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上)高三摸底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美丽星空 2021-09-22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造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而这种基准意识可以通过“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来具体体现。

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去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劳动的价值认同,比如尊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的信息;第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络中新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摘编自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

B. 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

C. 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首先应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

D. “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不”是从否定性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范,如违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B. 基准意识是对网络行为的积极要求,说明“能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重要。

C. 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我们理解何谓“反身意识”。

D. 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产生了一些传信任机制框架内无法解决的新问题。

3. 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 没有健全而成熟的网络立法,违法的网络行不被惩治,文明的网络行为就得不到保护,诚信社会也难以建成。

B. 网络行为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意识加以引导,而“等效意识”“价值意识”等能够规范人们的网络文明行为。

C. “五不”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上网的负面清单,可以为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提供重要参照。

D. 引导青年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有助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 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案】1. C    2. B    3. D    

4. 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然后亮出观点,引导青年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接着从“底线意识”的角度论述“五不”的内容;再从“基准意识”的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具体内容。    

5. 1)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更触犯了法律强制性的禁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2)这样的青年不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导致网络行为失范;(3)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属于无意作恶,侵犯了他人的安全和利益;(4)他们应当学习网络基准意识中“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格、文明的青年网民。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来规范和管理网络”错。原文是“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可见应当规范的是青年的网络行为;

B.“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错。原文是“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可见没有对线上线下的工作效率的比较;

D.“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错。原文是“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是对线上线下的道德要求一致,并非线上线下的行为一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能力。

B.“比'不做什么’更重要”无中生有。原文先介绍了底线意识,即“五不”要求,然后说“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可见基准意识是有了网络行为后的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文中并未将二者进行比较,谈不上哪个更重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文的论点可以从文章第二段“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得出。

A.是从立法和惩治的角度谈网络文明规范,不是本文内容;

B.讲的是网络基准意识中的两点,不全面;

C.从底线意识讲如何规范网民的文明观念,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不全面。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章开头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接着从青年人的角度提出论点,“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然后从“不能做什么”的底线意识角度论述“五不”的具体内容,“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这“五不”分别为“不伤害”“不偷盗”“不造假”“不浪费”“不盲从”;

接着从“能做什么”基准意识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具体内容。

可见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谈对某种现象的看法,首先要明确这种现象的性质,亮明自己的观点。如针对为炫技故意植入病毒的行为,明确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更触犯了法律强制性的禁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接着可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依据原文“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可以分析出这样的青年不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导致网络行为失范;

然后可以分析他们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些网络规范。依据原文“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可见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属于无意作恶,侵犯了他人的安全和利益;

最后分析应当如何教育规范这样的青年的网络行为。依据网络基准意识中的“等效意识”,“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这些青年应当明确线上线下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依据“反身意识”,“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他们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从而约束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依据“价值意识”,“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他们应当明白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负面价值;依据“契约意识”,“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青年应当通过契约意识明白自己需要承担的义务。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 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 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 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7.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8.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8.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题干的核心词有两个:“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小说直接描写老舞蹈师的句子比较多,“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折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沿的怪诞的灰礼貌”“长的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 属于外貌描写,“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损坏了” 属于细节刻画,都表现了老舞蹈师的守旧和衰老;“他意外打了个哆嗦”“出人意料的相拥着哭起来”是细节刻画,“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舞蹈师谈起小步舞时的痛苦和无奈。对老人的侧面烘托主要集中在对花园的描写上,“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非常幽静”“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花园的幽静和消失都烘托了时代变迁使小步舞被渐渐遗忘所带给老人的痛苦和失落。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如此美好休闲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了”韵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步骤:

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和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之。金、宋之,俱遣使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其言,曰:“天赐仙翁,以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

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

(选自《元史·丘处机传》)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②一世之雄也(《赤壁赋》)

B. ①及其所既倦(《兰亭集序》)       ②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C. ①若合一(《兰亭集序》)           ②太祖深其言(《元史·丘处机传》)

D. ①虽舍万殊(《兰亭集序》)         ②使再至(《元史·丘处机传》)

10.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金、宋之,俱遣使召(《元史·丘处机传》)         季:先后交接的时候。

