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革与生存--当前民营书店生存状况剖析

 路边小石杜辉 2021-09-22

文/杜辉

近年在地价高企的重压之下,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更加凸显。房租节节高涨,人力成本攀升,图书零售被网店等渠道分流,实体图书被电子阅读分流,对传统实体书店造成了海啸般的冲击。在很多一线、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实体书店甚至出现了总体的崩溃,门店数量大幅度萎缩,经营面积直线下降,企业经营往往亏损或微利。面对如此境况,大家也开始摸索新的出路,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及利润增长点。

一些国有书店,例如新华书店、外文书店等。因为店面地皮为国有、公有,所以只用支付较少的房租成本,甚至不用支付房租成本。再借助整个集团公司的资源、资本优势,进行多元化经营。凭借国企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优势,相对的在成本上尚能维持,甚至是有相当利润。但是对于民营书店来说,不断上涨的房租,对企业构成了致命的冲击。

纵观近年,一线城市的众多民营书城、大型书店不断倒闭或减少图书的经营面积。北京的第三极、重庆书城等,几乎每个中心城市的民营书城都有倒闭或关闭门店的。中小型书店也大量萎缩,减小规模,改变经营模式。面对生存危机,许多书店也开始转变思路,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大中小书店各显神通,自有生存之道

在一线城市的大型书店,开始拓展多种经营,例如摊位出租、联合经营、引进资本、引进餐饮、文具、艺术品等价值较高或利润较高的产品销售。利用分租店面,广告位出租的租金养活书店,利用多种经营吸引读者,利用书店本身的文化效应带动客流量、客流层次,打造文化商圈。同时配套网络书店对读者进行立体服务,增加利润点。做到以书为平台,以其他产业为利润点。

一些中型书店则采用俱乐部会员制,为读者订制服务。进行周到、量身定制、专业化的点对点个性服务。例如采用付费会员制,提供包括价格在内的多重优惠手段,定期邀请一些作者文化名人来店里进行座谈活动等。对特性人群进行针对经营服务,保证了基本销售流水的基础,稳定了消费群体,在此之上通过提供服务,赚取服务费用。

市场细分找准定位方能生存

小型个体书店则以销售特价图书为主,有些也用一两个架位来摆放新上市的畅销书。有些店主利用淘宝等第三方工具,经营网店的销售。因为各种成本较低,相对的市场定位准确,生存状态反而比一些大型书城较好。

其实通过特价书店我们可以看到纸媒图书的消费市场还是非常巨大的。通过市场细分,特价图书占据了纸媒消费的巨大市场份额。目前纸媒图书最大的消费群体在学生、农民工、老人、城市低端服务业从业人员身上。此群体人数众多,消费需求巨大,但是消费力有限。所以造就了特价书店的火爆。笔者住所附近有一个特价书店,大约20平米,从早上10点开门到晚上9点歇业,平常可以看到店里平均总有3-5名读者。大部分人出来时候都购买了3本以上图书,有的甚至是一摞十余本,但是店内为纯特价图书,5元、10元一册(现在已经改为全部9元)。按此推算下来,一天大约有2000元的流水,500以上毛利是可以保证的。但书店就需要一两个人管理,由此推算利润还是可以让店主达到小康生活的。

二线城市、地县城市的一些民营书店比较大城市的书店生存情况较好,探其原因有如下几点可以参考。

首先:这类城市的房租成本相对较低,往往只有大城市的几分之一。

其次:因为市场空间相对狭小,竞争没有一线城市那么激烈。一个县级市往往就只有几家像样的书店。基本每家都有自己的销售重点,例如教辅、青春文学等,较少展开恶性价格战,相对的利润空间比较大。

再次:人力成本也要低一些。

最次:相对的小城市限于经济实力及消费观念,被网络书店以及电子阅读所分流的消费群体相对较少。所以保证了传统媒体的基本消费规模。且新华书店在此类城市的竞争力较弱,大部分因为产品以及机制的问题,无法和民营书店相抗衡。

所以此类城市反到比一些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的书店经营情况较好,利润较多。在民营书店从一类城市大面积溃败的情况下,在中小城市,一些新开的书店及经营多年的书店反而生命力更加旺盛。

未来总有希望,不必悲观消沉

面对种种困境,图书行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的寻求新出路。图书行业走到今天,正在努力的摆脱旧有的作坊模式。一部分大企业积极的在与国有企业、行外资本进行合作,参股入股进行资本合作,打造新的连锁书店、书城。以图书商品的内在特殊的精神文化属性,作为整个商圈、商业体系的一环,从战略的高度去经营图书。图书行业悲观的看是夕阳产业,乐观的看也是国内少数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几千万上亿的资本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图书行业来说则是大手笔的资本。在近几年房地产、金融等行业面临泡沫的环境下,必然会有众多行业外的资本被吸引到图书行业这块处女地。利用其资本优势、规模效益、集团分工对传统的图书出版业进行整合。利用图书的平台作用,关联数字阅读等延伸产业,进行资本运作。这些都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

笔者对未来市场妄加推测,有这么一个想法:“未来的实体书店会越来越小型化,慢慢的不以销售纸媒图书为盈利点。而是作为一个样书展示平台,在最小的空间内展示最大量的图书样品,让更多的读者在店内翻阅图书。如读者有购买意向,会通过店内的网络终端对实体图书下订单。然后大物流系统会把图书产品配送到读者手中。或者在店内的终端服务器上直接利用优盘、手机、阅读器等支付版权费用,下载电子版图书进行阅读。实体书店的利润点从传统的图书销售,转移到与网店的销售分成、电子版权的分成上。同时实体书店因为了减少了店面面积、物流费用,人力费用也将减少。这些最终大幅度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为书店带来新的活力和盈利空间。网络书店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提供电子版权的下载,同时利用大物流的优势,减少实体店面销售环节的成本,增加销售渠道、客服窗口。网络与实体书店合作分成,互补短板,达到彼此的双赢及利益放大。”

困境中寻找希望,逆境中等待转变。什么时候图书都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人们的学习,文化延续的重要平台。所以图书不会消亡,只会变革。让我们寻找出路,开拓未来。

作者注:原文发表在2011年出版参考4期上。时隔四年,沧桑变幻,实体书店的生存环境仍十分恶劣。但是笔者对纸媒图书及实体书店的未来仍然看好,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