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重头戏当然是中秋诗,可惜曹雪芹没能写完贾宝玉、贾环和贾兰三人的中秋诗。反而是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非常精彩。
中秋夜史湘云和林黛玉联诗,堪称妙笔。二人都是才思敏捷,才情出众之绝代佳人。平时诗社作诗和联诗,也是各有胜负。如今偏要联诗一较高下,真正有意思。 中秋夜联诗,主要体现两个客居在贾府的表小姐,同样无父无母,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旁观贾家团圆背后的某些不可言说的龃龉,生出的感情共情。 一大家人团圆时不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到失去后才会孤寂落寞。黛玉和湘云“同是天涯沦落人”,借诗抒怀,不免走向悲怆。 这个中秋节,也将是二人最后的一次互相慰藉,不久的将来,她们将各奔东西生离死别。 整首联诗非常长,就不一一引用。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句,还是要说道说道。 争饼嘲黄发(林),分瓜笑绿嫒。 香新荣玉桂(史),色健茂金萱(林)。 “争饼”是指月饼。 “分瓜”是指西瓜。 “黄发”是指老人。 “绿媛”是指少女。 “争饼”“分瓜”,其实有暗示分利的意思。既是二人寄人篱下的处境。也说清贾府几房的明争暗斗。更暗示贾家与皇帝争权夺利的危险境地。两句诗背后还有隐喻不提,表面却写出中秋夜宴的热闹情境。 可怜二人只能眼看着他人的兴,慨叹自己的亡。心情注定兴奋不起来。就算史湘云的豁达,也不过是强打精神,只为不引出林黛玉的悲伤情绪。 “玉桂”代指月亮。 “金萱”代指母亲。 借二人孤寂的联诗,对照出贾家人热闹赏月的景象。史湘云说犯不着替“他们”称颂,指她们无父无母,也没机会祝福母亲长寿。又将中秋节背后的末世景象揭开,贾府危机随时来临,贾母福寿将至终有树倒猢狲散。 “赏罚无宾主(林)。吟诗序仲昆(史),” 林黛玉始终有绕不过去的寄人篱下情怀。要说她的病缠绵难治,药石罔效。主要原因就在于她被贾府收养的现实,与史湘云客居不同。 寄人篱下的悲剧催生出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林黛玉越发的表现在身体上。前有秦可卿的古怪病症,后有香菱的血竭之症,加之晴雯的一气而死,其实都属于“荷枯藕败”的征兆。 “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史),” 史湘云的两句诗的收和起,妙在“棔”字和“秋湍二字上。 “棔”,《广韵》合棔,木名。一名合欢。《崔豹·古今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辄自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林黛玉顿足叫好,实在是“棔”字极为适合十三元的韵,且意境高雅。被史湘云得了去不说,竞还有余力写好的。 “秋湍”是写月色倾泻,犹如秋天冰冷的溪水,湍急的从石缝之中倾泻而出的喧腾。将月光由静带动,也是史湘云性格英豪阔大的体现。 “寒塘渡鹤影(史)。冷月葬花魂,(林)” 将中秋月夜的气氛推向了清冷的至高点。情境、意境都是最好。 “寒塘”可看作“湘江水逝楚云飞”的史湘云悲怆结局。 “鹤影”也是鸟魂,呼应了林黛玉的“花魂”。 “冷月”是双关语,既是指八月中秋林黛玉之死,与《牡丹亭》杜丽娘一样。也是指她的死亡与帝王有关。《红楼梦》的日月分指太上皇和皇帝。要结合贾元春不同意宝黛姻缘的立场去理解。 “花魂”是林黛玉之死的象征。《葬花吟》有 “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与今日之诗前后呼应了。 只可惜林黛玉的“葬花魂”确实太悲凉。以至于旁听的妙玉不得不出声打断了她们,并邀请二人去到栊翠庵休息。由妙玉煮茶待客,并为之续写余下之诗。 妙玉煮茶待客也要注意。上次刘姥姥来时,体己茶没有带史湘云。是因为妙玉和钗黛二人都是在贾府寄人篱下生活,对刘姥姥同仇敌忾,史湘云不是。而这次三人又聚,则因为她们都是无父无母的失怙之人,同病相怜。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妙玉的诗,将林黛玉的悲凉引导向了希望。中秋月夜一过,随着钟鸣和鸡唱,新的一天开始。人们又振奋起来。 中秋节年年都有。可是今日之团圆未必有他日再次团圆,有些人是再不能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点赞、收藏、转发和赞赏一样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