②太祖大猎于东山,马(《元史·丘处机传》)            踣:踩踏

B. ①盖血战场,避寇叛域(《元史·丘处机传》)         蹀:踩,踏。

②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掌其教(《元史·丘处机传》)   袭:继承。

C. ①不能之于怀(《兰亭集序》)                       喻:明白。

②况短随化(《兰亭集序》)                            修:修为,修养。

D. ①正襟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危:危险。

②举匏樽以相(《赤壁赋》)                           属:聚集。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月明星稀,乌鹊飞(《赤壁赋》)         ②.鱼虾而糜鹿(《赤壁赋》)

B. ①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②处机每言欲天下者(《元史·丘处机传》)

C.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②重阳一见处机,大之(《元史·丘处机传》)

D. ①天锡仙翁,以朕志(《元史·丘处机传》)  ②方其破荆州,江陵(《赤壁赋》)

12. 对选文《元史·丘处机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一员。

B. 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尽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

C. 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

D. 凭着度牒,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后,元太祖将丘处机所居道观改名为长春宫,并派遣使者慰问丘处机。

13. 将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

2)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14. 有记载说,丘处机去世后,一些百姓因为他无量功德而将其作为隆重祭祀的对象。结合文本,说说丘处机的无量功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9. A    10. B    11. C    12. B    

13. 1)有一天,丘处机突然告诉自己的弟子,吩咐赶紧整理行装,说:“天子的使者召见我,我应该去了。” (2)丘处机请求说:“上天爱惜生灵,陛下年纪渐大了,多次打猎,不合适。”太祖因此停止打猎了很久。    

14. ①建议帝王爱民为本,禁绝杀戮;②引导帝王清新寡欲,劝止游猎;③倡导孝道;④尽力为战争难民提供救助。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本来。

B.到、去;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符契;投合、相投。

D.趋向;通“促”,催促。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先后交接的时候”错误,译为一个朝代或一个季节的末了。“踩踏”错误,译为跌倒。

C“修为,修养”错误,译为“长”。

D“危险”错误,译为端正。“聚集”错误,译为嘱托、劝酒。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南:名作状,向南;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B.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等同;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C.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器:名词作动词,器重。

D.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醒悟;下:名词作动词,攻占。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错误。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选项中“举策试之”意思为举起马鞭(抽打)测试(积雪的深度),“策”为马鞭。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给分点:“语”,名作动,告诉;“促”,催促;“天使”,天子的使者。

2)给分点:“春秋”,年纪;“畋猎”,打猎;“为”,因为(这件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分析,第二年,当一行人停歇在山北时,丘处机派人带上奏章先行奔赴成吉思汗那里表示感激,并诚恳地劝谏太祖停止杀戮。建议帝王爱民为本,禁绝杀戮。

结合“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分析,当成吉思汗询问起长生不老的道术时,丘处机就告诉他,关键在于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结合“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分析,人的罪过中没有超过不孝的,不孝就是不顺应天命,所以上天用雷电警告不孝的人。我好像听说您统治的地方不孝的人比较多,陛下您应当明示上天的威严,教导众人。

结合“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分析,成为别人奴隶的人……这两种获救的人不必多计算也有两三万人。尽力为战争难民提供救助。

参考译文:

丘处机,是登州栖霞人,自号为长春子。小时候,有看相的人说他以后会成为神仙或大师。十九岁时,丘处机出家当了道士,在宁海的昆仑山学习,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一起拜王重阳真人为师。王重阳一见到丘处机,很重视他。金朝和南宋末年,金宋双方都派人邀请过丘处机,丘处机没有去。

乙卯年(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从乃蛮国命令亲信札八儿、刘仲禄带着诏书邀请丘处机。有一天,丘处机突然告诉自己的弟子,吩咐赶紧整理行装,说:“天子的使者召见我,我应该去了。”第二天,果然了两位使者,丘处机就决定与十八位弟子一同去拜见成吉思汗。第二年,当一行人停歇在山北时,丘处机派人带上奏章先行奔赴成吉思汗那里表示感激,并诚恳地劝谏太祖停止杀戮。又过了一年,丘处机一行遇到了成吉思汗派催促他们赶路的使者,于是从抚州出发,历经了几十个国家,行程一万多里。期间曾在战场上踏血而行,在叛乱地区躲避贼寇,在沙漠断绝粮食,从昆仑山经历了四年才到达雪山。经常骑着马在深雪中前进,在马上举起鞭子抽打积雪测试深度,鞭痕还不到积雪的一半深。当丘处机拜见太祖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很恭敬地赐给丘处机食物并安排住宿。

