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摄时导演与演员关系紧张,上映后恶评如潮,50年后成影史最佳

 蔡叔刚 2021-09-22

电影《迷魂记》(1958)韩国预告版海报

刚满24岁的哥伦比亚公司演员金·诺瓦克Kim Novak(1933-)虽然已经出演过好几部电影,但《野餐Picnic》(1955)一片才真正让她成为一名新晋的大牌明星。

她不仅拥有丰盈的体态、露骨的肉欲,而且传言说她很难相处。

金·诺瓦克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她在彩色电影里显得十分上镜,她让人屏息的特质则暗示着她既触手可得又遥不可及。

但是,她有时需要所谓的“特殊处理”。

金·诺瓦克并非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最后关头的妥协选择,实际上,她是《迷魂记Vertigo》(1958)中这个富有挑战性角色的其中一位候选人。

詹姆斯·史都华(右)和金·诺瓦克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同时,她也是一件知名的“商品”,不仅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出现过,还是当时好莱坞颇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这样的明星只有两三个)。

她的出现与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1908-1997)相得益彰,而这一点是星途未卜、默默无闻的维拉·迈尔斯Vera Miles(1929-)所不能企及的。

维拉·迈尔斯的艺术照——其实金·诺瓦克最初是作为替补之一,就是因为她和维拉·迈尔斯非常神似

合作过《伸冤记The Wrong Man》(1956)的维拉·迈尔斯因为怀孕不得不退出《迷魂记》剧组。

当时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认为《迷魂记》中的这个角色会让维拉·迈尔斯成为一个巨星,一名真正的演员。

电影《迷魂记》(1958)剧照,维拉·迈尔斯

“多年来,”维拉·迈尔斯之后反思,“他的电影里只存在一种类型的女人——玛德琳·卡洛Madeleine Carroll(1906-1987)、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1915-1982)和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1929-1982)。我尝试着讨好他,但我实在是做不到。我是个顽固的人,而他想要的是那种可以被塑造的人。”

至于《迷魂记》,她还是叹了口气说:“他拍了他的电影,而我有了自己的儿子。”

由于维拉·迈尔斯跟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合约还未到期,她不得不参加他制作的几个电视节目,后来还在《惊魂记Psycho》(1960)中演了一个配角。

后来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说到维拉·迈尔斯总是气不打一处来:“我对她完全没有兴趣了,我觉得自己跟她不怎么搭调。”

电影《迷魂记》(1958)剧照,维拉·迈尔斯

当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1932-1984)在1976年秋天详细地讨论《迷魂记》时,弗朗索瓦·特吕弗说维拉·迈尔斯或许可以呈现出他想要的感觉,但她的替代者金·诺瓦克天生就适合演剧中那位被有剥削嗜好的男人改造了两次的堪萨斯姑娘(维拉·迈尔斯也来自那里)。

金·诺瓦克为电影《迷魂记》(1958)做的定妆照——维拉·迈尔斯最终丧失了成为巨星的一次机会,成全了金·诺瓦克

在那次谈话中弗朗索瓦·特吕弗特别做了一个类比,“维拉·迈尔斯像是在地面上行走,而金·诺瓦克看似处于漂浮的状态——她正是《迷魂记》需要的那种幽灵式的人物”。

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平静地回答:“也许吧,但至少我可以把新人扔进水里面。”

金·诺瓦克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因此,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不得不强迫《迷魂记》最终选定的女演员担任替代品的角色,去替代他最初选定扮演这个角色的人。当然,这也正是《迷魂记》的核心主题。

由于维拉·迈尔斯的怀孕,导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开始有些怨恨维拉·迈尔斯,因为他为她安排的计划就此深陷困境。

电影《迷魂记》(1958)宣传照,詹姆斯·史都华和金·诺瓦克

“大多数演员都是愚蠢的小孩,”他不止一次这样说,尤其是在《迷魂记》的背景下,“想一想金·诺瓦克吧。在《迷魂记》的第二部分里,当她披着深色的头发、看起来不那么像金·诺瓦克的时候,我依旧让她完成了表演。但我让她主演这部电影的唯一理由是维拉·迈尔斯怀孕了。”

