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有两仪,分判阴阳。 阳者,阴之进也,阴者,阳之退也。 阴阳分则进退明矣,遂有天地万物。 宇宙洪荒,上下四维,地火风水,天雷山泽,蛇虫鸟兽,而人为万物之灵。 是以太上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人三才,天地为阴阳本气,而人居无常。 天行健,乾道自强不息。 地势坤,坤道厚德载物。 乾坤之间,幻化无常,是为人道。 天地生万物以养人,而人无一德以报天地,人生于天地之间,欲穷天地之造化,得天地之瑰宝,而无天地之功德,是以群魔顿生,妄念自启,追名逐利,自作自受。 孟子论得道失道,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诚哉斯言,孟子真圣人也,志士仁人岂能不谨遵其教。 然论人之穷通寿夭,祸福利害,则另有玄机。 得人数不如得地数,得地数不如得天数。 人欲成就,千辛万苦;天要行事,易如反掌。 细微之事,人定胜天;生死富贵,天定胜人。 四柱命理,财官之学也。 以阴阳为根本,究人道之无常。 以天地为启发,穷世俗之奥妙。 是有五行,曰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然五行生克亦有阴阳之辨,木虽生火,木塞则火熄,金虽克木,木坚则金缺。 此非一家之言也,人世纷杂,亦如此也,往日同舟共济,如今势如水火,无他,时过境迁,时移世易,形势异也。 论命之术,首重气象规模,观其象,悟其理,明事主之休咎。 次析五行财官,无殊象之凡人,财官为根本所求,体察财官之得失,可知世俗之成就。 然究其根本,阴阳体用得失,为论命之精髓也。 阴阳者,阵营也,势力也,由此可知命主之处境。 体用者,身体也,工具也,目标也,由此可知命主之天资与欲求。 得失者,结果也,得财得官,亦或一无所得,由此可知命主之成败。 此外,凡求测者,无非挂怀于三事也:身体之事,身边之人,身外之物。 能论此三事,则于命理之学,可谓得入门庭也。 《易经·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 天地之间,红尘流荡,有定数,亦有变数。 定数者,过去一切,皆为定数。 变数者,未来所有,皆为变数。 过去未来之间,为现在,为当下,实乃观定数而求变数之机,此诚不可不察也。 凡研易学,当有三种之境界。 其一,趋吉避凶,此下境也; 其二,持正向善,此中境也; 其三,心安理得,此上境也。 入下境者,趋避而已矣。 入中境者,修持向善,尚未圆满。 如入上境,则可谓孔圣人之「从心所欲,不逾矩」也。 吾虽凡夫,慕往圣之修为,心向往之,愿遵孟子之教: 「道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