太祖当时正率军西征,每天从事进攻作战,丘处机常常对成吉思汗说,想要统一天下,最主要在于不喜欢杀人。等到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治理天下的方略时,丘处机就回答,应该把敬畏上天、爱护人民作为施政的根本。当成吉思汗询问起长生不老的道术时,丘处机就告诉他,关键在于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成吉思汗很认同丘处机的看法,说:“上天将您这位仙翁赐予我,使我认识到自己应有的志向。”成吉思汗命令随从将丘处机的话记录下,并且用这些语录教导自己的儿子。其后,成吉思汗把虎符以及诏书赏赐给丘处机,不直接称呼丘处机的名字,只尊称为“神仙”。有一天打雷,成吉思汗请教丘处机打雷的原因,丘处机对他说:“雷鸣,是天道威严的表现。人的罪过中没有超过不孝的,不孝就是不顺应天命,所以上天用雷电警告不孝的人。我好像听说您统治的地方不孝的人比较多,陛下您应当明示上天的威严,教导众人。”成吉思汗遵从了他的话。癸未年的时候,成吉思汗在东山大规模狩猎,他的马跌倒了,丘处机请求说:“上天爱惜生灵,陛下年纪渐大了,经常打猎,有些不合适。”其后成吉思汗许久不曾打猎。

其时,成吉思汗的军队践踏中原,河南、河北兵灾严重,老百姓或被俘、或被杀,往往没有地方逃命。丘处机回到燕地后,派他的徒弟在没有打仗的时候手持着朝廷的文书征求信众,因此,成为别人奴隶的人,有机会能恢复为良民,快要走投无路而死亡的人,有机会得到一条生路。这两种获救的人不必多计算也有两三万人。中原人至今都称赞丘处机。

乙酉年(1225年)的时候,火星冲撞了尾宿(古代燕地分野,主灾异),灾祸可能在燕(今河北)一带降临,丘处机作醮祷告,最后灾星消失了;丁亥年(1227年),天大旱,丘处机又作醮祷告,预告三天后将下雨,一定会出现祥瑞的应兆,后果然应验。成吉思汗命令将天长馆改名长春观(今白云观),并且派遣使者慰问,他的诏书上说:“我经常想念神仙,希望神仙也经常想念我。”这一年的六月二十一(农历),丘处机在东溪洗澡;两天后(六月二十三),天上雷雨大作,太液池岸崩溃,水流全部汇入东湖,水流的声音几里外都听得到,鱼类和鳖类全部随着水流流走了,北口山崩摧了,太液池变干涸了,丘处机感叹的说:“山崩摧了,太液池干涸了,我大概也要化鹤西去了。”几天后(七月初四),丘处机去世,终年八十岁。他的弟子尹志平等人依据朝廷命令世袭了丘处机的掌教职位,元至大年间受到朝廷封赏的金质印玺。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6.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赋”体之文多铺采摛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财物毫不珍惜视为尘泥。

2)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其简洁地画出了桃花源中土地和房屋的情景。

【答案】    ①. 覆压三百余里    ②. 用之如泥沙    ③. 沧海月明珠有泪    ④. 蓝田日暖玉生烟    ⑤. 位卑则足羞    ⑥. 官盛则近谀    ⑦. 凄神寒骨    ⑧. 悄怆幽邃    ⑨. 土地平旷    ⑩. 屋舍俨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覆”“沧”“谀”“邃”“俨”。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___________,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___________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        )其实,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___________的葫芦种植历史。历史文献____________,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第一篇第三十七章第十七首诗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证实。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脉相承  包含  源远流长  表明B. 浑然天成  包含   博大精深  标明

C. 一脉相承  蕴含  博大精深  标明D. 浑然天成  蕴含   源远流长  表明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在葫芦身上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葫芦代表了

C. 葫芦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D. 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B. 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C. 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D. 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还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的葫芦文化深有感情

【答案】18. D    19. D    20. B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

第一处,“浑然天成”形容自然形成的整体,无需人工加工。“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语境强调的是葫芦外形自然形成,柔和圆润、线条流畅。故选“浑然天成”更合适;

