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关于学习,书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理念,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如果为了学位、为了成绩,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凡是想有所收获的学习都变成了手段,学习成了手段,自然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这个说法也很好的印证了,为什么很多高中很优秀的学生,到了大学就荒废了,或者,当取得一个证书以后,以前的学习也就变成了没有用处的东西。 作者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自发的学习,有内驱动的学习,不为了什么而学习,最起码不是为了功利的目标而学习,享受学习、为了从学习中得到滋养自己的知识,就像一个爱好美食的人,他的学习绝对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出师资格证,而是为了享受烹饪的快乐。 作者提到了一个试验,很多学生在老师取消了对考试的评价和打分后,竟然不会学习了,不知道怎么学习了,而且这个比例高得惊人。后来在家长的联合施压下,老师只有恢复了打分和评定等次。于是,大部分学生为了A而认真学习起来。 作者认为,真正的好学生应该是不在乎成绩的人,因为有内驱力,所以,只在乎真正学习到了那些自己感兴趣且有用的东西,至于成绩和标准答案,是其次的。如果标准答案是A,但自己可以用B来解决问题,但答案被老师判定为错误,真正的学习者是不会沮丧的,反而非常的高兴。 这让我反思了很多生活中的学习场景,我们的学习有多少是为了应付考证或者其他所谓的资格,就拿日常最常用的职业资格考试而言,多少次费尽心力的考到证书之后,就再也没有学习过相关的东西? 这种形而上的东西越多,浪费的生命也就越多。生命应该为真正的知识,能够滋养自己的知识努力学习,这种学习不依赖于外部的评价,不因为别人说好或者不好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热情。 其实,生命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我们日常所做很多事情,到底有多少是与自己生命本质的共鸣?或者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世俗的评价?为了别人的一句评价,浪费了自己的生命是否值得? 但很少有人会坐下来认真的思考人生,认真思考生活的本质,还有我们日常的生活。作者给了一个很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想想自己最讨厌什么,然后反着做就行了。 我自己也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懂,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个 道理其实和学习一样,我们到底学习什么东西才能保持长久的热情?我们真正喜欢什么东西?有没有一个什么学习,明明知道没有什么物质的报酬或者社会的荣誉,自己依然刻苦努力、甘之如饴? 生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这个也适用于学习,适用于很多东西,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我们的真爱是什么,我们要向哪位先贤学习,我们要学习什么,还有我们希望生命在最后剩下点什么,抛弃浮华,返璞归真。 这才是学习的真相,也是知识的真相。书还在读,这本书很有意思,有很多的观点都很有共鸣,暂且分享这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