者,除辨证用药内服外,应重视针灸疗法的应用。

一、内治

(一)命门火衰脾阳不足

[主证]自幼双眼上垂,无力抬举,视物时仰首举额张口,或以手提睑。

[证候分析]命门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元气之所系。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则脏腑、经络阳气不足。脾阳不足,约束失养,睑肌无力,则胞睑垂缓难睁。是故命门火衰,导致脾阳不足,可引起上胞下垂。

[治法]温肾阳,益化源。

[方药]右归饮加减。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培补肾阴;肉桂、附子温肾阳,补命门之火,且助脾之阳;杜仲强肾益精,炙甘草补中益气,加人参、白术则可助附子温补脾阳,共达补命门,助脾阳之功。

(二)脾虚失运中气不足

[主证]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症重者,眼珠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并有周身乏力,甚至吞咽困难等。

[证候分析]“约束”为肌肉之精,脾主肌肉,今脾虚中气不足,脾阳不升,睑肌无力故上胞下垂,眼带失养则眼球转动不灵,因脾不转输精气于四肢,故身疲乏力。咽主通利水谷,脾胃阳气虚,故吞咽无力。午后阳气衰,故症状较午前加重。

[治法]升阳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补中;当归补血,陈皮健脾行气,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共奏升阳益气之功。

此外,也有因风痰阻络引起本病,症见上胞下垂,眼球转动失灵,目偏视,视一为二,舌苔厚腻,脉弦滑。可选用正容汤加减。

二、针刺疗法

攒竹透睛明,鱼腰透丝竹空,太阳透瞳子醪,并配用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神经干电刺激疗法

取眶上神经与神经刺激点(位于耳上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即面神经的分布点),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每次20分钟左右,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

四、手术疗法

先天性上睑下垂,可考虑手术治疗。

[转归预后]

本病两种类型皆病程漫长。先天性者,除造成视物困难及影响仪容外,其他危害不大。

但后天重症肌无力引起者,病情逐渐发展,若全身症情得不到控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文献摘要]

一、《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复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

二、《目经大成·睑废》:“众人皆醒我独醉,众人皆醒我独睡。讵知非睡亦非醒,目睫一交永函闭。急闻客自远方来,手攀上睑向明开。宁愿能开不能闭,定睛看杀可憎才。”

眼睑下垂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性上眼睑下垂,多因上眼睑提肌先天薄弱、乏力,亦可因动眼神经先天发育欠佳所致。

后天急性上眼睑下垂的患者,多因外伤所致;后天慢性上眼睑下垂的患者,多由重症肌无力引起,具有晨轻夜重、休息时轻、劳累后加重的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上睑肌或第三神经核发育不全;动眼神经麻痹;无眼球、小眼球、萎缩眼球所致,此外还包括癔病性的上睑下垂等。

中医学“五轮八廓”学说认为“眼胞属脾”,肉轮。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则提睑无力,而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少不能养筋则筋肉弛缓,眼睑失去其约束之力而见眼睑下垂。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眼睑下垂的方法,仅供参考,还请就医辨证施治。

1.艾灸三阴交

《眼科锦囊》:上睑低垂轻症,灸三阴交。

治疗方法:取双侧三阴交穴,笔墨点之,坐点坐灸,卧点卧灸。将艾条一端点燃,艾火距穴2厘米~3厘米,此位置要求基本恒定,以使艾热集中,利于艾热渗透入穴位及使温热感循经感传,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5~10分钟,可先灸一侧,再灸另一侧,也可两侧同时施灸,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治疗结果:经10~36次艾灸,痊愈30例,显效5例。

(来源《江西中医药》原作者张永臣 )

2.艾灸百会、涌泉

某院收治50例眼睑下垂患者,男32例38只眼,女18例20只眼;发病年龄40-60岁为多,最小1岁,最大73岁;病程最长两年余,最短4天。 

治疗方法:取穴百会、涌泉 ( 双 ),选准穴后,取一厚度为0.2厘米的姜片放置百会穴上,然后以艾绒一小摄放在姜片上点燃,嘱病人闭目静坐,如觉热甚,可稍移动姜片。灸完百会穴后,再薰灸涌泉穴 ( 双 ) 。每次灸15分钟 , 每日2次 , 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1个疗程痊愈者26例( 上胞抬举有力,眼珠转动灵活,自觉症状消失,视物正常,停灸后无复发 )。有效24例( 自觉症状部分消失,上胞抬举略差,眼珠转动好转,视物接近正常 )。两个疗程后全部治愈。 

(来源《国医论坛》原作者吴春光等人)

3.直接灸

某院收治36例眼睑下垂患者,男9例,女2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9岁。病程从半年至7年不等。

治疗方法:取双侧的阳白、足三里、三阴交。全部6个穴均采用直接无瘢痕灸法,每穴灸5壮,壮如黄豆大,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治疗过程根据疗效逐渐减少原用药剂量,直至全部停药。

阳白为足少阳、阳维之会,此为局部取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为补益气血的第一要穴。《铜人》谓其“诸病皆活”。

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会,《眼科锦囊》有云:“上睑下垂,轻症者灸三阴交。”

治疗结果:痊愈者8例,均为病程短,年龄较轻者;好转24例,另有4例无效。

(来源《灸法集萃》原作者 连远义)

小 结

特别是婴幼儿,一旦发现眼睑下垂,还请及时治疗,耽误日久会影响孩子诸多方面的发展。

本病患者除了眼睑下垂外,往往伴有其它症状,或腰膝酸软、或体弱乏力、或怕冷、或肢体麻木、或大便糖稀、或食少纳差等,为了治疗更有效果,请辨证施治,单取1-2穴施灸效果偏差,综合治疗才会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