第二处,“包含”指里面含有,一般用在比较具体的事物上。“蕴含”强调内在具有某种特性,一般用在比较抽象的概念上。语境强调葫芦有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寓意,属于抽象的概念,故选“蕴含”更合适;

第三处,“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的广博高深,

语境强调历史悠久,故选“源远流长”更合适;

第四处,“表明”是表示清楚的意思。“标明”是做记号使人知道,语境强调根据历史文献可以清楚知道,再联系后文,应选“表明”更合适。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

本题中,首先这段文字的陈述对象是“葫芦”,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据此排除AB两项;

“凝结”是聚集、积聚的意思,从上文看,葫芦的身上蕴含着多种吉祥文化,这些吉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只有体现、反映的意思,应为“凝结”更合适,故排除C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划线句子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所以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我国人民”前面;二是主客体倒置,不是“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而是“'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综合以上分析只有B项修改最正确(D选项虽没有语病,但改变了句子的原意,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应是“许多国家人民”)。

故选B

2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B.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D. 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B.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C.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故选D

2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B. 《亮剑》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李云龙性格鲜活,有血有肉,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出格”,突破了“高大全”的模式,传递了时代气息,更贴近观众。

C. 只有当农民工能在工作地上户口,有住房,并且其子女能接受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乃至竞争白领职位时,中国的城市化或者说经济发展就算是成功了。

D. 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对原有招录方式下权益失衡的必要纠偏,是对考生利益的倾斜,因而有利于促进考生和高校之间的权利对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前面为两面,后面为一面,两面对一面,前后照应不周。

B.成分残缺,“塑造”缺宾语,在“出格”后加“的形象”。

C.搭配不当,关联词语“只有……就……”搭配不当,应用“只有……才……”。

故选D

23.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

12月7日1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注意到,受火箭发射影响,昨天傍晚,北京上空出现“奇观”,“龙状云”刷爆朋友圈,其是如何形成的呢?北京市气象局在官方微博对此作出了解释,火箭升空时的尾迹被太阳余晖照亮,就形成了这样的航迹云。因为火箭尾流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这些粒径比较小的粒子被喷口喷出后在高层大气中所受的阻力比较小,因此能够持续好几公里。由于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循环气流,造成火箭流场远端与空气混合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因而将尾迹吹成了螺旋状。我们人眼所见的火箭尾迹主要来自于尾流中含铝的固体推进剂燃烧生成的三氧化二铝粒子散射太阳光所致。

2019年12月8日《北京青年报》)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材料,说明“龙”状云形成的几个关键要素。

【答案】1)一箭六星带来“龙状云”奇观

2)①火箭尾流中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②循环气流;③太阳光的照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通读新闻内容,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来概括一句话新闻。另外还要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云形成的要素。

第一段说一箭六星发射成功,第二段说,北京上空出现奇观龙状云刷爆朋友圈。那么一句话新闻可总结为:一箭六星带来龙状云奇观。

状云形成的几个关键要素。主要从第二段来找答案。根据因为火箭尾流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这些粒径比较小的粒子被喷口喷出后在高层大气中所受的阻力比较小,因此能够持续好几公里。概括为火箭尾流中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根据由于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循环气流,造成火箭流场远端与空气混合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因而将尾迹吹成了螺旋状。可概括为循环气流。根据我们人眼所见的火箭尾迹主要来自于尾流中含铝的固体推进剂燃烧生成的三氧化二铝粒子散射太阳光所致。可概括为太阳光的照射。

四、写作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高考,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了文科676分的优异成绩,在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没等到把录取通知书捂热,考上了北大并选择考古专业的湖南女孩钟芳蓉就遭到了网友的质疑:“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为什么不选个热门专业?”“考古是很苦的,根本不是一个小女孩能够承受的!”“留守家庭应该选毕业后能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在接受采访时,钟芳蓉告诉记者,选择考古系是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加上对未来的规划,希望未来做考古研究。对于网友的质疑,钟芳蓉表示:“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

对于钟芳蓉的专业选择,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触?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脱离材料范文和含义。

【答案】例文:

坚持理想,前途光明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选择了心仪的考古专业,坚守理想,御风筑梦,用心经营属于自己的明媚天空。