丽塔·海华斯(左)和金·诺瓦克在电影《花红酒绿》(1957)首映式上合影

自从金·诺瓦克在《花红酒绿Pal Joey》(1957)剧组“整蛊”过“爱神”丽塔·海华斯Rita Hayworth(1918-1987)后,开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对于这个来自贫民窟的女孩而言,只要价钱讲好,什么都好说,她也知道自己是公司的“摇钱树”。

最初,金·诺瓦克是极不愿意拍摄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她这一生唯一能被人记住的恰恰是出演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迷魂记》。

金·诺瓦克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多年过后,金·诺瓦克承认说,“开拍前,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叫我去了一趟服装设计伊迪丝·海德Edith Head(1897-1981)那里,她给我看了一套设计画稿。

伊迪丝·海德曾是电影《后窗Rear Window》(1954)和《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1955)里格蕾丝·凯利造型和服装的负责人。

伊迪丝·海德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设计的服装影像

金·诺瓦克本来希望伊迪丝·海德也能帮她设计几套像格蕾丝·凯利在电影中穿的非常漂亮的服装。

伊迪丝·海德(右)和格蕾丝·凯利在电影《捉贼记》(1955)片场内正在讨论服装面料

但当她看完伊迪丝·海德为《迷魂记》设计的那些画稿后,直接告诉伊迪丝·海德,“不好意思,我不穿黑色的鞋子”。

伊迪丝·海德回答说,“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要你穿的”。

伊迪丝·海德和她设计的服装手稿的影像

金·诺瓦克接着怼过去,“我相信导演不会介意的”。

后来金·诺瓦克在为了纪念《迷魂记》重新上映接受采访时回忆到:“我当时认为我穿什么样的鞋子他都不会在乎。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导演,对服装如此挑剔,不仅会讲究服装设计的样式,还会在乎服装的特定颜色。他最想要我穿的两样东西是黑色的鞋子和灰色的套装。”

金·诺瓦克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这身灰色的套装现在看着也不过时

“伊迪丝·海德给我看了那套灰色的套装后,我说,'我的天,穿上它表演太困难了——这衣服太紧了’。接着。我们试穿了那条黑色的裙子,结果更糟,于是我说这衣服太束手束脚了’。她回答我说,'那么,也许你最好跟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说一下’。”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伊迪丝·海德(右)在电影《家庭阴谋Family Plot》(1976)环球片场合影

实际上,鞋子就是第一个症结所在。“金·诺瓦克说她不可能穿这样的鞋子,”伊迪丝·海德回忆说,“因为鞋子会放大她小腿肉多的缺点。”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伊迪丝·海德为她准备的服装成为金·诺瓦克与他们争执的焦点,这很像早前与妮塔·纳尔迪Nita Naldi(1895-1961)的分歧。

电影《迷魂记》(1958)片场内,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金·诺瓦克

“金·诺瓦克小姐带着各种我无法接受的成见来到片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说,“我不喜欢跟演员争论——更没理由把电工也卷进我们的麻烦中。所以我到她的化妆间告诉她,我设计那些套裙和发型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她可没那么容易就被说服。“任何衣服我都会穿的,”金·诺瓦克边说边急忙赶回伊迪丝·海德的办公室寻求庇护,“只要不是套装,只要没有灰色,其他的都行。”

电影《迷魂记》(1958)片场内,左起:金·诺瓦克、詹姆斯·史都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接着,伊迪丝·海德给她看了剧本中的相关几页内容:“这个女孩必须看上去像刚从旧金山的大雾中缓缓走出来一样”——她挂着苍白的面容,头顶梳过的金色假发,身穿灰色的套装,戴着白色的手套。

“她不仅会走在旧金山的街头,还会开辆小车。”伊迪丝·海德向金·诺瓦克解释道,“那里每个人都穿着套装,而且剧本明确地指出要穿一套灰色的西装。”

金·诺瓦克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如果一定要穿,”金·诺瓦克继续说,“我倾向于紫色或白色。”

“伊迪丝·海德,把这件事处理好,”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听到持续不断的争论后说,“我不在乎她穿什么——只要是灰色的套装就行了。”

在《迷魂记》中,金·诺瓦克穿了灰色的套装、黑色的鞋子、黑色的晚礼服、宽大的白色外套,以及导演要求的其他所有衣物。

詹姆斯·史都华和金·诺瓦克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看到成片后,金·诺瓦克也许意识到导演一直以来都是正确的,很少有女演员的衣服和照片的惊艳程度比得过《迷魂记》中她的衣服和照片。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即使50年后再看,她的服装似乎也不怎么过时。

跟这部电影一样,她的服装也属于永恒的范畴。

电影《迷魂记》(1958)外景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金·诺瓦克

从影片的前期准备到实际拍摄,导演与演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不断地升级。

“我从来没有和他吃过晚饭、喝过茶或做过其他什么事情,”金·诺瓦克回忆说,“除了有一次全体演员一起聚餐,而且那次我还迟到了。这不是我的错。可是我猜他会认为我是为了搞个什么大牌式的入场才姗姗来迟的。他因此对我抱有成见。拍摄期间,他从来没有真正地跟我讲过他的所思所想。”

詹姆斯·史都华(左)和金·诺瓦克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就像之前的许多女演员一样,金·诺瓦克从来都不太确定“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否喜欢过我”。

多年来,金·诺瓦克少量被记载下来的有关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言论都显得很冷漠。

电影《迷魂记》(1958)片场内,左起:詹姆斯·史都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金·诺瓦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迷魂记》被视为史上最佳的影片之一后,她的言语才显得乐观一些:这个角色和影片“称得上是我早前在哥伦比亚公司经历的真实写照。公司高层告诉我们,'你是特别的、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你’”,然后有人会说,“'我们需要你,可是我们希望你身上有其他人的风格’”。

电影《迷魂记》(1958)剧照,金·诺瓦克

这一情况跟女演员在《迷魂记》中的角色简直如出一辙,后来她也承认了这种说法。

金·诺瓦克认为“这个(片中的)男人告诉我要扮演一个角色——我该做什么、该穿什么……”

詹姆斯·史都华表示赞同:“影片还在拍摄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是一部极其个人的电影。”

詹姆斯·史都华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为《迷魂记》创作定稿剧本的萨缪尔·A·泰勒Samuel A. Taylor(1912-2000)也这样认为:“像我一样,任何在拍片期间看到他的人都会发现,这是一个真真正正让他感受深刻的故事。”

《迷魂记》是金·诺瓦克职业生涯的高潮,此后,她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了。

1959年5月,加利·格兰特和金·诺瓦克在戛纳的一个晚宴上合影

57岁时,她退出影视圈,离开好莱坞,和自己的第二任丈夫罗伯特·马洛伊Robert Malloy,一名兽医,共同经营了一家畜牧场。

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而言,《迷魂记》是一次有关他的终生迷恋的证明,他的“迷恋”指的是根据心中金发美女的理想模型将女演员加以改造。

金·诺瓦克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他负责监督女演员在银幕上呈现出的一切东西,不论是发型、服装、化妆、鞋子,还是摄影角度和最终的剪辑。

纵观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生活和事业,他一直都在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同时这也牵涉到压抑与文雅、现实与艺术的冲突问题。

詹姆斯·史都华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他说,“我拍这部电影是为了展现男人如梦般的特质”,而这个男人正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自己。

像《迷魂记》里的詹姆斯·史都华一样,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选择的是幻想而非现实,就这一点看,电影是实现幻觉的完美媒介,因为精心设计和巧妙呈现的女演员之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幻觉(正如英格丽·褒曼所言,“头发是假的牙齿是假的,衣服……和灯光演绎出各式各样的奇迹……”)。

詹姆斯·史都华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但从艺术作品和奇思妙想中衍生出的更为深刻的现实没有一丝造假的痕迹。

那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男演员之间的关系呢?他栽培诸如加利·格兰特Cary Grant(1904-1986)、约瑟夫·科顿Joseph Cotten(1905-1994)、詹姆斯·史都华和亨利·方达Henry Fonda(1905-1982)这样的男演员是出于纯粹的利益目的,而且,这也正是他栽培他们的原因。

电影《迷魂记》(1958)美国蓝光版封套

可是,他们之间不存在坚固的友谊。据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授权传记作家所言,“他跟那些有名的(男)明星都没有什么深交,即便他很喜欢他们并尽量经常跟他们合作,比如加利·格兰特和詹姆斯·史都华”——实际上,他和这两位演员分别合作过四次。