“没钱途”不等于“没前途”。

选择了所钟爱的考古专业,便是找到了心灵的栖居之所,网友的质疑固然有其现实依据,但终究是世俗的尘埃,不妨轻轻地拂去,别让世俗玷污了理想。考古专业相对冷门,与其专业知识相匹配的工作也较为稀缺,不容易找到好工作,也许真的“没钱途”,但我以为“没钱途”并不意味着“没前途”。一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既是一种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保障,这种快乐是其他物质生活不能比拟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投身于敦煌文物修复工作,勤勉工作几十载,踽踽独行于大漠中的身影值得我们铭记,也恰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人生当不忘初心,坚守梦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看他从事什么职业,更不能用他年薪多少去衡量,而应看他工作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所在。还记得当初顶着众多骂名,卖猪肉的北大学子陆步轩,在实践中,和他的师兄校友一起做高端猪肉品牌,如今拥有万名员工,他还给他的母校捐赠了9个亿。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职业不分贵贱,只要能坚持下去,做到成功就是最好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相信自己。

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不久将来,我们也面临着专业选择的问题。什么样的专业才是众人眼里所谓的好专业?众说纷纭,但是钟芳蓉的选择使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畏惧别人的非议,何必让世俗的眼光左右我们的选择。人们常说,拼搏的人生最美丽,追求梦想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在这青春的年纪,让我们做一次真正的自己,用踏实的奋斗追逐梦想。

坚持理想,前途光明。既然选定了所钟爱的考古专业,相信一定对该专业有了明晰的认识,已洞察考古学对历史、对现实的重要意义,一定会在专业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让所学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相信在钟芳蓉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人变得勇敢坚定,也期待钟芳蓉能始终坚守梦想,用成功回应所有的怀疑,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层交代钟芳蓉的主要事迹,交代她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系,这是引发网友的质疑的缘起。第二层写网友对此事的质疑。部分网友认为她择业有欠考虑,有的网友认为考上了北大应该选个热门专业,有的网友认为考古专业比较苦,不适合女孩,有的网友认为选择考古专业不利于改变她家里的经济现状,报经管之类的热门专业可能“钱”途更好。就本次作文的立意方向看,应该肯定钟芳荣的做法,因此可以从驳论的角度,反驳网友的观点,如:“没钱途”不等于“没前途”;选择专业应该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指引等。第三层是钟芳蓉对自己选择考古专业原因的陈述,即钟芳蓉自己对考古研究的喜欢和对未来的规划。因此可立意为:不忘初心,坚持理想,前途光明。

首先应表明态度:你是否赞同钟芳蓉的专业选择,接下来要阐明你的理由。写作时应注意就事论事,把该事件分析清楚。不可点材料之后就另起炉灶,把材料丢弃一旁。另外,应结合当今青年的选择专业的倾向和择业倾向来谈钟芳蓉事件的意义。不可对古代或近代事例大举特举而不联系现实。

【立意】1)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梦想需要坚守和传承;

3)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4)不忘初心,坚持理想;

5)追梦路上,少些急功近利。

【素材】1.传承代代接力,文化方能不息。钟芳蓉坚守自己的理想,选择热爱的考古专业,选择研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相信她定会不忘初心,有所作为。“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愿钟芳蓉不忘初心,在考古上脚踏实地;愿钟芳蓉乘风破浪,大有作为;愿钟芳蓉持心中期许,赴理想远方。

2.那些对钟芳蓉高分学考古颇有微词的人,莫不是不懂得“梦想”,人生不同阶段,也许所求所想会有不同,但去探寻自己“必生所爱”不正是人生最浪漫的事情吗。钟芳蓉从小独立自主的性格,让她更早的找准了自己的梦想,能坚持梦想并付诸行动的人,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吗,这颗难得的赤子之心,与七十多年前凭借一腔热血与梦想拼搏奋斗并建立了我们这个伟大国度的革命先烈是一样的初心,他们在怀揣梦想的同时以民族兴旺为目标,书写了中华复兴之路上的壮丽篇章。

3.梁启超说:“纵有干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新时代在不断变革,我辈青年当不断探索。固然我们要生存,要选择赚钱多的专业,但考古专业是要研究中华民族遗留的文物,探寻中华文明更多的秘密。钟芳蓉选择自己所热爱的,探求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肩挑重任,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复兴。这不正体现了我辈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