左为詹姆斯·史都华的半边脸,右为加利·格兰特的半边脸,就成了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心中最完美的男性脸庞

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而言,特别是詹姆斯·史都华更像一个合作者,不仅是因为詹姆斯·史都华的个人公司经常对影片投资,而且詹姆斯·史都华本人参与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的各个阶段,这种方式对加利·格兰特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电影《迷魂记》(1958)片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詹姆斯·史都华(左)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同詹姆斯·史都华关系非常亲密,默契良好,但在私底下两人很少接触,回了家也不通电话。

不过在片场只需要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一个眼神,詹姆斯·史都华就知道该怎么去演。

詹姆斯·史都华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詹姆斯·史都华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几乎从不和演员讨论具体演法,他选择的演员一般都要能够明白他的意图,只要导演一声“开始”,自己就知道该怎么表演才行。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有时候会从大椅子上站起来,走过来对詹姆斯·史都华说:“这场戏有些tired了吧?”然后不多说一句话,又走回去坐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詹姆斯·史都华右)

詹姆斯·史都华就明白了,导演对他掌握的节奏和时机不满。

他们之间的这种交流沉默而有效,经常只需双目对望就一切了然,难怪有人将他们戏称为“希区柯克夫妇”。

可惜的是,《迷魂记》在美国上映时不仅票房失败而且恶评如潮。

詹姆斯·史都华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当时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私下则归罪于詹姆斯·史都华太老,对观众已经没有吸引力(可第二年他用了更老的加利·格兰特演《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获得成功,可见不是这个原因),以后再也不愿和他合作。

哪怕詹姆斯·史都华主动示好也不肯,只是两人后来仍保持了比较友好的关系。

詹姆斯·史都华在电影《迷魂记》(1958)中的影像

其实詹姆斯·史都华也不是一贯的温顺,他有时候也很自负。

如果一场戏他坚信自己的感觉是对的,他拒绝服从任何人的意见,包括导演,他会冲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咆哮、争辩,直到按照自己的方式拍下来为止。

但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也从未打算掩饰自己对诸如约翰·吉尔古德John Gielgud(1904-2000)、迈克尔·雷德格瑞夫Michael Redgrave(1908-1985)、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Olivier(1907-1989)、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1916-2003)、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1920-1966)、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1930-2020)和保罗·纽曼Paul Newman(1925-2008)等男演员的不安感甚至厌恨感。

电影《迷魂记》(1958)宣传照,詹姆斯·史都华

或许,他产生这种情绪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些男演员仗着自己英俊的长相和粉丝们的崇拜而自信满满。

要感同身受地去理解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生活中最大的冲突和痛苦,我们仍有一大段的路要走:他在面对自己最渴望的东西时会退缩,他知道爱情“迷魂”最深刻的含义,也了解那份既想要又害怕坠入爱情的欲望。

电影《迷魂记》(1958)片场,金·诺瓦克和詹姆斯·史都华

在《迷魂记》里,我们既从金·诺瓦克饰演的人物所具有的复杂两面性中,又从詹姆斯·史都华饰演的受尽折磨、劫数难逃的情人那里了解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金·诺瓦克之所以有两面性,是因为她是受害者和施害者的结合体。她貌似冷静、疏远、冷漠,但她渴望表达一份强烈的情欲。

电影《迷魂记》(1958)剧照,金·诺瓦克和詹姆斯·史都华

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经过十几年后,《迷魂记》却被认为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经典作品。

反讽的是,《迷魂记》的地位就如同它的结局一般吊诡。

在经历了发行初期的反响平平后,本片的艺术价值不断被新一代的年轻影人认可。

电影《迷魂记》(1958)剧照,在影片11分钟的时候,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落寞地走过造船厂门口

从新浪潮时期的克里斯·马克、弗朗索瓦·特吕弗电影,到新好莱坞电影小子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及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的作品;从蒂姆·波顿Tim Burton的漫画狂欢《蝙蝠侠Batman》(1989),到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的史诗巨著《指环王》(2001)系列当中,都可以看到《迷魂记》的影子。

2008年,此片上映整整50年后,美国电影学会将其评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悬疑电影,并继续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一。

电影《迷魂记》(1958)日本版海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